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意識到早教的巨大作用,也相信每一位家長愛孩子的那顆赤誠之心,但是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常常會進入一些誤區。

下面這些,你中招了嗎?

誤區1:與出生不久的寶寶說話沒必要

父母是孩子學習語言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語言發展有深刻影響。

嬰兒聽覺研究專家發現,嬰兒腦內的“聽覺地圖”大概到1歲左右完成,在此期間,給零歲嬰兒輸送越多的有意義的聲音,越能促進嬰兒腦內主管聽覺的神經元的敏感性。

另外,還有研究表明,嬰兒獲得的詞彙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母親對嬰兒說話的數量。

正確做法:當給寶寶穿衣服時,當給寶寶餵奶、換尿布時,要和寶寶說話,告訴他:“媽媽在給你換衣服,涼不涼啊?伸伸小胳膊、抬起頭”等等。

儘可能地與孩子多說話,這是發展孩子的語言能力所必不可少的。當到了一定時候寶寶的語言會突然爆發,於是很多話都會說了。

誤區2:過分溺愛

有時候,父母的精心呵護反而會“傷”了寶寶。

比如,有些父母,總怕寶寶走著會摔倒,會累著,於是喜歡用車推著寶寶或是抱著寶寶。

這樣一來,寶寶活動量小,協調能力、大肌肉的鍛鍊都不夠,活動能力就特別差。

寶寶吃飯、穿衣、收拾玩具,家人總是包辦代替,會造成孩子的動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差。

寶寶和小朋友發生爭執,父母挺身而出,為寶寶討公道,這種看似對寶寶的愛,會使寶寶今後生活能力差,社交能力差不敢面對外面的社會。

其實孩子有著驚人的適應能力。他們需要運動和交流,甚至稍微還要有一點冒險,這樣才能充分發掘他們身上的各種潛能。

正確做法:放開手,讓寶寶自己收玩具,自己吃飯、摔倒後自己爬起來,可以鍛鍊寶寶的主動性,能使寶寶更快樂,更有成就感。

誤區3:滿足孩子的所有願望

寶寶想要某個玩具,想吃麥當勞,父母一定要滿足他嗎?

不一定。無節制地滿足孩子的要求,會讓寶寶覺得一切太順利,而太容易獲得的東西人往往不珍惜,而且從中獲得的樂趣也沒了。

正確做法:寶寶想要買某個玩具,可以對他說,假如堅持一週都去幼兒園,媽媽就買給你。

要是寶寶想吃麥當勞,可以告訴他生日的時候在這裡開生日PARTY。

讓寶寶有一種期待,有一種追求的願望。父母要注意一定要實現自己的承諾,不能騙寶寶。

誤區4:父母替寶寶道歉

二三歲的寶寶一起玩時,寶寶把別人打哭,這時有些父母會挺身而出,替寶寶道歉。

這樣一來,寶寶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而且也沒覺得這樣有什麼不好。他長大後不會自己承擔責任。

正確做法:做錯的事情,父母要及時糾正寶寶,因為寶寶不知道哪樣做是正確的,哪樣做是錯誤的,正誤都需要父母指引。

告訴寶寶打人是不對的,要向人道歉,讓他自己承擔後果,這樣才能讓他記住,明白對與錯,同時還可鍛鍊社交能力!

誤區5:你唱紅臉我唱白臉

有些父母總是在教育寶寶上不能達成一致,因此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常有分歧。

總是出現媽媽懲罰孩子,爸爸替他說情;或者爸爸對孩子發火,媽媽為孩子辯護。

有的父母因為教育寶寶的問題,還會互相指責,長此以往,孩子對父母不尊重,並且孩子產生投機心理,誰護著他就找誰。

正確做法:作為夫妻雙方,在教育寶寶上要一致,私下多溝通,不要當著寶寶的面爭吵。

當一個人教育寶寶時,即使說的不對,另一方也不要當著寶寶的面指責。

誤區6:父母的衝突不會影響嬰兒

大多數爸爸媽媽都知道,夫妻當著學齡期孩子的面吵架是一件令孩子緊張的事。

但他們中的許多人並不知道,當著初生嬰兒或尚不會說話的嬰兒爭吵,也會影響到嬰幼兒的思想或情緒。

心理學家在研究中發現,當家庭中父母衝突升級時,8個月至2歲間的孩子都會變得非常著急,並懂得要努力去阻止父母間的衝突。

2歲以上的孩子,在目睹父母之間或陌生人之間的吵架場面後,會很快地在與同伴的交往中模仿大人氣勢洶洶地說話和爭鬥,行為舉止變得非常粗野。

父母應儘量避免在任何年齡的孩子面前爭吵。

正確做法:當在寶寶面前時,父母要學會剋制自己的情緒。如果覺得剋制不住,索性走出家門,當情緒平靜了再回來。不要當著寶寶的面大吵大鬧。

幸福的孩子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孩子用一生治癒童年,所以早期教育尤為重要,原生家庭的教育、環境對孩子是長期的線性影響。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教育」一個孩子開始變優秀的4個跡象,家長必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