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真的有道理嗎?姐姐一臉愁苦地問我這個問題。姐姐家有一個上小學三年級的兒子。最近,孩子的一些表現讓她十分上火,因為她發現孩子現在突然喜歡上了玩遊戲,還對她說“媽媽,我真的很羨慕同學小寧,能有陪他一起打遊戲的父母。”
孩子說:“你整天就知道讓我學習學習,你看看小寧的爸媽,全家一起打遊戲多酷。”
姐姐說:“媽媽告訴你多少次了,你要和那些成績好的孩子玩,不要和整天就知道玩遊戲的孩子玩。你羨慕人家會打遊戲的父母,我還羨慕人家成績優異的孩子呢”。
母子倆最終不歡而散。
姐姐對我說:“我忽然覺得孩子長大了,對於交朋友有自己的小心思了,這恰恰是最讓人擔心的地方。”
成年人都是過期的小朋友,在我們小時候也曾經聽父母嘮叨,你和誰一起玩對成績影響非常大?
現在想來,父母的想法是對的。
處於幼童時期或者是青春期的孩子,他們的是非觀還沒有形成,周圍的環境對他們的影響非常大。孩子走進學校後,每天與身邊的同學相處的時間多於父母。孩子受周圍同學、朋友的潛移默化影響不僅是學習,還有行為習慣、情緒、愛好等。
2020年,熱播的《隱秘的角落》就是關於三個孩子之間“毒友誼”的故事。學霸朱朝陽擁有令人唏噓的原生家庭,冷漠無情的父親,控制慾極強的母親,造就他沉默敏感的性格。一次無意間的開門,緩緩地牽扯出三個孩子不幸地未來。
就像影片最後朱朝陽說:“我最後悔地給你們開了門”。
這是這個孩子內心最真實的獨白卻是最無力的獨白。因為當那扇門開啟的那一瞬間,就像蝴蝶效應一樣已經無法停止。
嚴良和普普都是從福利院跑出來的孩子,別看他們年紀小內心卻已經千瘡百孔,他們無意間拍攝到了張東昇把岳父岳母推下深淵的瞬間並以此要挾這個外表斯文內心狠毒的男人。
在普普的建議下,他們一次一次地勒索張東昇,間接害死朱朝陽同父異母的妹妹朱晶晶。為了掩飾犯下錯誤不得不繼續犯錯,這樣惡性迴圈導致悲劇的發生。
有一種說法是朱朝陽骨子裡就有黑暗的一面。即使沒有嚴良、普普的出現,或許他也難免黑化。
其實,並不盡然。朱朝陽在最開始為嚴良開門並留宿他們,說明他是渴望得到友誼且是個善良的孩子。
他害怕嚴良與普普手腳不乾淨,用媽媽的頭髮絲綁在櫃子上,提防他們,說明朱朝陽是個心思縝密且不願意輕信他人的人。
在校園朱朝陽遭受到同學的冷暴力,他內心是渴望友誼,但是這份友誼並不單純。
如果沒有他們的出現,或許朱朝陽內心還是有黑暗的地方,但是,誰的心裡不曾有傷呢?
孩子同樣需要遠離負能量的小朋友。
孟母三遷是中國校區房的源頭
在中國歷史上有這樣一位母親,她早早洞見環境對孩子的影響,這就是孟母三遷的故事。當初孟母一而再再而三地搬家,就是發現孩子總是很快地適應周遭環境,最後選定私塾旁,讓孩子每天聽著朗朗讀書聲,而這個圈層才是最適合孟子。
如何引導孩子選朋友呢?
1.不刻意評判,相信孩子判斷。
孩子逐漸長大的過程,也是父母放手的過程。我們要教會孩子有獨立判斷是非的能力,而不是直接干預指導妄加判斷。
我們可以透過與孩子聊天的方式進行引導,就事論事。父母幫助孩子梳理思路,讓孩子自己說出想法,並判斷這段友誼是否需要再繼續,未來怎樣和此型別的同學相處。
2.瞭解孩子內心的聲音,獲得孩子信任。
很多爸爸媽媽都很忙,忙著給孩子提供更多的物質條件、教育資源。卻很少有父母能坐下來,聽一聽孩子內心的聲音。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與尊重。
孩子同樣渴望友誼,他們需要周圍小夥伴的認同與互動。當孩子社交遇到問題時,他們不懂得如何去做,有的甚至刻意討好其他人來贏得友誼。
我們要讓孩子知道,真正的好友是建立在平等、尊重、互愛的基礎上,那些負能量的友誼要漸漸疏遠。
3.幫助孩子從負能量的友誼中撤離。
如果孩子能聽從父母善意的引導,理解了朋友的含義,決心從一段負能量的友誼中走出來,其實是最難走的一步。
我們身處的環境是無法改變的,能改變的也只能是自己。我們可以讓孩子透過漸行漸遠的方式處理。減少與負能量朋友的接觸的時間與頻度,使這樣的友誼在不知不覺中被淡忘,把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
馬克思說:“人的生活離不開友誼,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誼是不容易的。友誼需要真誠去播種,用熱情去澆灌,用原則去培養,用諒解去護理。”
願我們每個孩子都可以在成長的路上收穫真正的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