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強勢的父母,理所當然地認為“孩子是我生的,就得聽我的”,必須時刻處於自己的管控範圍之內。

他們以為這是愛孩子的表現。殊不知,“獨裁型”父母卻把孩子逼得喘不過氣來,正在一步一步地摧殘孩子將要展翅翱翔的羽翼。

01

在《親子關係的重建》一書中,我國沙盤遊戲實戰專家趙玉萍老師說:“要想保持長期、良好的親子關係,“愛”是唯一的秘訣。但一定要愛得對、愛得恰當,溺愛、寵愛不是愛,而是傷害。”

然而,在現實中,多少父母以“愛”之名義對孩子實行超乎常理的管控,要求孩子事事順從己願,否則便是惡語相向,甚至是拳腳相加。

這些家長錯誤地認為,孩子是自己生的,無論他們長到多大都要聽話,也無論家長說什麼,他們都要無條件地接受和服從。

在我們身邊,漸漸多了一個叫“全職媽媽”的群體,她們不乏高學歷,卻因為種種原因而選擇犧牲事業、迴歸家庭。

全職媽媽們每天照顧家庭、養育子女,忙得不可開交,甚至是焦頭爛額。因為失去了事業的支點,她們把所有的精力和焦點都放在了孩子身上。

這就導致了孩子的缺點被無限放大,孩子是自己的一切,必須優秀,必須出類拔萃。在她們的潛意識裡,孩子的優異表現與自己的存在感劃等號。

於是,無論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中,孩子都必須做到盡善盡美,這就導致了孩子必須時刻處於自己的監視和控制範圍之內。

然而,孩子畢竟是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也有個人的想法,父母一味地管控和壓制,只會適得其反,勢必導致孩子的逆反,處處與你為敵,來彰顯個性。久而久之,良好的親子關係便蕩然無存。

02

在書中,趙玉萍老師進一步提到:“父母與孩子之間存在認知偏差,導致父母對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並進行不合理的管控,在被這麼對待之後,孩子要麼反抗父母,要麼自我否定、自我價值感低、缺乏安全感。”

於是,長期遭受父母壓制的孩子到頭來要麼叛逆,要麼缺乏安全感,成為了令人頭疼的“問題孩子”。

為人父母,我們都希望母慈子孝,都希望一家人和和美美的。那麼,我們該如何重建良好的親子關係呢?

按照趙玉萍老師的觀點,人生就是一場漸行漸遠的分離,父母要懂得適時退出孩子的人生舞臺,而不是阻攔、捆綁,甚至是控制孩子;父母心中要有界限感,尊重孩子,放手讓孩子長大,讓孩子有機會去面對成長路上的坎坷與挫折。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對於萬事萬物,他們本能地保有一種探索欲和求知慾。這時候,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我們做父母的不妨坦然地放開手,讓孩子去嘗試、去摸索、去感悟。

常言道: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更何況還是個孩子呢。作為父母,我們還要學會包容,允許孩子犯錯,只要無傷大雅,便可讓孩子大膽去做。

很多時候,只有當孩子親身經歷過,才能深切體會到父母的良苦用心,也才能不斷地磨練心智,增強抵抗挫折的勇氣和信心。

03

其實,父母之所以如此嚴格地控制孩子,是因為他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急切心理在作祟

有的父母因為受到原生家庭的諸多限制而與自己的夢想失之交臂,於是,他們從骨子裡變本加厲地將所謂的目標或願望強加到孩子的身上。

在這些父母看來,孩子的任務就是心無旁騖地追夢,實現自己未能完成的願望,從而滿足自己那並未言明的虛榮心。

對於奮戰高考的莘莘學子而言,對待未來他們是迷茫的,這時候父母便以過來人的身份強插一腳,以“都是為你好”之名,理所當然地替孩子報了志願,還表現得志得意滿的樣子。

殊不知,這些父母全然不考慮孩子是否真心喜歡這個志願,將來是否能適應這一領域。我們甚至可以想象得到孩子在未來四年痛苦煎熬的樣子。

04 寫在文末

為人父母,則為之計深遠,這無可厚非。但是,我們是否考慮過自己的強勢與控制已經深深地傷害到了孩子呢?

在《親子關係的重建》中,趙玉萍老師奉勸我們,“不要以自己的期望為孩子規劃人生之路,而是以陪伴的姿態,讓孩子需要時給予支援,讓孩子做自己,活成他想要的樣子”。

讓我們學會做智慧型父母,愛孩子,就適時放手讓他自由翱翔吧!

-END-

18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孩子在幼兒園有這3種表現,說明有學霸潛質,父母以後會超級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