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做的太好了,真棒!”

“想試一試嘛?媽媽就在旁邊看著。”

“你自己決定吧。”

星期日傍晚,媽媽突然覺得屋裡過分安靜,於是偷瞄了一眼孩子的房間,

“幹什麼呢?”

“我正在做機器人呢。”

“是學校留留的作業嗎?”

“嗯。”

“這是什麼機器人哪?頭太大了,腿也走形了,這個樣子能站得住嗎?”

“只要重新制作頭部就可以啦,膠水放哪兒了?”

“來吧,還是讓媽媽把你做吧。用什麼顏色?”

“隨便。”

“不要亂動,媽媽不是在粘嗎?這裡用藍色好。這麼多夠用嗎?”

“隨便吧。”

“你怎麼連這個都做不好?看來腿也要重做了。”

“不知道。”

“名字寫在哪裡?”

“隨便。”

很多媽媽覺得讓孩子自己做事情很浪費時間,看著也鬱悶,索性幫孩子全部做完才舒服。這樣的媽媽還覺得自己為孩子做了很多事情,甚至會有一點小得意。但這種滿足感實際上只是媽媽們的一廂情願而已,對於孩子來說,這種行為是一種慢性毒藥。如果長此以往,孩子就容易形成依賴型性格。

覺得浪費時間的人並非是孩子,而是媽媽。覺得孩子行為幼稚,於是產生一種不“替”不快的心理,其實這只是為了讓自己感覺舒服。對孩子可就另當別論了。

一旦萬事由媽媽代勞,孩子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機會也就被剝奪了,獨立性也會隨之下降。孩子會覺得怎麼如何努力也不能取悅媽媽,於是就會放棄自己原本的想法。由於覺得不能達到媽媽的期望值,孩子的自信心也就逐漸消失。一旦這種情形反覆出現,孩子就會覺得與其自己辛苦動手,不如由媽媽快速解決。最終,還是會覺得自己的努力完全多餘,父母的幫助完全可以滿足自己的需求,“依賴型孩子”就此誕生。

也有很多媽媽擔心孩子過分依賴自己。

“我的孩子自己什麼都做不好,事無鉅細都需要我給他擦屁股。”

“可別提了,我的孩子自己連書包都不能收拾,我要不給他準備好,他準會丟三落四的。”

觀察這些媽媽們的心理,你會發現她們的心中充滿不安。怕孩子做不好而感到不安,怕孩子出現失誤而感到不安,以至於最後將孩子失誤等同於自己的失誤。這種時候,問題不是出在行為上,而是出在媽媽的不安上。

讓孩子自己收拾書包又如何?最壞的結果頂多就是因為丟三落四被老師訓斥而已。之後會怎樣呢?頂多就是孩子被老師斥責之後繼續上課,只不過因為沒有帶來必要的書本而傻愣愣的望著其他同學而已。只要經歷過一次孩子自然會懂得為何要認真收拾書包。

然而不幸的是,很多媽媽不能耐心等待孩子走完這個過程。他們無法接受孩子受到斥責,無法看著孩子在課堂上發愣而不管不顧。但媽媽們應該明白,你們並不是因為擔心孩子的發愣而幫著收拾書包,而是為了撫平內心的不安而幫著收拾書包。

沒有一生下來就十分完美的孩子。任何人都是從失誤和錯誤中學習成長的,特別是對孩子來說,更需要透過多走一些所謂的彎路來不斷積累經驗教訓,同時鍛鍊自己的忍耐力以及獨立性。孩子在這一過程中能體會到成就感,會自己摸索出正確的方法。

即便看似有些浪費時間,讓人覺得鬱悶,但請媽媽後往後退一步,看著孩子吃些苦頭吧。要想讓孩子真正獨立,就不能幫他解決問題和直接給出答案。父母應該扮演引路者的角色,引導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讓他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

這種時候媽媽可以說的話應該是:

“做的太好了,真棒!”

“失敗是成功之母嘛!”

“你可以自己決定哦!”

這樣的話語可以激發孩子勇氣和信心。

如果孩子總是回答諸如“隨便吧”、“媽媽看著來吧”之類的話,你就應該事實反省一番了,自己是否衝在孩子前頭,幫他解決了所有麻煩的?記住這是在害孩子!

9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為啥有錢家庭,都“逼”娃看這類書,專家:差距就這樣被慢慢拉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