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面對叛逆的孩子,我們彷彿已經默許了孩子的叛逆,因為我們都曾經嘗試過,各種指責、說教、討好、療愈之類的方式都絲毫不起作用。

於是,我們只有期盼孩子某天突然想通了,不再叛逆厭學;或者很多父母不甘如此被動,希望可以透過自己的學習,讓自己快速變得足夠好,能在某天引領孩子走出困境。

其實,這一代的孩子,一不怕死,二不怕苦,就怕愚蠢的父母始終看不到孩子的內心深處需求:【被尊重、被信任、被接納、被支援】。

我在1對1指導家長過程中,我通常會不斷提醒家長,從當下開始收回追逐孩子的目光,把焦點放在自我身上。

特別針對焦慮萬分、擔心不已的媽媽,我都是先告訴她們如何快速深刻感知這些情緒,允許接納這些情緒,並不是像以往那樣忽略、壓抑、抗拒情緒。

但是當我建議家長能真實表達自己的需求,也就是把自己內心的感受、自己內在的聲音誠實地說出來,或者建議家長能真實地去表達自己內在的渴望。

很多家長第一反應就是:“你的意思是不用管孩子,我只顧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有什麼用?”

記得電影《無問西東》,吳嶺瀾面對自己的老師梅貽琦(清華大學永遠的校長)說出自己的迷茫的問題。

梅校長認為,吳嶺瀾不應該把自己置身於一種麻木的忙碌、踏實中,而忽略了真實。

他說,真正的真實是【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做出什麼、和誰在一起,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位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

所以,我希望你能暫時放下尋覓【叛逆的孩子如何教育】這個問題答案的腳步,好好看完這部影片,然後叩心自問,為什麼你要如此執著管教?為什麼你要面對孩子的叛逆而焦慮擔心?

其實,我們絕大多數家長都是活在無明之中,特別是咱們70後家長往往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

70後的家長在孩子教育問題上很多都是無意識的應對,總被頭腦中固有意識與評判標準控制著。

我們也許【活得很踏實,但是從來不真實】,用一句話說就是:苦死不說出,弱死不認賬!

但是我們這樣的狀態去與孩子相處,往往對孩子一點幫助都沒有,反而適得其反!

同樣身為70後的我一直認為:身為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核心就是——守護並喚起一個人的自由意志,讓孩子成為自我覺醒的個體。

當你也是如此去想的時候,並且深深認同時,你就會發現,孩子的叛逆行為不過就是不符合你的標準而已。

如果你能銘記莊子的訓誡【求大同存小異】,你所困惱的問題自然就不存在了。你就發現這些問題的根源不外乎是自己活著不真實而已,自己製造了問題而已。

我曾經讀過張愛玲的一篇短文,頗受啟發:

有一個年輕人趕路,當走在一個十字路口他猶豫了,因為一條路是陽光大道,但路程比較遠,另一條路是捷徑,但在非常曲折難行。

有一位老人碰巧在路口,把路況的實際情況告訴了他,年輕人仍然選擇捷徑,老人家大聲警告他,但年輕人就是不聽,倔強的走自己的路,任憑老人在身後呼喊。

年輕人只相信自己,他要自己親自嘗試。果真讓老人言中,年輕人用了很大的力氣並且花費比走大路還要多的時間走完了這段路程。

這就是年輕人的心態,他一定要自己經歷,就如同自己成長一樣。他經歷過了,才能記在心裡。

年輕人的心理和對事情的處理看法,和我們有很大的差異。這裡不能一概而論誰對誰錯,各自的背景決定各自的思想和觀念。

互相尊重,相互交流,暢所欲言,換位思考,本應該是父母與兒女溝通的基礎。

我們面對叛逆的孩子,求大同存小異的處世原則會給彼此留下足夠的空間,避免彼此互相傷害。

在這裡我想講一個小故事。

2004年9月,車臣武裝人員衝進一所俄羅斯中學,綁架了一千多名家長和兒童。一個叫莎莉娜的婦人和她2歲的兒子和六歲的女兒也被綁架。

莎莉娜請求車臣人員放了她和孩子們。車臣武裝人員可以答應,但只能讓她帶走一個孩子。這位婦人立刻抱著兩歲的兒子衝了出去,任憑女兒在後面不斷地呼喊。

車臣人員引爆了火藥,造成300多人死亡。莎莉娜的女兒居然滿身鮮血地逃了出來。她哭著喊著撲到媽媽懷裡問“媽媽你為什麼扔下我?”“媽媽沒辦法,因為弟弟小,他比你更需要媽。”

