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很多父母會感嘆教子無方,導致自己的孩子“跑偏了”;很多的孩子長大成人以後,依然覺得自己跟誰在一起、做什麼事都毫無價值感。樊登老師找到了問題的根源,“當一個人內心不強大,不能夠發現生活中的美好,不能夠自己尋找和感受快樂時,對面的人怎麼換都沒用。正如不會游泳的人,怎麼換游泳池,還是不會游泳。

如何才能塑造孩子強大的內心,讓他發現生活的美好、個人的價值?樊登老師在他的《陪孩子終身成長》一書中提出了3點:無條件的愛、價值感和終身成長的心態

第一,無條件的愛。

給孩子無條件的愛,那麼孩子才能有信任、尊重和安全感。生活中,我們大部分的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但是要建立無條件的愛,卻是一個技術活,需要父母們做到“溫柔但有邊界”。但是,現實中,我們很多父母卻並不真正懂得“無條件的愛”。比如,我們生氣的時候常常掛在嘴邊的話,“你再這樣我就不喜歡你了”“我不要你了!”之類,會讓孩子覺得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是有條件的,只有聽話乖巧、考試成績好或者討大人開心的時候,爸爸媽媽才會愛我。這會讓孩子很失望,讓孩子覺得父母更愛成績,而不是愛自己。久而久之,孩子就慢慢學會了撒謊、欺騙和偽裝。

我們帶孩子出去旅遊、吃喝玩樂,我們要真誠地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是因為愛才這樣做的,跟你考試成績好不好沒有關係,這樣孩子才會有安全感,才會建立起信任。

值得注意的是,無條件的愛絕對不是溺愛,無條件的愛可以有溫柔但也可以有批評。批評之前,先要表明,“孩子,我因為是愛你的,所以我要告訴你,為什麼不能這麼做”。在關鍵問題上,父母要掌握主導權力,如果在大是大非面前,父母不發聲不批評,孩子同樣沒有安全感。要讓孩子知道,批評並不是不愛。批評是修剪樹枝,是為了讓小樹長成筆直的大樹。

第二,價值感。

價值感高的孩子,他的自尊水平才會高。要讓孩子知道,他的存在是有價值的。他可以給別人以幫助,可以自己解決很多問題。父母要抓住生活中跟孩子相處的每個細節,尤其是孩子做對事情的時候。敲黑板!敲黑板!敲黑板!塑造一個孩子行為的最有效時機,不是在他做錯事的時候,而是在他做對事的時候。

做父母的不要總是貶低孩子,如果父母每天貶低孩子、批評孩子,孩子的自尊水平就會很低,時間久了,孩子就會真的成為父母所貶低的那個樣子。所以,父母要做的事情是,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幫助孩子樹立自尊。比如,給孩子做家務的機會,讓孩子參與家庭大掃除中,享受勞動和為家庭出一份力的快樂,孩子就會感受到自己的價值,進而提高自尊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父母很優秀,孩子未必優秀。像《新警察故事》中吳彥祖飾演的那個孩子,父母都是高官都很優秀,但是孩子是在被批評、別打罵、被貶低的環境裡成長起來的,所以孩子的自尊水平極低,最終他自我放棄,走上歧路。

第三,終身成長。

樊登老師稱“終身成長”是“美德背後的美德”。因為像謙虛、誠信、努力等這些好品質都是建立在“成長型思維”之上的,只有培養孩子終身成長的心態,他在面對挫折、失敗之時,才能積極面對。

擁有終身成長心態的孩子,會把每一次失敗都看作是學習的機會。不會因為一次考試不合格就自暴自棄,不會因為高考失利就放棄人生。擁有終身成長心態的孩子他們敏感度低,不怕別人的聲音,不受外界的束縛,他們遵循自己內在的聲音。

世界上沒有萬無一失的人生,但卻有萬無一失的教育。我們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長為最優秀的孩子。那麼寶媽、寶爸們一定要好好反省一下自己的育兒觀念,你是否幫助孩子建立起了無條件的愛、價值感和終身成長的心態?

9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靜進醫生:母子依戀剝奪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