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有這樣一句歇後語:耗子扛槍--窩裡橫。是說耗子在窩裡相互撕咬,盡顯自己的能耐,一旦到了外面,就溜著牆根走,膽小謹慎,生怕被人抓到。引申到人的行為,也是如此。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很多家長都有過這樣的困惑或者煩惱:孩子在家裡無法無天,簡直就是霸王一枚,可是到了外面,卻變成了小綿羊,既溫順又膽怯,一步不離的跟在你的身後,也不敢與人打招呼,甚至受到欺負了,只會哭,沒有絲毫反抗的勇氣。

案例:

鄰居家的強強今年四歲了,在我的印象裡是典型的乖乖男,可是他媽媽可不這樣認為,因為這孩子在家裡活潑的不得了,爬高上低不說,還經常欺負他姐姐,簡直就是“小霸王”;可是到了外面,與家裡的表現就像兩個人, 即使與媽媽相識的人與他說話,聲音低的就像蚊子,更可氣的是與小朋友玩耍的時候,即使有比他還小點的孩子打他,也不敢還手,任由別人欺負。

為什麼孩子會有這樣的表現呢?明明在家裡表現的非常活躍,怎麼到了外面一下子安靜下來了?難道孩子有雙重性格麼?其實不是這樣的,兒童心理學表示,孩子的這種體現在人際交往上的表現,是一種很常見的心理現象,稱為兒童的“窩裡橫”,這與孩子的家庭教育有很大關係。

有一位朋友曾經這與抱怨過自己的母親:媽媽的笑容都給了別人,對家人就像敵人。在他的記憶裡,媽媽是鄰里口中極好的人,熱情大方,無論是誰都處的非常和諧,即使與人有矛盾,也不會當場撕破臉皮。但回到家,會發洩所有的不滿,對父親也是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

這麼多年了,家人也習慣了她那樣,好在自己已經成家立業,與父母分開過了。她說,媽媽就是“窩裡橫”,認識到這一點,她說,堅決不能讓自己重蹈覆轍了,畢竟,家是溫暖的港灣,謙和與笑容更應該留給自己的親人才對啊!

那麼,什麼樣的家庭教育,容易造成孩子“窩裡橫,外面慫”的狀態呢?

1、父母的“溺愛”

有不少家庭,會把家庭的重心完全放在孩子身上,對孩子的要求是無條件服從,哪怕是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也會想著法的去滿足。一旦得不到滿足,就撒潑打滾,哭鬧不止,用這種方法強迫父母,直到父母屈服為止。如此一來,孩子知道這種方法有效,就會拿住父母的軟肋,提出各種各樣的要求來滿足自己。久而久之,這種“橫”就很自然的養出來了。

2、父親的教育缺失

很多的家庭,孩子都是由媽媽帶,生活也好,學習也好,媽媽幾乎包攬了孩子成長的全部,父親卻很少積極參與,要麼因為工作忙碌,要麼根本就不想參與,認為孩子就應該跟著媽媽。而媽媽由於性格的原因,過分謹慎小心,會讓孩子也多了幾分陰柔,而缺乏相應的陽光自信。

如何才能讓孩子家裡家外一樣,避免出現“窩裡橫”呢?

第一、父母的共同參與,給孩子提供一個健康有安全感的家庭

孩子是夫妻二人的愛情結晶,理應由兩個人共同教育。任何一方的教育缺失都會讓孩子的性格等方面出現問題,媽媽的體貼入微讓孩子感受到親情的溫暖,爸爸的陽剛之氣會讓孩子有安全感。

第二、想要孩子不“窩裡橫”,家長自己首先就不要“窩裡橫

有很多人,在外面總是態度和善,溫文爾雅,見到外人都是笑眯眯的,顯得特別有素質,有涵養。一旦回到家裡,就脫下偽裝,對自己的父母或者配偶或者孩子,發洩自己的負面情緒,頤指氣使,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亂髮脾氣,好像自己有多威風似的。其實,這樣一點都不好,把好脾氣都給了外人,壞脾氣都給了自己的親人,是不是很明智呢!

第三、適當的拒絕孩子,並鼓勵多參與社交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的慾望也會漸漸多起來,父母不能事事滿足,對於一些不合理的要求,要堅決拒絕,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的愛,並不是他可以為所欲為的理由。

另外,多鼓勵孩子出去走動,參加一些社交活動,讓他知道,在社交中,人與人是怎樣相處的,怎樣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擁有屬於自己的小圈子。

孩子,在成長的路上,永遠都有著極強的可塑性,無論孩子目下怎樣的狀態,家長都不要急於給孩子貼標籤下定義,只要好好的引導,給予正確的教育觀,相信每一個孩子都能成為父母心中最棒的孩子!

6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一位國外華人媽媽,給孩子立下的10條家規,值得家長們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