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之前在某瓣看過一個關於#小朋友語錄大賞#的話題。

自己有一次坐電梯時,電梯裡遇見一對母子。

小男孩突然對著旁邊的媽媽說:“媽媽,這位叔叔一定是個大領導。”

網友內心狂喜,看不出這孩子年紀輕輕,眼光卻很獨到,一眼就看出自己氣宇不凡,年輕有為。

孩子的媽媽好奇問道:“哦?寶寶是怎麼知道呢?”

孩子回答:“因為領導都是沒有頭髮的,這個叔叔頭頂上沒有頭髮。”

正好樓層到了,媽媽趕緊拉著孩子一邊走出電梯一邊說:“別說了,趕緊走。”

留下自己差點在電梯裡石化……

雖然故事中的網友將這個事情當成一個小插曲,講出來樂一樂也就過去了。

但對很多爸爸媽媽來說,有時候孩子當眾說的那些話,簡直是“語不驚人死不休”。

比如:

“今天忙了一天,快累死了” “那你怎麼還沒死?”

“我爸爸好胖,一天到晚就知道吃吃吃,跟一頭豬一樣。”

“叔叔你身上好臭,你別抱我。”

“媽媽,我想回家吃你做的飯,阿姨做的飯好難吃啊。”

……

雖說“童言無忌”,但當孩子當著眾人的面說出無論是以上哪句話,也足夠令老母親老父親分分鐘社會性死亡了!

俗話說:“孩子心思,直腸直肚。”

很多時候,小孩子通常都是遇到什麼事或者心裡有什麼想法都會直接表達。很少會像成年人一樣考慮場合以及他人感受。

但孩子的“口無遮攔”有時候不僅讓人尷尬,更有可能會出口成“傷”,傷害到他人。當真的哪天遇上這種大型社會性死亡現場時,我們該怎麼做呢?

道歉並帶離現場

當孩子說出了令人尷尬的話時,家長應該先向被冒犯的人道歉,然後將孩子迅速帶離現場。

如果當場制止孩子或者指責孩子說的不對的話,可能會讓孩子產生疑惑,明明就是這樣的為什麼不讓我說?而且心中也會有不服。

當眾呵斥孩子的話,更容易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這時將孩子帶離現場可以將問題淡化,也能避免不良情緒主導自己,幫助自己和孩子平復情緒

引導孩子換位思考

其實孩子並不是故意要人難堪,只是看到什麼便說什麼,沒有考慮影響。

家長可以將事情與孩子身上的事情結合,從而引導孩子換位思考,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比如當孩子說別人好胖的時候,可以引導孩子讓孩子明白每個人的外表都不是一樣的,不能以外表來評判他人等等。

而且當著別人的面說人家好胖、難看這些不好的話,會讓他們不開心的。就像寶寶換牙齒的時候也不喜歡別的小朋友取笑你像老奶奶一樣沒牙齒,對吧?

培養界限感

很多時候,寶寶之所以會口無遮攔,就是不懂得什麼話可以說,哪些話又得注意場合說。

培養孩子的界限感,制定好說話規則,讓孩子分清楚什麼話可以說,什麼話不能隨便說。讓寶寶懂得如何尊重他人,不以自己為中心,懂得照顧他人的感受。

當然了,不能完全拒絕孩子表達自我的權利。

我們可以告訴孩子,在外面或者有其他人在的時候,可以先把自己心裡疑惑的問題記下來,而不是直接大聲說出來,這樣既容易打擾到他人又顯得寶寶沒有禮貌。

當然了寶寶可以在私下悄悄和媽媽說,這樣既不會令別人難堪,也顯得寶寶很懂禮貌哦!

日常以身作則

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

在孩子面前,我們講話時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不隨便講髒話,不對他人指指點點。言傳身教,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勝過千言萬語。

讓寶寶討喜第一步,從教會寶寶“說話”開始吧!

10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小孩也需要“朋友圈”,如何引導孩子選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