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吃完晚飯,寶爸和我帶著小米樂出去逛街。回來的路上,快走到一個維修電腦的小店門口時,聽到裡面傳來了一個小女孩慘叫和哭泣的聲音。
因為之前去這家店修過一次電腦,跟小女孩聊過天。再加上平時帶小米樂出去玩時,也經常看到她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在十字路口的水果店門口玩。
所以每次遇到時,她總是會很有禮貌地打招呼叫阿姨好妹妹好,是一個非常活潑開朗的小女孩。看她的年紀,應該是上小學二三年級的樣子。
那為什麼哭得這麼厲害呢?出於好奇,也有些心疼,我坐在了離店門口過來不到五米的石凳上坐下,想聽聽看裡面到底發生了什麼。
我剛坐下,她爸爸就很大聲說“把手伸出來,不要縮回去,再縮回去就打臉了”。緊接著就聽到了三下板子打在手上很響亮的聲音,然後就聽到了小女孩又一陣大聲的慘叫和哭聲。
坐在門口的我,心疼得不得了,但是又沒有辦法。畢竟家家有本難唸的經。
然後正當我在想要繼續聽,還是回去的時候,突然小女孩說“爸爸,我求求你不要打我了。你打我的時候,我疼得發抖”。
接著聽到了她爸爸嚴厲的聲音,那個之前給我修過電腦,給人感覺很和善的男人。
“就是讓你疼得發抖,看你還能不能記住。以後放學回來第一件事把作業寫完,再讓我發現沒寫完作業就出去玩,還繼續打”。
我這才明白,原來這個爸爸把自己親生女兒打得發抖,竟然只是因為女兒放學回來沒有第一時間把作業寫完。
後來我走到馬路對面,剛好能看到店裡的情景,裝作玩手機在那裡呆了將近十分鐘。
這漫長的十分鐘裡,後來那個小女孩一直低著頭邊哭邊寫作業,她爸爸坐在店裡的沙發上惡狠狠地盯著她。小女孩一直沒有抬過頭,和她爸爸之間沒有任何交流。
01 失控發怒的主要原因:世代之間的遺傳和脫離社會的感覺在日常生活中,在電影電視劇中,我們可能都曾經看到或聽到過父母打罵孩子。
有些毫不留情面地將孩子所做的事情予以否認,不願聽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有些不分青紅皁白地制止,脫口而出說出一些不該對孩子說的話。
甚至像那個小女孩的爸爸一樣,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動手打孩子,疼得孩子直髮抖。
像這種在對待孩子時失去冷靜和理智的行為,日本育兒教父汐見稔幸稱之為“失去耐性、氣急敗壞的動怒”,簡稱“失控發怒“。
那麼,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父母會出現失控發怒呢?結合汐見稔幸所著《不吼不叫教孩子:不發火的育兒法》一書中,提到了具體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失控發怒的原因1:世代之間的遺傳。想想我們小的時候就知道了,如果一個父親或母親在小的時候,經常因為不聽話或者調皮搗蛋被他的父母大聲訓斥,或者經常捱打的話。
那麼成為一個父親或母親後,他就容易對自己的孩子做出同樣的事情,也就是世代之間的遺傳,或者是原生家庭影響。
反之,如果小時候的成長方式比較自由開放的話,那麼在自己成為父親或母親之後,也會在養育自己的孩子時不經意間用和自己父母曾經相似的方式。
就像我,從小到大,三十多年,父母從來沒有動手打過我。印象當中,連大聲訓斥都特別少。
即使有一次,我偷偷拿了父母放在抽屜裡的錢,用來買零食。被爸爸媽媽發現後,沒有捱罵,更沒有捱打,但是卻讓我銘記一生難以忘記。
當時媽媽只是把我叫到屋子裡,很自然地問我知不知道抽屜裡的錢誰拿了。然後告訴我說,那個錢本來是準備給我買新自動鉛筆的。我聽了之後,一下子就哭了,承認錢是我拿的,並說以後再也不偷拿家裡的錢了。
我記得媽媽看我的那個眼神,無聲地流露出了即使犯錯了也會得到原諒的訊號。
我很感謝我的媽媽,也很感謝我的爸爸。在我不小心犯錯的時候,告訴我只要敢於承認,並不再犯類似的錯誤,就還是好孩子。
那麼,有過消極撫養的人一定不能成為好的父母嗎?當然不是,主要是看他怎麼看待這種童年經歷的黑暗並勇敢走出來迎接新的Sunny。
就像寶爸就是一個有過消極撫養經歷的人。
他的爸爸在他上小學時沾上了賭博和喝酒,還經常打他媽媽、他哥哥和他。他媽媽實在受不了,再加上要賺錢養家,就去另外的城市給人家做保姆。賺了錢之後寄給大姑姑,讓大姑姑替他們交學費給他們兩兄弟買衣服,一年只回去一次。
從小,寶爸和他哥哥就缺少父愛,但卻有為他們賺錢付出的媽媽,還有疼愛他們的兩個姑姑一個叔叔和表哥表姐們。
所以寶爸和他哥哥都沒有受到他爸爸的影響,而是能夠把負面的情緒清倒出去,正向積極地成長,現在都成為了一個好父親。
“我至今不認為我有一個好父親,但是我要用盡所有努力去成為一個好父親。因為缺少過父愛的我,更加知道一個好父親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我會用一生的愛來守護我的小公主,讓父親成為她內心最堅實的依靠。”
現在我女兒小米樂21個多月了,寶爸和我也一直溫柔地對待小米樂。
就算是她再淘氣,就算上了一天班很累回到家她一直各種求抱抱,就算有時她發小脾氣,也從來沒有大聲訓斥過她。
因為寶爸和我都知道,家長動怒對孩子的成長,特別是心理健康,是有不良影響的。嚴重的甚至會造成孩子的心理陰影,給孩子帶來極大的心理負擔。
失控發怒的原因2:脫離社會的感覺。這一點原因主要是針對全職媽媽而言,有些全職媽媽為了孩子放棄了工作。但是在每天帶孩子,圍著孩子轉的過程中,卻逐漸迷失了自己。
當全職媽媽一切以孩子為中心,迷失自我時,會變得很空虛。這時,孩子的一些看似調皮搗蛋的一些行為就會讓她們感到十分厭煩。
