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育兒經#說一千道一萬,作為父母的我們永遠是無條件的愛著自己的孩子的,只不過有的時候這種愛是一種畸形的愛,表達愛的方式就會使用更加極端的方式。並且是單方面的思考的方式。很多時候我們認為的愛,實際上是在從一個很壞的方面在影響著孩子。都知道親子關係的重要,但是都不知道,或者說都沒有做到親子關係的良好建立。讓我們伴隨著樊登老師的《陪孩子終身成長》的這一個章節學學如何“遠離劣質親子關係”

“家暴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殺手”

家暴,這個詞語被用在老子打孩子身上可能是這幾年才被大面積提及的。在我小的時候,“棍棒出孝子”是一種普遍的教育模式。甚至於在學校,老師也會為了避免自己的“教不嚴,師之惰”而對學生行使這種權力。

但是對孩子的健康,特別是心裡上面的健康有著非常大的傷害。或許這種傷害不會馬上體現出來,但是終究會讓孩子無法避免這種陰影的存在。

特別是近幾年,或者說近幾天,就有一箇中學生的母親在學校走廊上扇了自己兒子一巴掌,就發生了這位中學生跳樓自盡的悲劇。去年在上海的黃浦江面上的徐浦還是盧浦大橋上,以為母親在一邊開車一邊訓斥自己兒子的時候,兒子直接開啟車門,投江自盡的新聞現在還留在我們的腦海之中。

這些個極端的例子,不恰恰證明了家暴對孩子的直接危害嗎?

受到家暴的孩子,他們的怒氣無法消除,就會在其他方面發洩出來,孩子們的發洩方式是我們無法想像的,因為孩子們無法做到向我們成年人一樣關鍵時刻會一瞬間冷靜下來。他們有時候真的會無所顧忌。大家回想一下自己最血氣方剛的年紀,就會理解我這一句話的意義所在。做事情不考慮後果的悲劇,在我們的學生時代已經是屢見不鮮了。

還有一種,比直接發洩出來更加可怕的表現。那就是模仿,這種模仿可能會體現在成年之後的所有人生中。這種傳遞,是一種惡行的延續,摧毀的可能是今後數代子孫。

“為什麼那些人就是無法控制自己,就是冷靜不下來呢?”

“因為他們的腎上腺素水平比一般人高,一點點的挑釁都會讓他們像火藥桶一樣,‘砰’的一下就炸掉了。這就是大孩子的惡果。”

樊登老師上面的這兩句話又從一個科學的角度去解釋了產生的惡果以及原因。無論是科學上的分析,以及我們童年受到過的教育經歷,我想我們都不能理解,為什麼暴力是最愚蠢的教育方式。

“為什麼我們會缺乏安全感”

還有就是下一個問題,常常受到父母恐嚇,訓斥,甚至於棍棒教育的孩子的內心一定是缺乏安全感的。包括我在內,特別是到了中年,我真的是缺乏足夠的安全感。

小的時候,我每每做什麼不太好的事情,或者是被老師批評。我的第一反應就是想“如何躲避父親的責罵和棍棒”,只要能不捱打,我可能會絞盡腦汁去掩飾,去撒謊。我沒有別的目的就是為了不捱打,僅此而已。只要沒有捱打,我的目的就得逞了,我做錯的的事情就當沒有發生過,更加不會有可能去改正。

可是,每天缺乏安全感的我們,是不是真的會按照父母的要求認真學習呢?樊登老師雖然在下面說“會”,但是我覺得,即便會,但是“認真”兩個字一定是談不上的。

“出於對父母真是的愛,出於對自己可能上街要飯的擔心,他會特別乖,於是玩命地學習,成為學霸。”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他損失了最寶貴的東西,那就是他的安全感。”

確實,身邊也有這樣的同學。為了躲避家長的棍棒,學習成績特別好,考上好大學的人也有,雖然不多。但是就像之前幾天分享的東西里面樊登老師說過的那樣,這種人容易失去方向,因為他們的目的非常單純,一旦達成,他們就開始迷茫了。

而且他們一定也是沒有安全感的。

“他們害怕不安全,怕自己即使試圖改變現狀也找不到新的出路,離開現在的舒適區,萬一走投無路了,怎麼辦?”

就像書中所寫,這些沒有安全感的人有可能會頻繁的換工作,甚至於這麼沒有安全感的人格會影響到他未來的家庭。

家庭的環境,家庭的關係,塑造了孩子的某些人格特性以及心理上面的障礙的部分。所以,一個好的家庭關係,對於孩子的成長真的是太重要,太重要。無論是孩子現階段的學習,還是今後進入社會為人處世的方式,甚至於會影響到他自己未來的家庭。

當然,我們每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發生這樣那樣的改變,透過不斷的學習去儘量掩蓋一些自己身上不好的東西,包括我們的這種不安全的感覺,我們依然如此,卻仍然不能輕言放棄,因為我們不能再把一些我們本身就認為不好的東西和習慣,思想,傳遞給我們我條件正在愛著的下一代。

5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所有“熊孩子”背後都有一個“熊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