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孔融讓梨”裡面的孔融,“臥冰求鯉”裡面的王祥冬,“埋兒奉母”裡面的郭巨,再到現在社會中的“要聽話,要懂事,要做到一個乖孩子。”
這些例子裡面的主人公無一例外都是他們父母眼中的乖孩子。
從古至今,人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個乖孩子,是聽話的好孩子,你的子女在這種好孩子乖孩子的套子裡生存,其實也是俄國作家契訶夫筆下的別里科夫,因為做乖孩子,要承受很多代價,扮演的是一種很糟糕的角色。
乖孩子又累又可悲,只是父母的附屬品和私有財產時至今日,父母依舊是拿著為你好的藉口,讓你做一些讓他們開心的事,比如取得一份好成績,比如乖巧聽話不叛逆,讓他們省心省力。
從古時候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以看出讓子女做乖孩子的文化由來已久。“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很多父母將其誤解為,我的子女就是應該由我來決定。誇張點說,就是他們是我所生,就應該為我而活。
就像前段時間熱播劇《小歡喜》裡面的女兒喬英子和母親宋倩,直到女兒在橋上準備跳河的時候,母親才發現在自己的壓迫下喬英子過的有多糟糕。
她根本沒有想過女兒想做什麼,她一直在把自己的女兒當私有財產和附屬品,這種觀念下喬英子一直很乖,卻又過的很悲慘。
乖孩子本質上是超我對自我壓制,是悲劇的伏筆。弗洛伊德把人的自我分成了三個部分:本我,自我,超我。
乖孩子從本質上來講就是一個孩子在父母的道德層面層面壓迫下所形成的超我對自己有著真實的慾望真實的的訴求的本我的一種壓制,在這種壓制下形成的我們所看到的自我層面部分變成父母眼中的乖孩子,這種無休止的壓制,一方面讓孩子習以為常的偽裝自己,一方面又在偽裝下為以後的危險做鋪墊。
去年“吳謝宇弒母案”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這個男孩子在他的老師,他的同學,他的母親眼裡就是一個乖孩子的典型代表,並且他基本上在超我的壓制下把自己偽裝成了一個完美人設,尊重老師,團結同學,孝順母親。
甚至在弒母案真相大白的時候,他的身邊的人還覺得難以置信。吳謝宇真的過的開心嗎,顯而易見不是的,他又累又糟糕。這也從側面說明在乖孩子的套子下埋藏的是悲劇的伏筆。
乖孩子沒有獨立的人格,並且同一性混亂著名主持人柴靜曾說過這麼一句話,獨立不是不聽話,而是聽真理的話。
為什麼父母要讓孩子做一個聽話的好孩子,乖孩子,一方面是想把孩子變成自己的私有物品,一方面也是害怕孩子要反抗自己。
中國的文化裡一向是想注重面子的,只有自己的孩子是乖孩子的時候,父母才會覺得自己在別人那裡很有面子。
他們一直壓制著孩子獨立人格的形成,所謂的乖孩子不就是事事順心,事事聽話的好孩子嗎?
那麼這種乖孩子還怎麼形成自己的三觀,自己的主見,在乖孩子這個套子裡也變成了父母的附屬品,從小到大事無鉅細的幫孩子做任何決定,類似於你只管成績好,剩下的我來,形成很多成績優異的人沒有任何生活自理能力,這種人格顯然並不獨立,連獨立生活都不行。
很多孩子在父母的事無鉅細的照顧下,變得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父母想要的彷彿就是他可能會想要的,他的自我同一性已經很混亂了,他對自己的角色,自己的生活,沒有任何的想法。
這種乖孩子的人生又是何其糟糕呢?
父母應該用合理的方式讓孩子成為他自己,而不是乖孩子筆者前段時間看過的一部俄羅斯諷刺動畫《臍帶》發人深省。一共只有六分鐘,卻表達了很多寓意,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對孩子的壓制就像片中的臍帶,片中的男子在母親的臍帶下過了一輩子,母親去世之後的男子全然不知道自己該怎麼樣去面對沒有臍帶的生活。
父母把孩子牢牢的抓在手裡的時候,孩子已經變得喪失自己的人格了。如果你真的想為孩子考慮不妨讓孩子不要再做一個乖孩子,乖孩子的一生可悲有糟糕。
讓他們試著做自己想成為的孩子。孩子也是擁有獨立思想的個體。他們不是任何人的附屬品和私有財產。請愛孩子更尊重孩子。
作者 | 湯先生
編輯 | 湯先生
參考資料: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