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的教育,每一對父母都很重視,但並不是所有的方法都是正確的。在國內,有的父母對孩子有求必應,傾盡全力為孩子提供最好的條件,結果培養出一些不懂感恩、不能獨立的孩子。
大慶夫妻都是打工族,兒子今年上中學。為了給他一個更好的環境,夫妻二人選擇了一所好學校。儘管離家比較遠,早晚都需要接送,而且費用也不低,但大慶認為值得。
他們每天早出晚歸,回家還得做飯和料理家務,經常一睜眼就得忙到半夜,日子過得非常辛苦。孩子的成績一直比較好,除了依賴性太強外,倒也沒有其他缺點,這讓大慶充滿了希望。
一天,因為下班比較晚,大慶沒有換工裝就直接到校接孩子,兒子一見就露出嫌棄的表情:“你怎麼穿成這樣就來了?太丟人了!以後還是別再接我了!”
滿心歡喜接孩子放學,結果卻聽到他說出這樣的話,頓時,大慶淚流滿面。
父母付出越多,越容易養出“白眼狼”,孩子很難懂得感恩,學會獨立。
哪些教育方式對孩子的成長沒有好處?為孩子大包大攬人們常用花朵來形容孩子,很多父母都把孩子當作溫室裡的花朵,生怕他們受到一點傷害。
為了讓孩子吃好、穿好、學習好,父母都會提前做好各種安排,恨不得給他包攬一切。
這讓孩子自小就生活在安逸的環境中,養成依賴的習慣,而且受不得一點委屈。
一旦面對困難和波折,孩子不但沒有能力和辦法去解決,還會失去信心和勇氣,甚至喪失對生活的激情,成為生活中的低能者,這無疑是極為慘痛的教訓。
對孩子有求必應疼愛自己的孩子是人的本能,但並不意味著必須有求必應、事事順從。
有的父母對孩子過分溺愛,凡是孩子的要求不管合不合理都會全力滿足,即使自己能力不足,也會想方設法、省吃儉用地做到。
在這種教育方式下,孩子只看到自己想要的結果,而不知道父母的辛勤付出,有的還會把父母的付出看成是理所應當。
這樣的孩子長大成人以後,根本不懂得感恩和回報,當然更不願意陪伴父母和給他們養老,想必父母的晚年也非常可悲。
愛把孩子與人進行比較在很多父母眼裡,別人的孩子非常優秀,自己的孩子總是比不上,因而喜歡把二者進行比較,企圖用這種方式來刺激孩子,達到迎頭趕上的目的。
但這種方法會因為赤裸裸地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讓他產生強烈的反感心理。
對心靈脆弱的孩子來說,還會自暴自棄甚至產生更加負面的想法,這是極其危險的。
對孩子的行為缺乏肯定有的父母由於不會表達,很難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愛意,他們對孩子的要求太過嚴厲,即使孩子已經做得很好,也很少當面對他進行誇獎。
如果偶然做得不好,還可能招致嚴厲的批評。這會讓孩子更加小心翼翼,生怕會犯錯誤。
對孩子來說,長期得不到父母的認同,並不是一件好事。他會因為達不到父母的要求而懷疑自己的能力,甚至產生深深的自卑感,從而影響其性格的養成和今後的發展。
對孩子的教育太生硬許多父母認為孩子年齡小,沒有獨立的思想和能力,因而喜歡用生硬的語氣和命令的方式讓孩子照辦。
長此以往,父母逐漸形成了習慣,甚至把孩子當作下屬一樣對待,雙方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
面對父母的做法,有的孩子會奮力反抗,導致產生家庭矛盾;
也有的孩子雖然會順從,但內心卻非常反感,與父母的關係會日漸疏遠。
而大多數孩子在父母的高壓政策下,會變得沒有主見,一切都聽從他們的安排,從而形成懦弱的性格,將來只會一事無成。
不給孩子留情面有的父母不考慮孩子的感受,只要不符合自己的願望,就會大發脾氣,甚至當眾指責孩子。
其實,孩子不管年齡大小,都有一定的自尊心,尤其是在公共場合和同學面前,孩子的自尊心更加強烈。
如果父母當眾不給面子,會刺激到他敏感的心靈,一旦遭受嚴厲的訓斥,有的還會做出過激的反應,在這方面發生過很多悲劇。
以上這些做法被稱為“中國式”的教育,由於跟不上時代的發展,顯得非常的愚昧,已經被人深深地唾棄,值得父母們深思。
因此,父母要及時轉變落後的教育理念,懂得孩子的心理狀態,千萬不能過於溺愛;
要善於看到他們的長處,注意場合不要當眾批評,回家再進行說服更能讓他接受;
在孩子表現很好時,要多說肯定和讚揚的話,會讓孩子更加努力,最後實現更大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