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朋友聊天。有一個說我家裡有兄妹四個,我是排行倒數第三,我是那個被忽略的孩子。我爸爸喜歡大哥,我奶奶喜歡最小的。另一個說我也是,我們家只有兩個,我爸爸和媽媽都是喜歡小的。
這是多子女家庭中一個比較普遍的問題。有了二胎很多家庭忽略老大的感受。覺得大的應該懂事,應該體諒媽媽,應該照顧小的,應該讓著小的。如果老大做不到,那麼他就會逐漸變成那個被“嫌棄”的孩子。因為他做什麼都不能得到父母的讚許,所以他便什麼都不做了。
雖然父母心裡不願意承認,覺得自己已經一碗水端平了,但是他們的家庭出生位置,父母對於孩子言語之間的比較,在不經意的評價中,讓兩個孩子形成了一種競爭關係。競爭的是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還有父母更多的關注和愛。
當一個孩子某方面領先的時候,通常另一個孩子會感到不滿,會想辦法超越,如果不能超越,就會選擇放棄,或者是朝另一個方向發展。如果這個時候父母拿兩個小孩來做比較,認為這樣可以刺激另一個孩子的進步的話,實際上會更糟糕。孩子們會背道而馳。好的更好,差的更差。
有個朋友有兩個孩子。姐弟之間相差三歲。朋友經常會拿兩個孩子相互比較。挨說得多的總是大的。因為朋友覺得大的應該為小的作出榜樣。沒有的話就會指責老大,而小的看到大的捱罵,就會默默的去做老大沒有做的事情。這個時候家長會轉而來表揚小的。老大的心裡就會憤憤不平,對小的產生怨恨。而當大的好不容易得到表揚的時候,小的會想盡辦法去超越大的,去贏得媽媽的讚揚。
每次吃好吃的也會說讓大的讓著小的。當姐弟倆出現爭吵的時候也是一樣。結果的表現是,姐姐每次想買什麼東西不會直接去跟自己的父母說。而是慫恿弟弟去跟父母說。去買好吃的東西的時候從來都是隻顧自己的。而弟弟每次買東西都會想著要給姐姐帶一份。然後姐姐繼續被父母指責,弟弟繼續被表揚。姐姐變得懶惰、不愛收拾、不聽父母的話,但是也更容易妥協。弟弟勤快聽話,也更加倔強、自我。兩個孩子呈現兩極分化的狀態。姐姐越來越差,弟弟越來越好。朋友卻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問題。
經常讓老大讓著小的會讓老大變得更自私,因為她想擁有的東西總是被迫分出去。而小的因為沒有這方面的擔心,所以會依據自己的內心想著大的,而且這樣做會贏得大人的表揚。大的,因為長期得不到父母的認可,破罐子破摔。
而家長又該如何去平衡兩個孩子之間的關係呢?一、家長需要放棄大的讓小的這種觀念。
兩個都是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有各自的需要。我們不能因為大的孩子年齡大,就讓他受到委屈。大的會照顧小的是孩子的天性。當孩子沒有被評判的時候會天然地照顧比自己弱小的孩子。
二、多關注老大的感受。
因為二胎的到來,老大的地位不保。父母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二胎身上,因為二胎需要照顧更多。老大看在眼裡,會對老二心生怨恨。因為他奪走了父母對他的愛。這個時候我們要多去關注老大的感受。製造和老大獨處的機會,聽聽老大的想法。
三、讓兩個孩子呈現合作關係,而非競爭關係。
首先,不要當著一個孩子去表揚另外一個孩子。這樣會加大他們之間的競爭關係。不要做比較。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多看看兩個孩子身上各自的優點。
其次,當孩子發生矛盾的時候,家長儘量不參與,讓孩子自己解決。這樣,既增強了孩子自我解決衝突的能力。家長也沒有站隊,讓孩子之間少了一份競爭。
最後,讓兩個孩子成為盟友。相互守衛而非競爭。
比如說當我們發現一個玻璃瓶打碎在地上的時候,兩個孩子都不願意說出是誰幹的。當我們執著於讓孩子說出這個肇事者而去懲罰那個孩子的時候,一個因為告密而得到認可,學會告密。一個學會推諉和怨恨。這就是在促進兩個孩子之間的競爭,讓孩子對立起來。當孩子不願意說出來的時候,我們可以選擇一起打掃。不產生競爭或報復。
聖經有句話:人是彼此的護衛,而不是拼死競爭的對手。共同合作成長出來的孩子將會朝同一個方向共同成長進步。
今日互動話題:身為多子女家庭的你,有被父母忽略過的感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