這時,如果再加上配偶和其他家人對她們不理解,冷嘲熱諷時,就會在這種迷失自我空虛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種悲觀的情緒。
照顧孩子的空虛加上家人的不理解,這樣就會導致全職媽媽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感受不到自身的價值。這時,育兒變成了一種不得不的任務,變得一點兒樂趣也沒有。
空虛、煩躁、焦慮的情緒會越來越強烈,如果這時孩子再淘氣不聽話,全職媽媽們就特別容易將這種情緒轉嫁到孩子身上,一不小心就會生氣動怒。
那麼,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避免失控發怒呢?結合書中的觀點和實際育兒經驗,總結出以下6個要點:
避免失控發怒的要點1:橫下心來很重要。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背景,大多數父親母親小的時候都是被放養長大的。
記得我小的時候,爸爸在火車站從事裝卸工作,媽媽開了個做衣服的小門店,每天忙到很晚才回來。基本上都是姐姐帶著我到處去玩,中午餓了去鄰居家蹭口飯吃,困了回自己家睡覺。
但是現在的社會,這種扔到外面,放任孩子自由成長,已經不可能了。特別是在城市裡,住在同一棟樓裡面,即時是對面的鄰居,也有很有可能從來沒到對方家裡去過。
那麼,養育孩子的重任,大部分就落在了全職媽媽身上。如果是雙職工家庭,大部分就落在了幫忙帶孩子的老人身上。
平時出去玩,要培養孩子的社交性、獨立性,還要讓孩子學會遵守規則。其中的每一項都是一門很深的學問,並不是一兩個人能夠教會的。
所以,作為父母,我們也要接受現在的社會現狀。要不斷去學習育兒方面的知識,同時也要知道如果育兒過程中出現問題或進展不順利,不是一個人、一個家庭的錯。
做一個及格的父親母親,而不要為了追求完美或優秀而太過嚴苛要求自己。這樣才能讓自己在育兒的過程中,更加冷靜和從容,享受更多的樂趣。
避免失控發怒的要點2:去適應孩子“最真實的一面”。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有著不一樣的性格和喜好。
作為父母,我們要接受孩子的獨特性,承認孩子的真實性。認真去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我們會發現孩子身上很多有趣的地方,還可能會發現自己以前曾經忽略的孩子身上展現的某種潛力。
我們既要看清看透孩子是哪一種型別的人,同時也要善加引導幫助孩子。
就像小米樂不是一個特別外向的小朋友,去公園玩時,也比較喜歡一個人玩。作為父母,我們並沒有感到焦慮,而是跟著小米樂的節奏,加上適當引導,讓她願意主動跟別的小朋友玩。
每個孩子都有著自己的成長規律和個性特徵,我們儘量不要用我們的期望來一味嚴格要求孩子,讓孩子成長為我們所期待的樣子。而應該去做孩子最堅定的支持者,無條件幫助孩子成長為他想成為的樣子。
避免情緒發怒的要點3:和孩子一起成長。每個父母都曾經是新手父母,在育兒方面沒有太多的知識和經驗。大部分育兒經驗都是伴隨著孩子的成長,一點一點去學習,不斷積累起來的。
所謂育兒,不僅僅是孩子的成長過程,也是每一個父母的成長過程。
當我們當了父母之後,雖然在養育的孩子會有慌慌張張、不知所措的時候。但我們要知道沒有人第一次當父母就能做好所有的事情,沒有必要對自己太多嚴苛。
應該時刻保持一顆開放的心態,積極主動去學習育兒知識,積累實際的育兒經驗。相信用不了多久,我們一定會成為更好的父母,當遇到育兒問題時也會越來越從容。
像我開始寫作這件事,初心也是想記錄小米樂成長過程中自己的點滴感悟。因為小米樂,自己才更有動力去變得越來越好,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還是育兒,都比以前更加用心。
遇見小米樂,我也遇見了更好的自己。不僅是學到了更多育兒知識,掌握了更多育兒技能,同時也通過寫作為自己的情緒找到了出口,也通過寫作讓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得更好。
避免失控發怒的要點4: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孩子在一歲之前除了睡覺就是在地上爬,到了一歲之後學會走路了,學會說話了。特別是當孩子看到大人的行為語言之後,都想要去模仿,想要自己去試一試。
所以很多孩子在父母眼中變得越來越不乖了,越來越淘氣了,越來越不聽話了。可是,作為父母,我們要知道,這只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個很自然的現象和階段。
就像小米樂,特別喜歡玩水。有一次剛剛洗完澡,寶爸還沒來得及把大浴盆從客廳轉移到洗手間。小米樂穿好衣服之後,來到客廳,看到浴盆特別開心,就又開始玩起水來,不一會兒衣服又弄溼了。
小米樂不乖了嗎?其實不是的,這只是她探索世界、鍛鍊自主性的重要表現而已。
所以每個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應該儘可能去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問題,理解和寬恕孩子看似不乖不聽話的行為。
就像那個要求孩子放學後第一時間完成作業的爸爸,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小的時候,放學之後,是出去玩了,還是在家乖乖寫作業?
