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媽媽的懷抱,是孩子最安全的堡壘;

爸爸的陪伴,是孩子最溫暖的記憶。

很多事都可以慢慢來,但孩子的成長,錯過了就真的錯過了。

——鹿媽

作者 | 葉丫丫

“寶貝,抱起磚頭就沒法抱你,放下磚頭就沒法養你”。

耳熟能詳的一句話,道盡了無數父母萬不得已的心酸與愧疚。

謀生的無奈,讓父母的陪伴,成了許多孩子遙不可及的奢望。

然而,前不久看到的一個影片,卻讓我看到了不一樣的溫暖。

孩子最吃不起的苦

是爸媽不在身邊的苦

她每天的日常,就是跟著開貨車的爸爸,一起在各個地方輾轉,跑長途。

本應該在媽媽懷裡吃奶的年紀,她卻隨父親在外奔波,這讓無數網友心疼不已。

然而,小女孩明媚的笑臉,卻無時無刻不在告訴我們:

她過得很幸福。

因為她有一個時時刻刻守護在她身邊,拼盡全力給予她溫暖陪伴的爸爸。

空間不大的貨車駕駛室裡,塞滿了女兒的零食和小玩具,座位上也鋪著軟軟的墊子和暖和的毯子,到處充滿溫馨和滿滿的父愛。

中途休息的時候,爸爸便陪著女兒下車走走玩玩,硬是把枯燥的長途,變成了愉快的旅程。

年輕的爸爸笑著說,駕駛室就是他們父女倆移動的家。

小小的孩子,也時不時抬起頭,給爸爸一個開心的笑臉。

“女兒乖巧聰明,也很可愛、調皮,我開車,她睡覺,睡醒了吃點零食或者隨處停車陪她玩一會,雖然累點,但有她在,我每天都很開心。”“快過年了,我努力多掙點錢,年底回老家,考慮換個工作,以便更好地陪護女兒。”

是啊!

還有什麼,能比孩子跟父母朝夕相伴更幸福的事呢?

孩子燦爛的笑容,也告訴了我們每一個人,爸爸給她的陪伴早已抵過了風餐露宿帶給她的不安。

和爸爸一起生活,一起努力的日子,顯然給了這個2歲的小女孩更堅硬的鎧甲,讓她在愛的滋養下變得比同齡人更加強大。

對比之下,我想起另一個讓全網淚目的小女孩。

女孩才1歲半,她背靠著牆,努力仰著小腦袋,不斷對著屋簷下的攝像頭,一聲聲喊“爸爸”。

女孩的父母長期在外打工,留守在家的她,平日裡都由奶奶照看。

因為爸爸媽媽偶爾會透過攝像頭和她聊天,幼小天真的孩子便誤以為攝像頭是爸爸媽媽,經常會對著攝像頭隔空喊話。

看著小女孩充滿稚氣的舉動,我卻忍不住心酸。

同樣是不諳世事的年紀,有爸爸陪著的女孩,即使顛沛流離依然笑容明朗;留守在家的女孩,儘管未經風雨卻被孤單包圍。

我們總是理所當然的認為:

“我們在外面拼命工作,是為了給孩子一個更好的生活,誰不想把孩子帶在身邊,可條件不允許啊!”

然而我們真的明白,孩子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麼嗎?

對孩子而言,他們什麼苦都能吃,卻唯獨吃不了爸媽不在身邊的苦。

父母的愛與陪伴,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替代。

無論去哪裡謀生

請一定把孩子帶在身邊

知乎上有個叫作“留守兒童看了會哭”的帖子,裡面分享了這樣一組照片:

這是一個留守兒童,在爸爸媽媽坐車離開時痛哭無助的樣子。

可即便他再哭再鬧,也依然挽回不了父母離去的腳步。

“我也是一名留守兒童,整個童年是痛苦的,這種痛苦又無人知道,無人關心。

在奶奶眼裡,我就是一個人,呆呆的,也不懂和小朋友玩。鄰居過來,看到還誇獎我說,這個孩子真乖,不哭也不鬧。

殊不知這是一種心靈創傷,創傷還遺留到今天,估計也不會痊癒。

昨天看到這張圖,往日痛苦的記憶又一陣陣襲來,讓人無法承受。

但我要寫的,不是抱怨,也不是批判,只是希望我們這些90後們,在為人父母的那一天,不要讓自己孩子再經歷這些痛苦,讓悲劇重演。”

每次看這張圖時,我都特別心疼:

老師讓同學們用“如果”造句,一位留守女孩在黑板上認認真真地寫下一句話:

“如果我有錢,就坐火車去廣州看爸爸媽媽。”

官方最新資料顯示:

