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曾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人生。
可見好習慣和好行為對人的一生都有著深刻的影響,一個良好的習慣可以成為一個人幸福生活的助力,而一個壞習慣也可能影響一個人的生活,因此,孩子想要培養一個良好的習慣,就要從小去養成,經過不斷地強化,不斷地模擬,最終才會在他的內心根深蒂固。行為一旦養成了,就會使人的思維固定化。這也會使大腦開啟自動化模式,使人在做事情的時候會有很多的不由自主。
孔子說,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
也就是說孩子在小的時候如果養成了良好的習慣,就和天生的是一樣,而且會伴隨他的一生。很多人會說孩子的習慣隨父母,很多都是先天因素,但其實,孩子的很多因素都是通過父母平時的表達而改變的,最起關鍵性作用還是對於後天的導向作用。對於小孩子來說就像是一顆小樹苗,如果已經長歪了,不及時去糾正,孩子是很難長成參天大樹的。即使長大也不是直的,永遠都會是歪下來的。
對於孩子的習慣養成一定要從小事做起,很多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不能夠好好地吃飯。在小的時候第一次開始能夠新增輔食,父母拿著碗開始喂,慢慢的習慣了這種方式,孩子即使到了幼兒園的年齡,也總是端著碗在屁股後面攆著,這樣的孩子在家中來了客人以後,更會變成人來瘋,又吵又鬧,不知道安安靜靜的坐在那裡吃飯。這種行為,父母一定要從這些生活的小事做起。
對於孩子如何吃飯,可以體現出父母的教養,這樣說一點也不為過。因為吃飯這已經是每個人遇到的最簡單的問題了,如果孩子都不能夠正常的去做,那是不是要理解為孩子的本能退化呢?
對於孩子吃飯哪些行為是必須要禁止的?第一,吃飯的時候喜歡敲盆敲碗。
吃飯雖然不能說是一件極其嚴肅的事情,但是孩子在吃飯的時候,如果出現敲盆敲碗,甚至在桌子上唱歌跳舞,這種情況是堅決要杜絕的。父母一定要把孩子的這種行為習慣當做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來看待。不僅不禮貌,而且這樣的行為一旦養成,在以後也很難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
第二,父母追在孩子屁股後餵飯。
父母最常做的事情,認為孩子比較小。怕孩子餓著,只要孩子吃一口飯都是認為比較好的。所以,不管孩子是在玩,還是在做任何事情都會追在孩子的時候去喂,其實孩子的內心,並沒有把真正的心思按在吃飯上。而是在分散的注意力在做其他的,一定要杜絕孩子這種餵飯的行為。
第三,怕孩子餓,經常給孩子喂吃的。
很多父母怕孩子會餓著,就不停地會給孩子吃東西,一會零食一會點心,一會水果。總是有各種的理由去給孩子新增各種輔食,到了正餐的時間孩子自然不會這種怕孩子餓,怕孩子冷的父母,心裡一定要抓緊收一收。因為父母的過度擔心,很容易讓孩子也產生內心的過度焦慮,會把吃飯當成一種負擔。而且讓孩子不知道飽和餓這個概念,這也是目前很多孩子肥胖的原因。
第四,用條件來交換吃飯。
很多孩子會把吃飯當成威脅大人的一種工具。自己想要任何東西的時候,都會拿吃飯來當藉口。在家中全家人都以孩子的訴求當成很重要的事情來做,並且把吃飯當成了獎勵,只要孩子能夠認真吃飯,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這種方式是不對的。當父母不給孩子玩具的時候,吃飯變成了懲罰,孩子自然不喜歡這樣的事情。而且在這種情況下也很難養成好習慣。
其實對於小孩子來說,想要吃什麼和什麼時候吃應該家長說了,好習慣是很難養成的。
父母如何做才能讓孩子好好吃飯?第一,和孩子的溝通不要講條件。
父母自然會給孩子準備營養豐盛的早餐,午餐以及晚餐。吃飯是每天必做的事情,不要讓孩子有更多的藉口去選擇逃避,更不要讓孩子覺得用任何條件都能夠換取吃飯。而且不要讓孩子經常挑食,父母自然知道孩子喜歡吃的和不喜歡吃的東西,做到營養均衡是最好的成長基礎。不必和孩子囉嗦廢話,也不用確定孩子這頓飯要吃還是不要吃。清楚地告訴孩子這頓飯要吃的東西是什麼。
第二,不要怕孩子餓。
很多父母看孩子這頓飯吃的比較少,就會答應孩子的要求。比如很多父母不喜歡孩子吃油炸食品,但孩子如果吃飯的時候比較少,父母就會妥協。父母一定要堅定自己的立場,清晰的告訴他什麼時間可以吃什麼樣的餐,並不是父母的心腸硬,而是這些對孩子的成長才有幫助。而且孩子路上一兩頓是沒有問題的,不要為孩子的健康擔心。俗話說,飢餓是最好的廚師。並不是說讓孩子餓著就是最好的,而是說讓孩子能夠忍得住餓,能用這樣的方式來鍛鍊一下他,適當的讓孩子保持飢餓感,也能夠產生積極的食慾。
第三,定時定量。
對於有孩子的家庭來說,飲食的時間一定要固定,按照基本的時間來掌握孩子進餐的餐食量。不要整天給孩子新增過多的零食,這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而且很多零食當中新增劑的成分過高,對孩子的成長也是不利的。所以,父母要做到定時定點,這樣也很容易給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
第四,適當的尊重孩子。
對於小孩子來說,如果讓他來選擇,必定會選擇自己喜歡的,父母也可以適當的給孩子做決定的機會。偶爾讓孩子可以少吃一些油炸食品或者孩子喜歡吃的東西。這時就會讓孩子把這種吃飯的樂趣變成了享受的過程,孩子也會盡量在挑食的過程中剋制下來。
在吃飯的過程中,父母還要給孩子營造一種舒緩的氣氛,不要總是在吃飯的時候去打斷孩子或者對孩子有不良情緒的產生,這些都會讓孩子對吃飯產生抗拒。當孩子能夠學好吃一頓飯的時候,更要教會孩子如何在外面更好的吃飯。
在外面進餐,孩子要怎麼做?餐桌禮儀習慣能夠看出一個人的教養,所以,從小培養孩子的餐桌禮儀習慣,對父母來說是一件重中之重的事情。
第一,就餐位。
對於小孩子來說,如果在外面也是最好選用兒童餐桌椅。這可以防止孩子和大人之間會發生碰撞。而且還可以鍛鍊孩子獨立吃飯的能力。如果到朋友家做客,也要規定孩子的就餐位置,最好是離父母比較近,照顧起來比較方便,而且可以讓孩子能夠懂得自己的位置,在吃飯的時候也要尊重禮儀規範,同時也要注重他人。
第二,進餐的時候禁止大吵大叫。
父母要教會孩子在吃飯的時候一定要文明有禮貌,不可以大吵大叫,即使有不喜歡吃的食物只要放在盤中不動就可以了,不能夠因為喜歡吃和不喜歡吃,在眾人面前去大吵。
第三,尊重其他人的飲食習慣。
在集體進餐時,切勿讓孩子在盤中亂挑亂碰。告訴孩子一定要守在自己的邊緣處夾菜,如果有不喜歡的略過就就好。不要給別人帶來一些不舒服的感覺。
吃一頓飯就能夠看出一個人的教養。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有很多頓飯都是對孩子具有挑戰意義的,比如相親,面試,這些時候也許通過一頓飯就能夠決定未來是什麼樣子,所以,從小給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這才能讓孩子在未來不因為一頓飯而失去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