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先開啟音樂,助你輕鬆品讀
我們每日琨說關於家庭教育的話題幾乎都是講給父母們聽的,講給孩子們聽的少,今天我就講一個很多孩子們心中的困惑,那就是很多成年後的孩子感覺和父母溝通困難的問題。
從三個點簡單分析一下為什麼會溝通難?
1、雙方的期待不同,希望得到對方的認可。可以說天下每個父母都無法避開對孩子的期望。
從知道孩子性別的那一刻起,父母就開始想象他們會是什麼樣子。
上學長大以後,期望更多了。
只有為人父母了才能理解那種期待。
但是不少父母往往期望過高,特別是存有“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等封建殘餘思想的父母,都希望孩子將來出人頭地,成龍成鳳,出將入相,光宗耀祖。
在教育、培養孩子方面地成長上千方百計,不遺餘力,努力造就成功完美的孩子。
但是到最後,出類拔萃的孩子畢竟是極個別的,絕大多數孩子仍然要回歸到正常軌道,去過常人的生活。
父母的期望與現實永遠成不了正比。
而孩子對父母的期待是,父母應該體諒我,讓我自由選擇。
一直渴望得到父母認同的成年子女,卻經常得到父母的否定。
所以,雙方期待不同,相撞時產生的反應也會不同。
又因為是親人,雙方都認為對方改變是理所當然的,在彼此都遭到拒絕的情況下,溝通就困難,衝突就發生了。
孩子的命運有千萬種,條條大路通羅馬。
對孩子的成長髮展,作為父母要以平常心去對待。
只要他們能夠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倖幸福福、快快樂樂的生活就夠了。
而作為孩子,應該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
2、父母和子女有代溝知乎上有個女生分享自己的故事說,以前流行“求包養”的時候,我在QQ空間裡發說說,裡面最後寫了“求包養”。
過了很久家庭聚會的時候被爸爸媽媽七大姑八大姨圍起來教育說我敗壞整個家族的名聲,我家世世代代沒出過我這樣不知羞恥的人......一次問爸爸:
爸爸說:有屁的威信,都是你媽說了算。
人們常常說三歲一代溝五歲一鴻溝,很多父母苦惱自己與孩子之間有代溝,其實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因為子女在成長的過程中,對父母原有的觀點,有了新的見解而造成的思想觀念,行為習慣的差異,父母和孩子有代溝怎麼辦?
其實只要父母與子女之間儘量保持平等的關係,彼此尊重對方的生活習慣和想法,父母經常與孩子保持思想交流,就非常容易消除代溝。
最容易造成矛盾的是父母和孩子都永遠站在自己的立場和角度,而不會換位思考和溝通。就像我們寶萍老師說的:懂比愛更重要。
3、錯誤溝通的模式一直沒改變很多成年的子女經常跟父母發生衝突。
表面上看是意見不合,實際上也有跟幼年時不愉快的溝通經驗有關,比如,小張在小時候,一沒做好,父母就嚴厲地批評她,指責她。
這導致在成年後,遇到了某些類似的情境,幼年時的痛苦和不愉快的情緒就被喚起了,於是爭吵必不可免。
說教式溝通和審問式溝通是中國父母和孩子經常用的溝通方式,而這兩種溝通方式也往往是孩子討厭的溝通方式,特別是在青春期。
如果父母不改變,孩子逆來順受,也不願意去改變,那麼這種錯誤的溝通方式就會和衝突一起時不時發生。
最後再說個故事,有一位三十多歲的女士,她說在童年時代和少年時代,父母經常吵架,自己和他們溝通也經常是吵架。
於是考大學毫不猶豫地考了很遠的大學,畢業以後也去了離家很遠的地方工作。這幾年,突然發現曾經吵架的父母,居然也變得很恩愛。
而自己和他們的關係,在時間裡也變得柔和。隨著她自己戀愛、結婚、生孩子,好像也能理解當年父母遇到的問題。
這個朋友的經歷給我們一個提醒,就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很多今天看來讓人很痛苦的事情、煩惱,過後也會變得和諧。
所以,做父母,做子女,都不容易。但不論怎麼樣,我們和父母是一種緣分,一方面我們要珍惜,另一方面要放下,不要死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