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有這樣一個影片被傳到網上,一個孩子在地上撒潑打滾,而他的父母沒有妥協,滿足他的要求,而是現在一旁,冷靜的看著孩子。

有網友戲說,這對父母肯定想,這哭鬧的手法,都是我們玩剩下的,一點新意都沒有,看你還能堅持多久。

其實,在全世界孩子2-4歲的時候,都會出現撒潑打滾,坐地下就哭鬧的情況。

孩子一到哭起來就什麼話都父母說啥都不好使,一定要父母做到自己想讓他們做到的事情,否則就哭起來沒完。

有些人會說,那就哭唄,看他們能哭多久!

說這句話的人,真的是低估了孩子的戰鬥力,孩子就是有這樣的韌性,哭上兩個小時是絲毫不在話下。

孩子哭個兩三分鐘,甚至是10分鐘,家長都還能“坐視不理”,但是戰線一旦拉長,一哭就是一個小時,一個半小時,家長雖然生氣,但是也一定會非常心疼。

所以很多家長最後只好妥協了。

所以也有家族家說過,“孩子都是研究父母的專家。”

一旦家長心軟一次,孩子就捨得“下血本”,用自己做誘餌,去“引誘”或者說是“威脅”家長。

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人小鬼大”。

孩子對周圍人的情緒是很敏感的,尤其是和自己很親密的父母家人。孩子在哭鬧撒潑的時候就是在一次次試探家長的底線和邊界的時候。

那麼,當孩子撒潑打滾,哭鬧不止的時候家長一定要“晾著”孩子,不受到孩子威脅嗎?

李玫瑾教授曾說過:

“當孩子哭時要區分,有時哭聲代表著一種痛苦,尋求父母的幫助,而有時候孩子的哭聲不是痛苦,而是有目的性的。”

那麼前者,家長是一定要及時給予孩子安慰。

而後者,家長也要採用“計謀”去應對孩子。

首先,讓孩子停止哭泣

讓一個好像上了發條,不停哭鬧的孩子停下來,我知道這並不容易。

所以這個時候,家長一定不要上來就讓孩子別哭了,然後就跟孩子講道理。因為孩子根本聽不進去。

家長此時應該做的,就是告訴家長,我知道你想幹什麼,想要什麼。向孩子傳達“我理解你”的訊息。

孩子哭鬧,無非就是要家長知道想要他想要幹什麼,然後讓家長滿足他嘛!

所以家長告訴孩子我知道你要幹什麼的時候,孩子的目的基本上就已經達到了,所以孩子以為自己“得逞”了,自然情緒也就可以慢慢地得到平復。

其次,和孩子產生共情

如果孩子有一定的表達能力,家長就可以“明知故問”,問孩子“你為什麼想要做這件事”“為什麼一定要買這個東西呀”?

讓孩子逐步學會用語去表達自己的需求,而不是撒潑打滾。

如果孩子的表達能力不是很好,家長就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想問題“小朋友都在玩這個,你也特別想要這個是嗎?”

和孩子產生共情,再近一步的讓孩子覺得“媽媽是理解我的”,孩子的情緒在這兩步之後基本上就可以迴歸理性。

然後,告訴孩子原因

如果可以滿足孩子,家長一定要告訴孩子,為什麼要滿足他,“因為你也確實沒有買玩具了,而且你前一段時間表現得都特別好,所以媽媽滿足你這個要求。”

要讓孩子知道,我滿足你絕不是因為哭鬧打滾的行為讓我妥協了。

如果不可以滿足孩子,家長就要明確告訴孩子,為什麼不可以滿足他,“我們有規定,一天不可以吃超過那三塊巧克力對不對。可以你今天已經吃了三塊巧克力了。

而且我們看的故事書裡說,吃多了甜食牙齒會變黑是不是。”

當孩子的情緒得到平復之後,其實完全可以聽得進去道理的,所以這個時候家長再去用孩子可以理解的道理去和孩子溝通,就會特別有效果。

家長從小就應該讓孩子知道,遇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哭鬧遠沒有好好跟爸爸媽媽商量更方便。

愛可以沒有條件,但是一定不能沒有原則。

面對孩子的不合理訴求,父母正確的態度應該是溫柔而堅定。

以上就是這篇文章的內容。

4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華羅庚兒時貪玩還屢教不改,中學時才逆襲成學霸,成長總會有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