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父母在教育他們的孩子都會採取獎勵機制,即給孩子制定一個目標,比如說在考試中達到多少分數,在班級裡得到什麼排名,只要孩子達到目標,就在物質方面滿足孩子的願望,企圖以此來刺激孩子的積極性,但是現在,很多家長逐漸發現這種獎勵孩子的方法對孩子已經越來越起不到激勵作用了。
有一個這樣的故事:
一名叫查理的老先生在退休後買下了一個小木屋,供自己生活休息。但在他入住的第一天,就有許多小孩在他門前玩遊戲,踢易拉罐,吵得查理無法休息。查理感到十分憤怒,但卻做了一件讓大家意想不到的事情。
他來到門前跟孩子們說:“我很喜歡看你們踢罐子,這讓我感到十分有趣,從今天開始,我每天給你們每人一塊錢,你們天天來我門前踢好不好。”孩子們聽了十分高興,馬上一口答應下來。
但過了幾天後,查理和孩子們說:“我最近沒錢了,一天只能給你們五毛錢,你們還能過來踢罐子嗎?”孩子們聽了有些失落,但還是來了。
又過了一段時間,查理和孩子們說他已經沒錢了,也就不能再給孩子們踢罐子的錢了。
孩子們感到非常不悅,於是再也沒來查理家門前踢過罐子。至此,查理也獲得了他所追求的平靜生活。
其實這個故事就是典型的“德西效應”,孩子最開始在查理門前玩耍只是出於開心的目的,而後卻是為了錢,他們的動機由精神上的滿足轉化為物質方面的滿足,於是在得不到物質方面的滿足後,自然會失去玩耍的動力。
一、什麼是“德西效應”?所謂的德西效應是指:當我們做某件事的之前,得知完成後能得到一些獎勵或好處,我們就不會產生像之前那樣巨大的慾望和衝動。反而會變得少了原有的動力,只注重完成事情後的排名和獎勵,而盲目的獎勵會使學生改變自己的學習目的。
更簡單來說:在最開始時,孩子會自主地做一些發自內心的快樂的事情。那時,沒有任何附加的東西影響他們。然而,當外部環境給予孩子一些誘惑時,他們就會投注更多注意力和精力在物質獎勵上,從而失去了原有的動力。
二、“德西效應”帶給孩子的負面影響1. 失去初心
事實上,每個孩子都明白自己做事的動機。之所以想要前進,並不是因為父母會給予多少物質上的獎勵,而是因為孩子們擁有一顆向上的心。
如果父母總是給孩子太多的物質獎勵,他們就會漸漸感到迷茫,忘了自己一開始的目的,也忘了初心。而一個失去了初心的人是無法找到自己想去的方向,抵達自己的目的地的。
2. 過於注重物質
長期被獎勵機制激勵的孩子,容易變得十分物質。他們將在各個方面追求回報,如果讓他們刷一次碗、打掃一次衛生、給父母遞一杯水,孩子們都不會認為這是理所應當的,他們將向父母反問道:這樣我有什麼回報嗎?由此看來,過於注重物質的孩子,也很難是一個孝順的孩子。
3. 索要更多
我們都知道,人類的慾望是一個永遠填不滿的無底洞。如果家長經常用物質獎勵來鞭策自己的孩子,就會使孩子產生一種對物質的痴迷感,甚至以此來脅迫父母。
剛開始一點小小的物質獎勵可能會對孩子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當孩子習慣之後,他們就會要求父母提供更豐厚的獎勵。漸漸地,父母也無法滿足孩子的慾望了。
三、家長如何正確的鼓勵孩子學習?1. 適度的獎勵
我們不能否認外在的獎勵對孩子有一定的激勵作用。對於一些孩子而言,外部獎勵可能對他們有更大的影響。
但家長一定要注意,獎勵必須適度,頻次不能過高,且不能每次都獎勵孩子,一個季度獎勵的次數需要控制在兩次左右。作為家長要教會孩子區分做事的主要動機和次要動機,只有理清動機的層次,才能明白如何把握獎勵的尺度。
2. 進行口頭表揚和鼓勵
與成人不同的是,孩子更容易從別人的話語中獲得成就感和榮譽感,這些感受會成為他們前進的動力。俗話說的好:“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表揚孩子可以給他們帶來積極的激勵作用,而定期的鼓勵和表揚會讓孩子們逐漸變成父母口中的優秀樣子。
因此,當孩子們在學習有一定的進步或在生活中有良好的表現時,家長們千萬不要吝嗇讚美詞,給孩子更多的鼓勵,也是給孩子前進的動力。
3. 理解和尊重
兒童的學習階段也是形成自己的思維和行為習慣的階段。當孩子開始對世界和事物有了自己的理解,當自己認同的行為與父母截然相反的想法發生衝突時,出於保護自己的自尊心。
孩子們會本能地進行反抗,甚至會出現叛逆的行為。這時,家長應該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尊重孩子,在不違反原則的事情上給孩子自己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