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不行的孩子,好像幹什麼都不行。
讀書不行的孩子並不是因為他的智商比別人低,而是學習能力比別人差。
人畢生要追求的就是一個學習能力,終日學終日誤,終日誤終日學。
學習能力差也沒關係,勤能補拙,每天就這麼抱著書本學,總有一天你的腦袋會靈光起來。
偏偏讀書不行的孩子,意志力也非常的薄弱,遇到了點小困難,直接就掉頭走。
輕而易舉就被困難嚇倒的人,慢慢的慢慢的腦袋只會越來越空蕩,空蕩的都能聽到水的晃盪聲。
A初中生,26個英文字母都寫不全,26個字母分開後,也讀不準了。
好吧,就如A自己說的,我以後又不去國外,從事的工作也不會與英語相關。
聽了還通話,父母知道A他心眼裡排斥英語,就是學不進。父母退而求其次,要求他把漢字練好。
別人對他字的一致評價:雞爪子扒出來的。父母先給他買來字帖練,他寫出來的字,看不出一點描摹的痕跡,完全的還是A式字型。
他說,等我讀高中了,長大了,字就寫好了,現在誰還一筆一畫地去寫字帖,不如白紙上寫得自由。
他父母給他備好A4白紙,經他一寫,不知道的人以為是畫畫本,每個字龍飛鳳舞,張牙舞爪。
他父母都懷疑是基因突變,怎麼養出了這麼個兒子。最後得出結論:初中以前,每次教育孩子,爺爺奶奶就在旁邊幫腔,這孩子是爺爺奶奶害的,次次考試咬尾巴,現在沒救了。
不博一博,A甘心,但他父母不甘心。文化路走不通,多學點特長也是條出路。
學畫畫,一屁股坐下去,畫沒畫完,起不了身,A嫌悶得慌。
學器樂,吹得,嫌自己底氣不足,氣喘不過來。彈得,不是說手指痛,就是胳膊酸。
剛開始信心滿滿,父母的錢也交了不少,最後都是A的半路逃跑而結束。
A說:“看到學習兩字,就恐怖。”
在這個知識付費的時代,人怎能不時刻學習呢?
毛主席說:“一天不學習,趕不上劉少奇。”
更何況我們這些一般人呢!更應該透過學習武裝自己,強大自己。
A正值青春年少,是學習的最佳時機,就應迎難而上,讓自己定性,條條大路通羅馬,你倒是至少打通一條道來呀!別像“玻璃罩裡蒼蠅,前途一片光明,找不到出路。”
“此路不通,走別道。”這話不是掛在嘴上說的,得用行動證明。
菊是一名老師,她說,不敢放手讓後進生辦重要的,太多的事。
你讓他們住東,他們聽成了往西。不是他們故事為之,是真沒聽明白老師說的話。
市裡、區裡、學校裡各類比賽,有文化,有美術、有音樂等各類比賽專案,能參加的,並能獲獎的居然也是文化成績好的。
“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馬太效應難道在一個人小的時候已突現,並伴終身麼?
有問題就能解決,戰勝“馬太效應”唯一途徑,就是透過各類學習,讓自己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