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先開啟音樂,助你輕鬆品讀
近日,一個43分鐘的紀錄片《2000年馮小剛的一天》走紅網路,馮導雖然很有爭議,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他在事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拍攝了不少經典的作品。
這個20年前的紀錄片有些地方是觸動我的。
我先給大家分享一下他的一些自述:“我是從一個小市民的家庭出來,我最後要走上一條成功之路。這就決定了很多我接人待物的方式。一方面我們內心非常主動,不斷地要從內心的根本願望出發,另一方面,我們又很被動,更多地還是取決於你取悅別人的程度。”
“為什麼每天都要百忙?能不能推掉一些事兒不去做,理論上是可以的。但實際上我不敢,和我從小就心裡沒底兒是有關係的。打小就覺得自己在社會上很無助,從來幹所有的事都不會覺得這好事兒肯定是你的,你需要去積極地爭取去努力,還需要有特別的耐力。”
“院子裡一塊兒玩的孩子沒人把你放在眼裡,但我也沒把他們放眼裡,所以那種慾望很強烈,非常渴望成績,這是一個悖反。這個悖反的力量很大,你有瘋狂的一種願望說,你們會重視我的,會選擇我的。心裡憋著的這個勁兒,相比一上來就被大家選擇被大家重視,要大得多得多,所謂壞事變好事,好事變壞事,其實就是這樣。”
20年前的馮小剛就是這麼一個奮鬥勁兒。
因為是普通人家孩子奮鬥出來的,所以不敢拒絕各種請求、怕因此得罪人,這恐怕是很多沒背景的人成長的真實心理。
從這些真實的旁白我看到了什麼呢?
看到了一個人成長的內在動力。
一個孩子如果有了強大的內在動力,不管他的處境和條件有多麼不理想,但總是能夠闖出一片天地,有一番作為。那麼如何培養孩子強大的內在動力呢?
在這裡我為大家分享幾點:○ 首先是要不斷給孩子高價值的身份確認。
這個我課堂上講過一個故事,畢加索的媽媽小時候對他說:
如果你是個士兵,你要成為將軍;
如果你是個修士,你要成為教皇,這就是很好的例子。
馮小剛沒上過電影學院,長的也不行,如果他一直被打擊,你趕緊找份正經工作吧,電影是你能玩的嗎?
恐怕就沒有他後來的成就。
所以,家長要善於運用正面語言的力量,巧妙而堅定的給予自己的孩子高價值的身份確認。
孩子認為自己是誰,他才有可能發展成為誰。
那麼相對應的就是,我們中國很多父母都有的一個毛病,經常給孩子負面評價。
比如經常聽到的:你怎麼這麼笨呢?豬腦子嗎!
殊不知由於敏感、脆弱和心理不成熟,兒童是最易受到心理暗示的群體。
過多的負面評價會削弱孩子的內在動力。
○ 第二點是,要讓孩子在成功的體驗中逐漸建立自信。
自信心是一個孩子內在動力的源泉。
自信的確立不是靠家長的說教,而是孩子必須要經歷實實在在的成功的體驗。
我們的《一代天驕•領袖班》總是讓孩子們大量的上臺,上臺演講,上臺表演。目的是什麼?就是讓孩子們克服舞臺恐懼,建立自信。
事實也證明,幾百上千人的場,他們上過兩次,就有極大的成就感、滿足感。
○ 第三點就是,引導孩子發現自己的夢想並給予支援。
夢想的力量自然不必說,也講過很多次。
當然了這裡需要說明是,讓夢想變成孩子內在動力,不僅僅是”我要成功“四個字。
而應該是被激發的,比如有的孩子看到家裡人生病很痛苦,就立志要當一名醫生,這些夢想就值被呵護。
還有就是偶像的力量、父母持續的支援等等。總之是夢想也需要背後有外在力量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