愛玩是每個孩子的天性,孩子會在玩耍中學會和掌握各種技能。當然,也可以重新和孩子一起玩,找回童年的快樂。
作為家長,只要孩子做得不過分,就儘量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樣無論是對孩子,還是自己,都是大有好處的。
避免失控發怒的要點5:坦率地尋求幫助。現代父母,在育兒過程中,會有各種育兒書籍、育兒文章和網路平臺等方式,來增加我們的育兒知識及提升育兒技能。
其中最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巧妙地藉助他人的力量來為自己有效解決問題。
其中特別提到作為全職媽媽要巧妙藉助丈夫的力量,讓自己在照顧孩子繁瑣中解脫出來,擁有片刻屬於自己的時間。
而職場爸媽也可以藉助老人的力量,一起購物或者看個電影,來恢復元氣和心情。
當然,職場爸媽也要給幫忙照看孩子的老人一些時間和空間,讓老人也享受恬靜的私人時間。
就像現在米樂外婆過來幫忙照看小米樂,平時下班後,寶爸和我就會一個人負責帶小米樂,一個人做飯,讓外婆休息或者出去跳舞。週末的時候,更是如此。
而週末的下午趁小米樂睡覺的時候,我和寶爸也會偷偷溜出去騎著電動車去兜風,放鬆心情,享受甜蜜的二人時光。
陪伴孩子成長,並不僅僅是出於責任和義務,更要培養自己的興趣和愛好。
就像我用寫作來抒發情緒和記錄育兒點滴,寶爸則主要通過唱歌來保證好的心情,外婆則喜歡和小區裡其他老人一起去跳舞種菜來放鬆心情。
避免失控發怒的要點6:給孩子足夠的空間。自我的意識,其實從嬰兒時期就已經開始了。“我”這個字,也是人一生使用最多的字。特別是當孩子一週歲之後,自我意識變得越來越強烈。
就像小米樂,從十八個月開始會講各種話開始就表現出了很強的自我意識。
以前我們當著小米樂的面吃零食,跟她說米樂不能吃,她還能接受。但是從會講話之後,再跟她說米樂不能吃,她總是伸出小手,認真看著你說,米樂能吃,米樂能吃。
現在21個多月了,上下樓梯有時也非要自己走。還喜歡自己推小推車,如果遇到臺階幫她推上去,她會說不要幫忙,然後自己推下來,再自己推上去。
孩子自己動手自己做事情的意願越來越強烈,但是有時卻表現得沒有達到大人的預期。或者父母本來急著出去,但孩子卻非要自己穿鞋子,卻怎麼也穿不上,又不讓大人幫忙穿,這時我們可能就會變得不耐煩。
這時作為父母就要給孩子足夠的空間,並保持足夠的耐心和真心的鼓勵。就算是叛逆期來了,我們也一定不能焦躁,而應該從內心感到高興,因為孩子又長大了。
即使孩子真的出現違反一些原則性的問題,也不要一上來就大吼大叫,而應該耐心跟孩子說明為什麼會受到批評的具體原因。這樣,當孩子知道了具體原因之後,可能以後就不會再做類似的事情了。
就像書中所寫道的,“要想巧妙地將孩子撫養好、教育好,做家長的以一種積極的態度去探求自己的生活方式,這一點也是十分重要的,也絕不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特別是要學會積極對待自己的人生,保持良好的心態,才能真正做到不吼不叫做好父母。
以上6個要點,是結合書中的主要觀點和中國父母常見育兒焦慮總結而來。希望作為父母,我們都能和孩子一起成長,享受育兒中的點滴樂趣。
主要參考書籍:《不吼不叫教孩子:不發火的育兒法》,汐見稔幸著,2014年,廣東旅遊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