首頁>育兒>

我們中國有一句老話叫“三歲看到老”,從孩子3歲左右的表現就能看出他以後的性格及發展。這句老話我們都知道,也時常會掛在嘴邊,然而我們卻很少有人真正放在心上。

現在還有不少人,認為孩子3歲前沒有記憶,什麼都不會,什麼都不知道,不需要給予太多的關心尤其是教育方面,這種現象在老人帶娃的情況中更為明顯。(我媽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能生就能養,有口吃的就養大了!”悲吮)

很多在外漂泊艱難打拼的年輕夫婦,孩子3歲前都是和奶奶或姥姥生活在一起,3歲該上幼兒園了,才將孩子接到身邊,對孩子進行教育。

我們對孩子的關注,很多從一開始就出現了錯誤!

義大利幼兒教育家瑪麗亞·蒙臺梭利在《有吸收力的心靈》一書中提到:“教育應該在嬰兒一出生就開始。”

嬰兒具有獨自學習的能力

自然界的動物在出生後貌似都會獲得一些傳承,比如貓出生沒多久後會發出“喵喵”的叫聲,小鳥也會發出和同類相似的聲音,人卻什麼也沒有,不會說話,甚至連翻動身體都做不到。然而作為高智慧的生物,人不可能什麼都沒有獲得,相反會獲得了一種天生的學習能力。

嬰兒出生後無時不刻不在進行著一種無意識的學習行為,從最開始的什麼都不會,逐漸會笑,會翻身,會說話,會走路等等。

心理學家們說,“兒童用3年時間學會的東西,我們成年人可能需要60年的艱苦學習才能夠完成。”可見3歲之前的教育對孩子來說有多麼的重要。

嬰兒學習是一種無意識行為

當環境中的事物激起了嬰兒的熱情和注意力時,他們就會對事物產生一種特殊的敏感性,同環境中的事物產生一種互動,利用自己的天賦從環境中吸取知識。

比如語言,嬰兒出生後會聽到來自這個世界各種各樣的聲音,為什麼卻偏偏選擇了人類的語言呢。因為人類的語言比其他語言留給嬰兒的印象最深刻,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鳴,讓嬰兒產生熱情與衝動並學習這一語言。

出生創傷與迴歸傾向

出生創傷:嬰兒是突然的,非自願的降臨到這個世界的。周圍的環境與他們之前所處的子宮完全不同,他們沒有任何的生存能力,卻又需要艱苦的適應這個世界,在出生時會產生一種“出生恐懼”。

迴歸傾向主要表現在新生兒留戀出生前的狀態,拒絕發展的行為。他們會用哭來表達對“出生之痛”的抗議,也會在睡覺時自然的把手放在臉附近,並蜷縮著腿,模擬自己在子宮時的姿勢。

如果在這個階段家長沒有正確對待,會在嬰兒心中產生巨大的障礙,嚴重影響以後個性,有可能長大以後會與社會格格不入,膽小,不願意接觸陌生人。

雖然嬰兒看起來似乎沒有記憶,但這些記憶早已存留在“記憶基質”中,成為性格的一部分。

嬰兒學習雖是無意識行為,但卻不是隨意而為,有一定規律可循。家長對嬰兒的教育也要遵循嬰兒的成長規律。

怎麼親密都不為過

我們上文有提到“出生創傷”帶來的恐懼與心理壓力對嬰兒存在諸多影響。因此在嬰兒出生後的第一年裡,尤其是新生兒階段要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懷。

多交流:孩子不是一個物品,而是一個擁有心理活動的小人兒,在孩子醒著的時候,吃奶的時候媽媽可以多和孩子交流,告訴孩子你一直都在。

多撫摸、撫觸:面板接觸會刺激孩子的神經系統發育,同時肌膚的接觸能夠緩解寶寶緊張情緒,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注意,撫觸時要在寶寶兩頓奶之間,要保障室溫適宜,撫觸最好直接接觸面板(媽媽在手上滴2到3滴山茶油後搓熱在接觸寶寶面板),當孩子情緒差,哭鬧時要及時停止。

安靜的環境:嬰兒在母親的體內時是安靜的,黑暗的,恆溫的,月子裡寶寶的房間最好也是溫度適宜,不太嘈雜的環境,讓孩子逐步適應這個世界。

溫柔地抱:我們抱起孩子時要溫柔、要輕,托住寶寶的頭部和腰部,避免傷害到寶寶。

及時關注:當孩子哭鬧時,媽媽要及時迴應,當發現孩子對什麼感興趣時,媽媽可以將他抱到其感興趣的物體旁,讓其認真觀察。

儘量別讓孩子獨處,隨身攜帶著寶寶吧,這個階段是怎麼親密都不為過的。

嬰兒語言發育

大概在10個月的時候嬰兒會發現他聽到的聲音是有意義的,開始主動去掌握這一語言密碼,1歲時開始有意識說話,語言成爆發式增長,對於孩子語言發育這是一個關鍵時期。

一兩歲的兒童可能會因為和我們說話,我們聽不懂而變得非常易怒,也可能因為缺失語言的環境而出現語言障礙。

我們對待孩子要溫柔,儘量讓孩子了解我們說話的含義;

同時也要有耐心,去了解孩子,儘量讀懂他的語言密碼;

更重要的是給孩子提供語言的環境。

孩子學說話有家長教的成分,但更多是自己努力從環境中吸收的結果,我們要做的是給孩子提供一個語言環境。多和孩子說話,多帶孩子出門聽各種人交流,而不要扔個手機和電腦給孩子看動畫片。看電子產品,孩子只是單純的接收,卻沒有交流的主動性。

運動發育

之前聽到李玫瑾教授說過一句話“人最難以忍受的時是什麼?不能翻身。”而嬰兒在最初的幾個月卻沒有翻身的能力,該多難受呀。

在3個月前,寶寶醒著的時候我們可以幫孩子翻翻身,抱抱孩子,鍛鍊孩子的手部抓握能力;

4個月左右的時候幫助孩子進行翻身訓練;

6個月左右幫助孩子練習坐;

7個月鍛鍊孩子爬的能力;

9個月孩子差不多該嘗試站起來了,家長要可以進行扶站;

1歲左右就可以帶孩子嘗試走路了。

孩子本身具有一定的運動發展規律,但有時候也需要家長的幫助及引導,但注意寶寶的骨骼尚未發育成熟,不可揠苗助長。

3歲前是兒童各種能力形成的階段,不同的能力都在獨立發展,比如語言、手足運動等。3-6歲是“玩的年齡”孩子開始進入幼兒園接受教育但主要還是應以玩為主。

如果將兒童心理髮展分為3個階段,0-6歲為一個階段主要以性格培養為主;6-12歲階段孩子在讀小學,重在學習能力的培養;12-18歲開始讀初中、高中,孩子身體發育基本成熟,心理上開始出現叛逆,這個階段的教育主要落腳點應該放在尊重上。在這個3個階段上父母對孩子的關注也應該由多逐漸到少,逐漸對孩子放手。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新生兒多久可以抱出門?滿月還是百天?答案很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