全國大概有700萬留守兒童;260萬的孩子,一年連父母的一個電話都接不到;10%的留守兒童,甚至覺得父母已經死了。

這是一個多麼龐大的數字,而這些數字背後,藏著無數孩子對爸爸媽媽的渴望與思念。

日本紀錄片《紀實72小時》中,有一期的拍攝地點是一家深夜幼兒園,記錄了那些凌晨才能接孩子回家的父母。

和丈夫一起經營著一家料理店的餐廳老闆娘,從早上忙到晚上,來不及換下圍裙的她,就匆匆跑來接孩子。

深夜11點51分,她到幼兒園接回孩子,為了不吵醒已經睡著的孩子,動作也格外輕柔。

而此時,躺在媽媽懷裡的孩子,睡得格外香甜。

當媽媽對著懷裡的孩子,輕聲說:“寶貝,媽媽來晚了,對不起,我們回家吧。”

那一刻,讓人感覺無比幸福。

還有一位單親媽媽,白天要打工,晚上還要去酒吧兼職,靠一個人打兩份工來養活自己和孩子。

每天晚上,她都要到凌晨以後才能來幼兒園。

而她的孩子,也成為了幼兒園最遲離開的孩子。

幼兒園的老師說,這麼多孩子裡,只有這個小孩會在每天凌晨3點左右準時醒來。

因為他已經養成了生物鐘,知道媽媽快要來接他了。

這個幼兒園裡的家長們,白天從事著各行各業的工作,但唯一相同的是:

他們再晚都願意去接自己的孩子回家,只為珍惜難得自由的時間,盡最大的努力陪伴孩子,帶給孩子溫暖和關懷。

所以,無論再苦再難,都要盡最大的努力把孩子帶著身邊。

因為那些親手養育孩子的溫情記憶,都會成為孩子的生命之光,也會讓我們在歷練中,遇見更好的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

家,就是我們始終在一起

曾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貧苦的小縣城裡,爸爸媽媽準備外出打工,可家裡一大一小兩個孩子卻成了難題。

同村的人,都勸他們把孩子放在鄉下,讓爺爺奶奶帶。

但夫妻倆萬分不捨,他們不顧他人的好言相勸和家裡老人的阻撓,帶上兩個孩子,一起去了打工的城市。

因為本身學歷不高,一家人的日子過得十分拮据,但是一家人始終在一起。

他們住著最簡易廉價的平頂房,很久才能吃上一頓肉,可兩個孩子一點兒也沒怨天尤人,甚至在空閒時會跟著媽媽一起撿廢品,幫家裡減輕負擔。

後來,兩個孩子也在公益幫助下成功上了學,一家人其樂融融,整個家庭從不缺失溫暖。

家,對每一個孩子來說,都是最重要的避風港灣。

只有一家人一直在一起,家才永遠不會散,不管經歷多少困難,也能永遠向前看。

電視劇《三十而已》中,煎餅攤一家雖然沒有優渥的家境,但為數不多的鏡頭裡,他們一家卻一直是那麼幸福。

媽媽攤了那麼多雞蛋,自己卻不捨得吃一個,只想著省給孩子吃;爸爸送快遞風吹日曬,卻會記得中途給兒子送一本親手做的小畫書。

他們在大城市的底層艱難謀生,卻也沒有忘記先給心愛的孩子謀一份愛。

對孩子而言,父母最大的成功,不是住多貴的房子,開多好的車子,而是回到家開啟門的那一刻,看到的是父母的身影,是無論寒冷酷暑,都有爸爸媽媽噓寒問暖的關心。

這種陪伴,足以點亮孩子的一生。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

錯過一時等於錯過一生

我想起前不久發生的一件小事:

因為工作安排,我被單位調去外地出差了一個月,那時正值我女兒的換牙期。

等我出差回來時才發現,女兒的大門牙已經掉了,我甚至不知道她掉乳牙的時候,到底是驚喜還是恐慌,是意外但是淡定。

僅僅只是一個月,我卻錯過了女兒人生中無法重來的一個成長環節。

那麼如果是一年,兩年,甚至十年呢?

我會不知道,她什麼時候會寫第一個字,什麼時候背下第一首詩,更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她交了第一個好朋友,開始有自己的小秘密。

我將錯過這個小生命成長的,很多瞬間。

《奇葩說》辯手顏如晶說:

“孩子的人生是一部連續劇,父母是孩子前半生唯一的觀眾。連續劇錯過了,可以補得回來,但孩子的人生一旦錯過,卻再也無法彌補。”

很多事都可以慢慢來,但孩子的成長錯過就不再來。

如果不是被生活逼得沒有選擇,無論去哪裡謀生,也要堅持把孩子留在自己身邊。

這個選擇或許很艱難,但請相信我:

一定值得。

7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新生兒轉院找不到救護車?除了打120還可以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