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Photo by Alexander Dummer on Unsplash

簡簡周 / 文

上週,跟一個朋友聊天,說起一個在她心裡盤旋了很久的困惑。

她說自己在陪兒子輾轉於各類培訓班時,發現老師們都很看重對孩子的表揚和鼓勵,孩子被一遍又一遍地教導說,“我很棒”、“我很特殊”、“我是最獨一無二的”。

這與上一屆家長、老師普遍喜歡打壓孩子的養育風格真的很不一樣。

可是,朋友卻很糾結。

她一邊覺得這是一個進步,至少大人們更重視呵護孩子的自尊了,可另一邊又有些疑惑,孩子這樣整天自我吹噓,真的好嗎?

我一個表姐也曾經跟我吐槽,說自己就是上了所謂“讚賞教育”的當,整天把孩子捧那麼高,結果,孩子不僅沒像她預想中的那樣充滿自信,反而眼高手低,能力跟不上野心。

還有很多父母也開始發現,自己明明很注意呵護孩子的自尊,常常給予孩子鼓勵,也絕不吝惜誇獎,可孩子似乎更容易沮喪,也更害怕失敗。

這些情況都跟上個世紀美國社會曾一度盛行的“自尊運動”很相似。

當時,隨著心理學研究的發展,很多美國人開始意識到,自尊水平對於一個人的重要性,於是,從父母到老師,都在盡全力提升孩子的自尊,甚至為了避免傷落後孩子的自尊,取消了競賽、降低了學校的學習難度、避諱談競爭。

然而,“自尊運動”並沒能有效地提升孩子們的自尊水平。

在上世紀60年代早期,抑鬱症開始流行,而且開始出現低齡化的傾向。一項被稱為“ECA(Epidemiological Catchment Area Study)”研究顯示,在“自尊運動”推行之後出生的人,比30多年前出生的人,患抑鬱症的比例高了10倍。

從家庭到學校,從父母到老師,都在小心翼翼地呵護孩子的自尊,難道做錯了嗎?

1

所謂自尊,就是我們看待自己的方式,我們對自己的想法,以及我們賦予自己的價值。

自尊水平對一個人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很多被情緒問題困擾的人,自尊水平都偏低,比如,常常會有苛刻的自我批評,容易放大自己的缺點,否定自我價值。

還有些人就算遇到天大的好事,也只是淡淡地說一句“這算不了什麼”,如果你只是謙虛客套也就罷了,要真的總是在遇到好事時傾向“貶抑”,就意味著你的自尊水平也偏低。

低自尊還會直接影響一個人的幸福指數,並讓人產生強烈的自卑感,無法對自己形成準確的評價。這樣的人往往特別在意別人的眼光和看法。

現在,很多人已經意識到低自尊帶給自己的痛苦和麻煩,所以,在為人父母后,也迫切地希望讓孩子遠離自卑,能夠成為更好的自己。

這個出發點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但問題是,父母和老師現在的很多做法,正在將孩子導向一條南轅北轍的路上去。

我曾經帶孩子參加過一個親子活動,孩子們分為兩列,面對面傳球,在固定時間裡,要看誰接住的次數最多。

我們旁邊有個小男孩,動作略有些笨拙,當球飛過來時,他的行動總是要慢半拍,到最後,他一個球都沒能接住。

和旁邊動作靈活、接球技術爐火純青的孩子相比,他明顯表現得很不好。

這個時候,旁邊的媽媽笑意盈盈地對他說:“兒子,你真棒,雖然沒接住球,但你球扔的很好,你看,對方都接住了呢,你再多練練,一定沒問題的。”

情緒低落的小男孩並沒有因為媽媽的話而雀躍起來,反而一跺腳,哭了起來。

“不哭不哭,你真的很棒,媽媽為你而驕傲。”

不得不說,這位媽媽真的很溫柔,也很有耐心,而且她的出發點也是好的,就是想要安撫孩子,幫他學會積極樂觀地面對挫敗。

可是,這真的能幫孩子建立自尊嗎?答案是否定的。

接不住球、在遊戲中感到挫敗,這些都是孩子最真實、最直觀的感受和體驗,父母違心地告訴孩子,他做的很棒,他真的會相信嗎?

這樣名不副實的誇讚,只會讓原本就感覺糟糕的孩子越發沮喪。

2

那孩子還能誇嗎?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不同的孩子面對誇獎的反應是很不同的。

有些孩子受到誇獎,就像上滿了發條的小汽車,動力澎湃、衝勁十足,可有些孩子卻是越誇越退縮,越誇越沮喪。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別呢?心理學家研究發現,誇獎對一個孩子的影響,究竟是正面激勵還是負向打擊,取決於孩子當前的自尊水平。

換句話說,原本就自尊水平較高、自我感覺良好的孩子,更容易受到誇獎的激勵,從而產生更大的動力,迸發出更大的潛力,而原本自尊水平就偏低的孩子,反而越誇越自卑。

因為孩子自己體驗到的實際能力和自我認知,與父母的誇讚差異過大,這對孩子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壓力。

他不想讓父母感到失望,所以,就更容易採取退縮、逃避、找藉口等方式,讓自己遠離一切有可能的挑戰。

還有些孩子,甚至會因此產生自我否定,進一步發展下去,還有可能抑鬱。

孩子不是不能誇,而是要切合實際,尤其不要為了呵護孩子的自尊,就違心地用“彩虹屁”吹捧孩子。

你的誇獎,和孩子自己在實際行動中所感受到的要一致,而且要儘可能地具體,避免使用一些概括的、帶有評價色彩的詞語。

我們養育的目的,不是要讓孩子感覺良好,而是要幫孩子真正有力量。迴避競爭、大幅度降低學習難度、幫孩子擺平生活中的一切挑戰,都只會起到反作用。

對於還在成長中的孩子來說,過度競爭當然是有害的,孩子的身心發展水平無法承受過度競爭所帶來的壓力,很容易出問題。

但完全迴避競爭也不見得就有益,孩子的自尊和自信,無法通過父母和老師的“彩虹屁”來獲得,更無法靠“我是最棒的”之類的自我催眠來提升,他需要真實地體驗和觸控這個世界,從征服挑戰和“做到”中去汲取自信的力量。

結語

我一個朋友說,自己從小到大,無論做得怎麼樣,從沒有得到過爸爸的一句肯定。

哪怕她考了全班第一名,她爸爸也只會淡淡地來一句:別驕傲。

這樣的貶抑教育,給孩子帶來了一生的困擾,即便成年了,也很難擺脫這種陰影。

值得慶幸的是,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父母意識到了這一點,但“貶抑”的反面並不是“虛誇”,不要平白無故地就把孩子捧上了天。

真正好的教育,從來都不走極端,而是火候剛剛好。

- 作 者 -

簡簡周

美國科恩博士親授遊戲力講師、兒童遊戲治療師

親子關係顧問、專欄作者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冬季育兒的2大困惑,不是容易感冒,而是容易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