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這三個字實在是殺傷力太大了。不光是對於其他人來說,甚至就是父母自己,也覺得頭疼不已。
尤其有些小孩子想要什麼超出家庭經濟水平的玩具,結果被拒絕時,要胡攪蠻纏的小惡魔樣,著實叫家長好氣又好笑。可以說當熊孩子撒潑時,沒有一塊地板能繼續保持髒汙。
父母會因為熊孩子的撒潑打滾而陷入困境之中,主要還是他們仗著父母的愛罷了。
不過也有一些家長不走尋常路。
日本一檔綜藝節目中,一位父親帶著孩子去超市購物。結果在購物途中,孩子看上了很昂貴的一個玩具。但是因為價格實在是太昂貴了,小朋友非常想要就賴在原地不走。
本以為這位爸爸應該束手無策,可能會妥協,但沒想到下一秒他竟然直接躺地上撒起了潑。
孩子懵了一瞬,後來很快反應過來要把爸爸扯起來。爸爸停了一下,問道:“那你還想不想要玩具。”
孩子很是誠實地點了點頭。好嘛,爸爸又重新躺回去耍賴了,還一直說:“不要嘛,不要起來……”被爸爸這麼鬧,孩子也似乎覺得有點兒丟人,連忙妥協,最終放棄了玩具。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本身是知道道理的。只不過因為想要玩具的心理佔據了上風,讓他們利用家長的疼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從根本上來講,他們這種行為完完全全就是“恃寵而驕”。那父母應該怎麼應對孩子的這種行為呢?
真的去撒潑打滾,現實中肯定也沒多少父母能豁下臉面來做到。然而,家長可以不用撒潑打滾的方式,也可以解決,堅守這兩個原則就可以了。
1、不妥協原則面對熊孩子的無理要求,不要因為他胡攪蠻纏而答應他。這種妥協可不是愛,而是明晃晃地告訴他:你這種行為很有效,下次還可以這麼使。可以說,當孩子嚐到了甜頭之後,他只會變本加厲。
所以,父母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絕對不能妥協。哪怕他哭的再大聲,模樣有多可憐,都不應該心軟!
2、不失控原則也有一些父母雖然不會妥協,但因為孩子在公眾場合大吵大鬧覺得丟人而大發雷霆。失控的情緒雖然能立馬唬住孩子,但同樣會給他帶來很大的心理陰影。
這種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方式,實在是不建議家長去使用。
如果真的生氣,那麼在教育孩子之前,家長要先想辦法把自己的負面情緒給壓下去。可以用在心裡默數幾個數的方式,也可以調整自己的呼吸。
堅守了這兩個原則,家長就很好辦了。能講道理就講,可以適當地示弱,還孩子明白自己的難處,也可以轉移注意力。
如果這兩種方法都用了,他還是油鹽不進,那就晾他一段時間,讓他自己冷靜一下。
不過需要注意的時候,讓他冷靜可不要真把人丟在原地,家長還是要在旁邊看著的。等到他意識到這種方法不好用,情緒冷靜下來之後,家長在上前跟他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