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說孩子在兩歲左右的時候最好玩,這時候孩子自己會走,會說,喜歡模仿別人,感覺特別聰明,特別逗。
前段時間在網上有一個高讚的影片,影片裡一個年輕的爸爸,帶著兩歲左右的萌娃到廣場去玩。
玩著玩著爸爸在前面翻起跟斗來了,萌娃看到爸爸在前面翻跟斗,覺得很好玩,就想學爸爸,但是卻發現自己學不會,聰明的萌娃乾脆躺在地上翻滾,爸爸翻跟斗寶寶滾地龍,真是一位神同步的父子。
這個爸爸帶娃的方式值得讚賞帶孩子到廣場玩,而不是在家宅
說明爸爸平時帶孩子還是經常帶著出來活動的。對於孩子來說,每天足夠的戶外運動,可以讓孩子多觀察外面的事物,刺激孩子的智力發育。經常在外面玩的孩子會更聰明。
而且戶外還會有陽光照在孩子身上,可以提高孩子的免疫力,提高孩子鈣的吸收。
出到外面孩子會活動筋骨,孩子走路就是一種極好的運動。
爸爸在帶孩子玩的過程中,不怕累,不怕髒
爸爸在前面翻跟斗,其實也是蠻累的,但這樣子可以刺激孩子跟著爸爸運動。
兩歲左右的孩子模仿能力很強,而模仿就是孩子最好的學習工具。
在1999年美國華盛頓大學的安德魯梅爾特佐夫,進行過一個相應的實驗:讓一個一歲半的孩子模仿成人,拉開啞鈴的經過。之後讓這個孩子學著拉開啞鈴,孩子嘗試的用大人的方式兩個手去抓,卻發現抓不動。
聰明的孩子,開始自己想辦法拉開啞鈴,於是孩子把啞鈴放在桌子邊上,用兩個手拉啞鈴的另一端。這個聰明的孩子,終於把啞鈴拉開。
這也說明我們孩子在模仿的過程,其實也就是一個學習創新的過程。
家長抓住孩子模仿的敏感期,讓孩子學習創新,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更容易養成學霸。
模仿是最好的學習工具,利用好寶寶模仿特點,讓孩子變得更聰明一、出生時建議母乳餵養
科學研究表明,孩子出生時就開始模仿大人張開嘴,撅著嘴或者嘴巴里面動舌頭。
儘可能地進行母乳餵養,可以讓孩子更好地鍛鍊自己嘴巴和舌頭的力量和敏感度。
二、4個月多跟孩子聊天
孩子在四個月的時候,會盯著大人的嘴巴,看大人說話的時候,嘴型是怎麼動的。
那些先天失聰的孩子,甚至可以透過看大人的嘴型,經過教育,即使耳朵聽不到,也能夠學說話。
但是一定要在孩子模仿敏感期進行。
這時候家長要多跟孩子聊天,在跟孩子聊天的時候,一定要面向孩子,讓孩子看到家長的口型,在說話的時候儘可能是配合的表情。這樣才有利於孩子的模仿。
三、1歲左右孩子學說話,學走路
這時候家裡面要避免出現一些髒話,或者不好聽的口頭禪。因為很容易會讓孩子學去。
建議媽媽可以買一些圖多字少的繪本,跟孩子一起讀書。在讀書的過程中,儘可能慢一些,讓孩子也能感受書本在講什麼。
家裡人走路的時候儘可能的姿勢正確。我們經常在路上看到有老人家帶的孩子,老人喜歡揹著手走路,而孩子也跟著揹著手走路,這其實並不利於孩子平衡自己的身體,可能會容易摔跤,所以我們再帶孩子的時候儘可能走路是兩手擺起來。
四、兩歲跟著媽媽做家務
比如看到媽媽擦桌子的時候,自己也會拿一個布去擦桌子。
看到媽媽洗碗也想搶著要洗碗。這時候媽媽可以拿一個盆裝點水,再放一些不會壞的碗給寶寶自己洗。
孩子模仿敏感期,父母避免四種誤區,讓孩子越模仿越聰明1、避免說話時不看孩子,沒有表情
孩子會聽過看媽媽的口型來模仿,怎麼開口說話?所以在說話的時候,一定要面對的寶寶。
孩子還透過媽媽說話時的表情來理解話裡面的意思,所以媽媽在說話的時候儘可能的表情誇張一些。
2、避免一直跟孩子講疊詞
比如說讓孩子吃飯,經常說吃飯飯,其實孩子學會說話之後,家長就要給孩子講正規的語言,吃飯就是吃飯,要讓孩子知道正規的語言到底是怎樣的,經常跟孩子講疊詞,反而不利於孩子語言的形成。
3、避免打擊孩子模仿的興趣
孩子看到媽媽拖地,覺得很好玩,也拿著一個溼噠噠的拖把想拖地。
很多家長這時候就會訓斥孩子:媽媽剛拖完地,你又把它弄溼,搗什麼亂?
事實上,孩子其實是看到媽媽拖地,自己也想學。被家長這麼一訓斥,就會打擊孩子模仿的興趣。
家長可以教孩子怎麼把拖把擰乾一些,怎麼拖得更乾淨!
4、孩子模仿壞行為太緊張
孩子出去跟小朋友玩的時候,無意中學會了講粗口,很多家長會很緊張,立刻制止孩子,甚至是罵孩子,這樣反而會強化孩子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