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小孩今年的聖誕禮物依然是一盒顆粒積木,平安夜當晚送給他,他收到後,意料之中的玩到停不下來。
過了晚上九點,老李喊他洗澡,他在書房答應了一聲,人沒有離桌。洗手間那邊沒有傳來催促聲,他略有慶幸地喃喃自語,再拼一會吧,爸爸沒再喊我了。
一會後,老李再喊時,他停了下來,將已經成形的槍360度擺了個遍,喜滋滋地讓我幫忙拍照,然後有些不捨地說,要去洗澡了,剩下的明天拼吧。
為了拼積木,凌晨的夜不是沒有熬過,若是放在以前,他說什麼都要今晚完成的。但這一次,沒有耍賴,沒有固執,按照約定的,說放下就真的放下了,那瞬間感覺到他的長大。
陪伴孩子,有無數個瞬間感覺到他在長大,個子長高了,飯量增大了,做事開始有條理了,小腦袋裡有自己想法了……這一次,我看到了伴隨著成長的自我剋制。
我是一個懶媽媽。某小孩的很多事,尤其生活中的過問,甚至都不如老李細緻。只說一個大概,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能做的,什麼是底線,什麼是天花板,我有一些過來人的經驗和價值觀,我告訴你,可能不一定全部適用,只是作為參考,希望你聽進去。
培養孩子,要把選擇權還給他們,孩子不應該成為父母人生的全部,逐漸放手,讓他們為自己的人生負責。這樣有了負責的意識,言行舉止才會由被動狀態,調整到主動狀態。
發自內心想做一件事時,我們就不用多操心了,相信孩子有自我剋制的能力。
電影《後會無期》裡有一句經典的臺詞說,喜歡就會放肆,但愛就是剋制。
由喜歡的放肆,到愛的剋制,是從稚嫩愛情走向成熟婚姻的過程。愛是剋制的,清醒的,有責任的,一個人的成長也是這樣。我理解的自我剋制是指,不需要別人說什麼,自己就知道該做的事,也決不去觸碰不該做的。
當我們還小時,有父母的呵護提醒;走進校園,有老師的諄諄教誨;步入社會,有領導同事的關懷指教,還有在迷茫時刻拉了自己一次又一次的貴人……
這些人形成的環境給予你的力量也好,約束也好,全部疊加在一起,都抵不上一個你自己內心的發願。
我們最終都要獨自面對生活,這聽起來有些孤獨,但確是事實。因為從小到大的每一次成長,面對陌生的環境,面對不確定的機會,面對舒適區的誘惑……無一不是在剋制中前行的。
《愛的代價》中有一句歌詞不自覺哼唱起來:“走吧,走吧,人總要學著自己長大。”
學會剋制,是一個人長大的開始。帶著剋制,人就會逼著自己成長。由他律變成自律,才是我們學習的意義。
和孩子共勉,也和你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