這就是做母親的心態,她永遠看到的是自己的感覺,未曾真實地去看見孩子。

我們的孩子雖然長大了,開始叛逆了,但仍然需要我們的關懷愛護和包容理解。

想想孩子們面對應試教育的壓力,沒有一個地方,也沒有一個人,允許他們撒嬌耍賴發脾氣。

只有回到家,只有回到父母身邊,才能有這個權利和機會放縱,就讓孩子們放鬆一次吧,做父母如果不能接受寬容自己的孩子,那這個世界就沒有讓孩子們寬心的地方了。

不管他多大,在父母面前還是孩子,是孩子什麼時候父母都要擔待,因為孩子需要, 孩子們更需要我們真實的愛。

所以在真實愛孩子的意識中,我們有想去教育或者管教孩子的時候,你可以有需求,可以表達自己的需求,請不要向孩子提要求,這反而是索要,因為索要會讓孩子反感、對抗……

我作為親子溝通教練,能送給你的一句話就是【真實表達自己,簡單地說就是:誠實地說心裡話!】

真實表達是透過自己的行為、情緒、感受、念頭看到真相後,用陳述性的語言向別人表達出來,直面自己,讓自己成長,讓別人也成長的一種表達方式。

當我們看到自己長期以來【活的踏實,但不真實】的狀態,也許有些家長產生了想去改變行為、轉變“管教”與“教育”的念頭,這實際上鍛鍊的是你的勇氣,許多人其實缺的就是勇氣。

其實,我們之所以成為今天這樣,是我們長期的聽話懂事成長經歷逐步形成的。

你如果想要打破原來固有的模式,第一步就是跳出曾經的“感受”,打破“我認為”的執念,重塑正確的做人模式。

例如:阿芸,小時候因為不忍麻煩辛苦勞碌的媽媽,當她被媽媽的叨嘮指責,感受到委屈甚至害怕時,她會選擇一個人默默承受,不敢表達出來,她認為那會讓媽媽不開心。

漸漸地,就養成了她一方面隱忍壓抑同時又獨立要強的性格。這樣的性格讓她在成家後,特別期待老公能夠懂她,能夠感受到她的需求,並理解她。

但是她又不願意直接真實表達出來,總是讓老公猜,老公猜不對或者不猜,她就不滿抱怨,越這樣表現越是想索取,越索取就越得不到。

於是,她在家庭的角色就成了“迫害者”,自然老公就避而遠之,但孩子沒有力量,也沒有選擇,因為畢竟母子連心。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內在自我建構就無法做到和諧有秩序的發展,孩子配合媽媽的角色,自然變成了“受害者”。

只有當阿芸停止“索要”,退出“迫害者”角色,學會正向的真實表達自己的需求,一點點打破舊有的模式。

原本認為這是一件難堪且對問題的解決沒什麼用的阿芸,在一次次向老公誠實表達出自己心裡的感受和需求後,老公越來越瞭解真實的她,並理解和懂得了如何愛她。

原本認為必須對孩子要負責,要時刻管教,處處教育的阿芸,在一次次向孩子誠實表達出自己心裡的焦慮和擔心後,孩子越來越瞭解真實的她,並看見了媽媽的用心良苦。

真實表達是一種看似簡單,實質很不簡單的能力,它需要訓練,它背後依託的是你對生命的感悟和理解,這需要你具備持續不斷地去實踐,來提高自己的水平。

當我們還不具備這樣的能力時,是需要找專業人士手把手地教你的。就像現在我指導圈子裡的家長們,真是一字一句地教學員如何表達。

一般步驟是:先陪著家長看到真相,看到後讓家長寫下表達,我修改後,家長演練一遍,我覺得合格了,再讓家長正式去表達,家長們覺得我就像教小孩子學說話一樣,真可謂用心良苦!

如此用心良苦,是因為真實表達對於生命成長確實很重要很重要!

10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快四歲的時候,她突然成了十萬個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