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01

生活中,一旦孩子之間發生爭執,總會聽到父母訓斥大一點兒的說,“你大,就該讓著弟弟(妹妹),他還是個孩子。”

好像大的讓小的是天經地義,根本無需考慮公平正義或者是非曲直。如果年長的是個女孩,這種情況往往會更加嚴重。

表面上,父母會向你解釋說這是“傳統美德”,其實骨子裡卻是父母的偏心。而正是因為在這種不公平環境下長大,所以吃虧的總是那個年長的被父母要求“隱忍”的孩子。

可是,他們說的最多的卻總是“每個孩子都是我身上掉下的肉,我能不疼誰呢?”“手心手背都是肉,我怎麼可能厚此薄彼?”

大機率的,兩個孩子會因此走上兩條不同的道路,可是父母卻從來不覺得自己有什麼過錯,他們覺得一切都是這麼理所當然。

02

小靜就出生在這樣的家庭,從她記事起,就感覺自己在家裡是多餘的,儘管弟弟才是最後出生的那個。凡是跟弟弟要求有衝突的,她無一例外地被父母要求“你是姐姐,讓著點弟弟,他還是個孩子。”

長大後,小靜經常自嘲說弟弟屬於“後來居上”的典型。自從弟弟出生後,她從來都沒敢奢求過與他共享父母的愛,她只是想讓父母關注下自己,可即便這麼簡單的願望,父母都沒有滿足她。

父母對她唯一的關注,就是看她能給弟弟帶來什麼好處。以至於在小靜長大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她一直覺得自己倒像是弟弟的“媽”,而父母只是兩人中間偏心的裁判。

而弟弟從小則很會揣摩父母的心思,看到父母如此偏愛自己,漸漸的在小靜面前也變得有恃無恐起來,所以小靜跟弟弟關係並不好。

但她知道造成這一切的根源在父母,在這個家庭,所以她總想著有朝一日能離開這個家庭,遠離父母,也許這樣才能找到真的自己,才能緩和與父母、與弟弟的關係。

03

她隻身一人來到這個以前從未來過的城市,起早貪黑地工作,拼了命地攢錢。她想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好讓她的心靈能有處寄託。

可是,殘酷的現實卻讓她越來越失望。且不說她的工資與存款與飛漲的房價被越拉越大,只是每個月父母的要錢電話,就足以讓她感覺到崩潰。

她每月省吃儉用下來的工資,一大半被父母要去補貼家用。其實小靜本不想給,因為她知道這錢都被用在了弟弟身上,可是不給父母就在電話裡怒斥她不孝,說如果不給錢就去她們單位鬧。

文化程度不高的小靜特別珍惜這份工作,再加上從小到大被父母培養的“愚孝”還在,所以每次到了最後,她都會把錢寄過去。

她唯一能做的,就是祈禱趕緊能找個好婆家嫁過去,那樣父母應該就不會這麼頻繁的為自己要錢了。

可讓她沒想到的是,即便後來她結婚了,父母並沒有放棄問她要錢,父母無處不在的電話,簡直成了小靜心中的噩夢。

04

眼看著公婆和老公對此越來越不滿,小靜終於忍不住主動跟父母攤牌,說自己已經成家了,而且弟弟早已成人,以後就不再養他了。

沒想到被母親直接懟回來了,她說,“你成家怎麼了?你弟成人怎麼了?只要還沒結婚,他就還是個孩子,還跟你是一家人,你是他姐,就應該養著他。”

小靜被母親激怒了,她直截了當地說,“對不起,這個冤大頭我不當了,從今往後他可以不把我叫姐,你們也可以當作沒我這個女兒,這麼多年,我受夠了。”

掛完電話,小靜內心還平靜不下來,這麼多年,她還是第一次這麼跟父母說話,也是第一次說出了在心底壓抑了很久的話。

她感覺,這個家的存在,對她來說就是個龐大的“榨汁機”,一點一點的在榨取自己的價值;而她的存在,對父母來說,就是個“印鈔機”,源源不斷地給家裡“吐”出鈔票。

而造成這一切的,不正是因為一個“大”字嗎?不正是那個從小到大讓她“讓著弟弟”的父母嗎?

1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女兒不愛芭比愛金剛,越長越像假小子,孩子有反性別愛好不是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