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01 家長髮火都是孩子逼的?

去年,南京有個小男孩賴床不肯上學,他媽媽反覆催促不成就去拽兒子,兒子起來後生氣地推搡了媽媽一把,把媽媽氣得報警。

事情發生後,有個媽媽群裡炸開鍋了,這件事刺痛了許多媽媽的神經,現在的趨勢是,孩子越大脾氣越大,孩子越大問題越多,該怎麼辦?

在生活中,許多家裡,家長跟孩子之間,可能沒鬧到報警這麼嚴重,但是在管教孩子時,如何保持自己的情緒平和,以及如何教孩子做情緒管理,成為許多家長共同的苦惱。

下面是群裡的幾個媽媽分享的案例。

媽媽A的案例一:

要我說,家長的暴脾氣都是被孩子逼的。

比如說,要吃飯了,喊了大半天,我家那孩子還在盯著電視不動,然後我說:“不能看了,再不過來我就直接關電源了。“她不但不聽,還發脾氣把茶几上的東西扔了一地,當時我的火氣就上來了,開始吼:“你怎麼這麼不聽話?自己做得不對,還亂髮脾氣!”越說越氣,最後把她打了一頓,這不是孩子自找的嗎?

媽媽B的案例二

該打還是要打,在我家,喊孩子吃飯還好說,看孩子吃飯更上火。

他經常把飯菜弄得桌上地下到處都是。一看到這樣,我就忍不住數落:“你都多大了,怎麼天天這樣,不是把湯弄灑了,就是把筷子掉地上去了。”關鍵是說完了,他還一臉事不關己的樣子,我就更火了:“天天就知道搞破壞,你把餐桌周圍弄得這麼髒,待會誰來收拾,你想累死媽媽嗎?你這個孩子太不省心了。”

有些時候,孩子不打是不行的。

媽媽C的案例三

打我是不會打的,但是罵就少不了了。

可能我自己是個急脾氣吧,現在最煩孩子的作業了,以前坐在旁邊,看他作業做錯了,我就會忍不住提醒,“這道題答案不對,你要這麼做”。一開始他還不聽,非要我發火,“都說你做錯了,你怎麼不聽媽媽的話呢?告訴你,這道題的思路是這樣。”

現在煩的是,我越罵他越笨,我要不幫忙,他作業都做不完。

管孩子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不管,是讓孩子有“自治”的能力。而打罵是起不到讓孩子自覺的效果,反而讓孩子越來越不配合。

所以,家長很多時候,需要控制好情緒。

拿破崙說: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

可是,要怎麼做,又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又能正向影響孩子呢?

《打造兒童超級大腦》這本書裡,作者給了大家3把金鑰匙來做情緒管理。

02 情緒管理的第一把鑰匙:接納情緒

接納情緒說起來簡單,其實做到很難,我們要把握住2個要點:

①.說“不”之前,先說“你......""我......”

就像案例一中,我們習慣性的說法是:“不可以”“不能”“不允許”,全是否定詞。而正確的做法,應該是:

描述孩子的情緒——“你怎樣”

這麼做的目的是讓孩子知道,我很關注你。“你想看電視的時候,媽媽讓你來吃飯,這讓你很生氣。”

與孩子共情——“我怎樣”

這麼做的目的是讓孩子知道,我感受到了你的情緒是怎樣的。“在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時,我也會覺得好煩。”

提一點希望——“我希望”

這麼做的目的是,幫助孩子把內心想要做到,卻沒有做到的事情表達出來。“我也希望你看完這集動畫片後再吃飯,嗯......再看3集,不,是再看5集!”

《正面管教》的作者簡·尼爾森說:要讓孩子感覺好,他才能做得好。

所以,說“你”“我”句式,都是為了讓孩子的感覺好起來。

②.區分情緒和行為

運用語言的力量,幫助孩子分辨什麼是情緒,什麼是行為。

描述孩子正在做的事情

“你因為不想吃飯只想看電視而生氣,你往地上扔了很多東西。”

把行為和情緒做區分

“扔東西是不對的,但你可以到媽媽懷裡來消消氣。”

情緒沒有好壞,但是行為有好壞。

作為父母,接納情緒指的是全然接納孩子的情緒,但要限制孩子的不良行為。

斯賓塞說:

觀點最終是由情緒,而不是由理智來決定的。

03 情緒管理的第二把鑰匙:描述問題,給予資訊

第一把鑰匙,主要是通過共情來建立同理心,而第二把鑰匙,是讓孩子開動腦筋去思考,同樣要把握2個要點:

①.別用疑問句,多用陳述句

像案例二一樣,在孩子犯錯時,我們習慣性的說:“你怎麼又......"“你這個孩子怎麼這樣......”“都說了多少次了......”這些全是疑問句。孩子聽到的感受是被質疑,被責問,他們的潛意識裡是抗拒,不想配合。

而正確的做法是:

說看到的事實

“我看到你把湯灑得到處都是。”

說自己的情緒

“我不喜歡吃飯的時候,看到桌子周圍很髒。”

疑問句的效果是對人不對事,陳述句的效果是對事不對人,說陳述句,孩子在潛意識裡,也會思考,我要怎麼配合。

②.多提供資訊解釋“為什麼”“怎麼辦”

我們容易陷入責怪孩子的思維陷阱中,但是孩子不知道他為什麼不對,並且不懂正確的做法是什麼。

所以,我們可以說:“吃飯時不扶碗,很容易灑,左手要把碗扶穩。”事情已經發生了,與其罵孩子,不如說:“現在地上那麼多湯湯水水的,我們拿拖把擦乾淨吧。”

我們自己用“為什麼”“怎麼辦”的思路跟孩子溝通,孩子學會的是,遇到事情,我要想辦法。

奧雷柳斯說:

如果你對週轉的任何事物感到不舒服,那是你的感受所造成的,並非事物本身如此。藉著感受的調整,可在任何時刻都振奮起來。

04 情緒管理的第三把鑰匙:總結需求,邀請動腦

情緒管理的第三把鑰匙,主要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樣要把握2個要點:

①.動手之前,先用嘴

就像案例三中,看孩子不會,我們經常會陷入“做給你看”的思維陷阱。一邊發脾氣,一邊說“來,媽媽教你”,然後就直接代勞了。

而正確的做法是:

用嘴來幫孩子總結他們的需求。

“我看到你加減混合運算是列了2個豎式,但答案好像不對呢。”

孩子有時並不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裡,我們用嘴就是幫他去察覺。然後讓他自己開始思考,該怎麼解決問題呢?

②.真正的幫忙是讓孩子自己做

邀請孩子一起來想辦法

“我們一起來想想看,怎樣的方法是又快又準確呢?”

引導孩子去發現

“假如交換一下他這幾個數字的位置,你有沒有發現什麼規律呢?”

最終,我們要培養的是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教他的是“漁”,而不是“魚”。

顧秀全說:

真正的管理人是管理人的情緒。

發脾氣,除了教會孩子發脾氣外,並不能教會他其他的技能。

05 最後

馬卡連科說:凡是不善於摹仿,不能運用必要的面部表情或者不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的教師,都不會成為良好的教師。

其實父母也一樣,不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父母,也不是好父母。

因為,只有好脾氣才能宛如晴天,才能到處流放著光亮。

以上建議,希望對你有幫助!

-END-

168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小米黑科技玩具眾籌超2182558元,開發智力,499元比300萬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