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正文字數:1864字

閱讀時間:約6分鐘

在社會當中生存,我們不僅要控制自己的情緒,還需要承受外界所帶來的種種壓力。因此,在社會環境中,具備優秀的抗壓能力者才能更順利的前行,才能變得更加積極向上

家長想要培養孩子的抗壓能力,卻不知如何入手,不如先了解一下孩子玻璃心的原因,再學習解決方法。

鄰居的女兒今年5歲,平時在大家心中就是個乖巧可愛,活潑好動的小公主,但我也總能聽到鄰居感嘆女兒“玻璃心”玩具沒拼好,就哭了。

“跟其他孩子玩遊戲輸得快,哭。”“不想練琴也哭。”,彷彿只能聽好聽的話,稍稍被批評就會哭鬧起來。現在全家人在女兒面前都很小心,怕他們說錯話,讓她覺得委屈,最後落淚。

壓力無處不在,然而孩子只是遭遇一點點小挫折就選擇放棄,這種心態對孩子的成長毫無助益。其實,孩子無法承受絲毫壓力往往是因為他們的抗壓能力太弱,“心理彈性”不足。

一、為什麼孩子容易“玻璃心”?

A、在溺愛中成長

現在,大多數孩子是在保護有加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尤其是在隔代育兒的環境下,長輩們對孩子寵愛有加,從不讓孩子受到一點傷害。

有些孩子甚至從小在讚美聲中長大,從來沒聽過一句批評。這樣的孩子在有壓力的環境中很難生存,一碰到挫折或壓力心理防線就會全面崩潰。

B、承受過多斥責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自尊心,當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顯現時,他們會逐漸理解自尊的含義是什麼,自尊代表著什麼,並且開始產生羞恥心。

如果家長不尊重孩子的人格和尊嚴,不顧場合隨意責罵孩子,就會讓孩子自尊受損,有強烈的羞恥感,甚至留下心理陰影。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成一碰就碎的玻璃心。

C、 家長不做積極的情緒引導

孩子不是生來就能控制自己情緒的。當孩子經歷一些負面情緒時,父母不教他們如何去認知和控制自己的情緒,而是一味地給他們貼上“玻璃心”的標籤

孩子很容易相信父母的話,因此也漸漸將自己代入“玻璃心”的標籤當中。

玻璃心的孩子常常只注意自己內心的感受,不懂得換位思考。這種孩子認為自己是受害者,在日常生活中表現的非常脆弱和敏感,很難保持穩定的情緒和愉快的心情。不僅如此,他們還總是表現出受傷和沮喪的樣子。

有些孩子在心理崩潰後不會哭,他們為了掩飾自己內心的脆弱,反而會表現的煩躁易怒。實際上,這也與孩子表達情感的方式有關,原本就容易生氣的孩子在心理防線被打破後會變得更急躁。

這類孩子缺乏面對挫折的勇氣和挑戰困難的內在動力。當他們看到別人比自己強時,就會產生很強的心理差距,感到心理不平衡

如果在比賽中贏了,會感到興奮和愉悅,而一旦輸了,就會滿面愁容,一蹶不振。

三、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心理彈性”?

▲ 不要溺愛孩子

無論童年的生活是多麼美好,總有一天孩子會獨自踏入社會。生活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總會有各種各樣的困難需要孩子自己去面對。

家長盲目的溺愛孩子,保護孩子不受到傷害,是阻擋了孩子探索世界,瞭解自己的機會。因此家長要學會試著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冒險。

▲▼ 允許犯錯

都說期望越大,失望就越大。家長切勿為了追求一時的成就,對孩子提出不切實際的要求,對孩子有過高的評價。而是應該正確地引導孩子自我意識,注重過程而不是結果

讓孩子明白輸贏是生活的常態,人生是一場長跑,考驗的不是爆發力而是耐力,剛開始跑在前面的人不一定會贏,只有到最後還在堅持的人才是最終贏家。能正確看待成功和失敗的人,大都能做好自己,不會輕易患得患失。

▲▼▲ 不輕易否定孩子

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會表現的更為敏感和脆弱,在這個時期,孩子比往常更需要父母的關心和陪伴。然而,在生活中,有的父母卻總是喜歡否定自己的孩子。

當孩子在學校被孤立時,父母會覺得是孩子自身出現了問題,才會被人欺負;當他們的孩子和長輩之間有一些小誤會小衝突時,父母也會把所有的責任都推到孩子身上。

要知道,我們是孩子人生的引導者而不是孩子的仲裁人,即使孩子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好,家長也不應該不分青紅皂白的責罵孩子。要學會幫助孩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出期望,以鼓勵的態度給他們提供改進的動力。

總結

現在的父母非常重視孩子的健康狀況和學習成績,卻經常忘記了注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態。提升孩子的“心理彈性”,才能提高孩子的抗壓能力。

21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產後一年離婚高發,誰是罪魁禍首?孩子、婆婆,還是那個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