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一是嬰兒哭啼,二是學遊戲,三是青春物語,四是碰巧遇見你”

小孩子從出生的哇哇哭泣,到慢慢學習爬行,然後再學會走路,時間說短也不短,說長也不長。可是對父母而言,孩子的每個成長時刻,都會牢記在心裡。

剛開始孩子基本處於吃了睡,睡了吃的狀態,後來慢慢學會翻身滿床爬,然後開始征戰更大的空間,沙發、地毯,都是孩子爬過後留下的痕跡。

甜甜的寶寶就是這樣,為了更好的讓寶寶練習爬行,甜甜專門給房間各個角度都鋪上了柔軟的墊子。可是隨著孩子運動能力越來越好,寶寶不再滿足小小的房間,想要爬到客廳去,這給甜甜嚇了一跳。

因為房間設計師兩個屋子對門,和客廳有兩個臺階的高度,寶寶要是爬出來屋門,這要是從臺階上摔下來,後果是什麼不敢想象。

為了寶寶的安全,甜甜乾脆開始限制寶寶的運動,要麼抱著孩子,要麼放在加裝了護欄的嬰兒床裡,不讓寶寶到處亂爬。但有次甜甜和老公開車帶孩子去婆婆家,孩子卻在車子上大吐特吐。

婆婆家也不去了,夫妻倆趕緊送孩子去醫院,檢查後醫生詢問:孩子是不是平時很少爬?甜甜有些不理解,暈車和孩子爬行有什麼關係?醫生耐心解釋道:孩子練習爬行比較少,所以平衡能力不太好,這才容易暈車。

聽完醫生的講解,甜甜有些後悔,寶寶的生長每一個階段,都有著自己的表現,幾乎大部分寶寶都會經歷爬行這個過程。這就好比孩子吃飯,從母乳到輔食再到正常飲食,這屬於孩子成長的本能,並且從中獲取到很多好處,所以學會爬行還是很重要的。

從小爬夠的娃,和沒爬夠的娃有啥區別?‍

第一, 爬夠的娃與媽媽的關係更親密

經常爬行的寶寶,和媽媽的關係更加親密,因為小傢伙用了一定行動能力,可以跟隨自己的意願去移動身體,可以看到更多的外界事物,促進認知能力的發展。所以相較於爬行較少,或者跳過爬行直接就學走路的寶寶來講,與媽媽關係更加親密。

第二, 爬夠再走的孩子,腦部發育更快

很多醫學界的專家認為,練習爬行能夠幫助寶寶加強前庭和感覺系統的統一,對孩子身體靈活度更有幫助,同時還可以促進孩子的腦部發育。

孩子在練習爬行的時候,需要精細的控制左右肢體,這樣的運動產生的衝動,會透過腦橋交叉,使得整個大腦都開始活動。同樣的小腦也得到鍛鍊,對於平衡能力、手眼腳協調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

還有就是爬夠的孩子,對於距離感、空間感念更清晰,能夠慢慢學會避開爬行過程中的障礙物。

第三, 協調能力更好

練習爬行的過程,需要調動孩子身上很多部位,加強了肢體間的協調能力,同時還可以鍛鍊到四肢的肌肉。例如透過四肢協調性鍛鍊,孩子爬行的時候,可以做到頭部揚起,四肢有規律的抬起放下,這些都是需要一定的協調能力。

經過了這樣一段訓練,孩子對於肢體的掌控能力會更強,之後學習站立和走路的時候,平衡性也會會更好。

當然了,在學習爬行的過程中,家長也要注意孩子安全,讓孩子處於自己的視野範圍內,同時規避可能存在的障礙物,對孩子造成的威脅,給孩子一個安全的學習爬行的環境。

6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兒科醫生提示:給寶寶輔食加些粗糧,對寶寶身體健康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