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文 | 沐歌

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懂事”、“乖巧”,甚至用這兩個詞來衡量一個孩子的好壞。

他們最喜歡問老師的,就是“孩子在學校乖/聽話”嗎?

但如果我以後生了孩子,我會希望他/她快樂,但不希望他太懂事。

因為太懂事的孩子,往往不容易快樂。

01

我的朋友小A,從小也是那樣一個懂事的孩子。

為了讓爸爸媽媽開心,她努力學習,考試從來都在前幾名;

家裡雖然不差錢,但她每年的壓歲錢都會上交給爸媽;

從來沒有央求報過任何培訓班,甚至連學習資料也極少買;

出去玩別人問她要買什麼,她基本都會搖搖頭,貼心的說“不用了”;

高中住校,為了給家裡省錢,早餐都是一碗粥就一個麵包,中午也就是一個菜了事;

大學前從沒有留過長髮,暗暗許願等自己賺錢了再燙頭髮做造型;

大二開始就自己掙生活費,幾乎拿遍了所有能拿的獎學金;

在別人都還啃老的時候,自己會經常惦記著給家裡紅包,買這買那;

所有人都說她懂事,體諒父母,她也一度感到很開心。

02

但是她知道,“懂事”意味著什麼。她又因為懂事失去了多少。

她與很多想要的東西失之交臂,等長大後擁有了卻沒有了當年的心境;

在最該長身體的時候沒有好好吃飯,發育的也不夠好,在這個看中顏值的時代也沒有什麼優勢;

曾經一度她都認為父母重男輕女,但其實只是弟弟“會哭的孩子有奶吃”;

她有著與年齡不相匹配的成熟,但都是偽裝出來的;

她很在意別人的想法,所以經常委屈自己,去滿足他人;

一旦被別人否定,她就會覺得自己不夠好,暗自神傷;

到現在她也無法像很多同齡人一樣,活得恣意瀟灑;

也因為沒有過叛逆,出於代償心理,工作後自給自足了,反而偶爾叛逆一下,心裡蹦出個“沒長大的孩子”;

雖然“懂事”二字讓她一直活得比較安全,順利,但也讓她付出了太多……

03

“懂事”給她帶來最大的後遺症就是,她不容易快樂。

後來看了很多心理學方面的書籍,她才知道:

“乖”意味著討好大人,壓抑真實的自己。

而這種“懂事”,往往也是以壓抑自己的情緒為代價。

因為畏懼,想討好大人,得到他們的讚賞而做的,並不是真實的自我。

比如,很多人所以拼命學習,並不是有多喜歡,而是覺得如果學習不好,父母就不喜歡自己了。

但是這種愛是有條件的,所以在這種有條件的“愛”里長大後的孩子,往往會不夠自信。

但是,正如魯迅所說的,不在沉默中爆發,便在沉默中滅亡。

壓抑的,終歸是不自然的,也許某一天,會補償性爆發,變得特別叛逆;或者一直壓抑,得抑鬱症,嚴重者甚至自殺。

所以,太懂事的孩子,往往不容易快樂。

此外,太“懂事”的孩子,還容易沒有主見。

他們不敢得罪別人,想要照顧到每一個人的情緒,所以會為了一件事情徵求很多人的意見,從而錯失良機。

太“懂事”的孩子,一般獨立性也不會太好。

因為要安靜,不搗亂,他們喪失了很多鍛鍊動手能力的機會,所以才會出現那麼多“生活不能自理的學霸”。

太“懂事”的孩子,還容易落後於時代。

他們循規蹈矩,創新能力比較差。他們一般不愛動,體質也較差。還容易出現性格孤僻,不愛說話,社交能力弱等狀況。

所以父母們,你們是願意要一個懂事乖巧長大卻不容易快樂的孩子,還是願意要一個不那麼“乖”卻足夠自信快樂的孩子呢?

作者沐歌:出版社新媒體主編,高階家庭教育指導師,多家平臺簽約作者,專注家庭教育,育有1歲男孩的90後寶媽一枚。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孩子“沒出息”的3個表現,小時候不幫他改正,長大後會處處碰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