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媽
編輯\張媽
新手寶媽們在帶寶寶時,寶寶的吃飯問題便是寶媽們的頭等大事。可是當寶寶一歲之前,他們並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
許多家長覺得寶寶一哭就是餓了,於是就喂寶寶,還有一些寶媽認為孩子長得快,長得胖就是表示自己餵養孩子餵養的好,殊不知,如果寶寶發育過快或者太胖也會給寶寶帶來不少麻煩。
過度餵養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危害?也許有許多新手寶媽認為,我擔心寶寶吃不飽,多喂他吃有什麼不對?我們大人吃飽飽的,不是也沒事!為什麼孩子就不行?那就讓我為大家說一說過度餵養會造成什麼危害吧。
導致寶寶消化系統紊亂寶寶如果吃的太多,肯定會加重自身消化器官的工作負擔,寶寶一歲前身體各項器官未發育完全,這樣過度餵養勢必會讓寶寶消化不良,引起寶寶消化系統紊亂。
容易造成寶寶大腦疲勞因為進食過多,勢必會影響到消化道,而消化道進行工作時需要血液和氧氣的供應,這就會導致原本就有限的氧氣與血液從腦部轉移到腸道,腦細胞會出現暫時性缺氧、缺血等症狀,所以孩子吃得越多腸胃所需要的血液便越多,腦供血不足對大腦危害極大。
增加兒童肥胖的危險性其實,早已經有人對於"兒童期肥胖"進行過深入研究,透過研究表明:兒童期肥胖的孩子在成年後很容易患(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癌症)等,所以嬰兒肥胖是不可忽視的一個重大問題,兒童期肥胖更需要引起家長注意。
如何區分寶寶哭鬧究竟是不是餓了?有很多新手寶媽都分不清寶寶大哭到底是什麼原因,下意識的認為寶寶一哭就是餓了要吃奶,殊不知寶寶哭也是有許多原因的,家長們不能寶寶一哭就餵奶,這樣很容易造成過度餵養。
寶寶如果餓了,寶媽喂寶寶他就會一直吃,如果不餓他只會含著將奶嘴頂出來,這就代表寶寶並不是餓了,他只是要便便或者要尿尿。
我們還能透過哪些方面辨別寶寶吃飽了沒有呢?從奶量判斷新生兒的胃容量和餵奶量息息相關,而胃容量又和寶寶的體重有關,一般來說,一個新生兒的一次奶量大概是在40-60毫升為準,一天大概要喂6-8次。
三個月過後,新生兒的奶量就將提升至100毫升左右,所以每次餵奶量大概在80-120毫升,餵奶次數就可以從6-8降低到4-6次。寶寶除了喝奶之外,水也是需要的,大概在兩三次餵奶之間給寶寶喂一次水,每次喂水大概在10毫升左右,水量不宜過多,否則會影響寶寶吃奶。
五個小妙招,教你輕鬆判別寶寶是否吃飽、吃好母乳餵養不可能像奶粉餵養一般可以精確到毫升,而寶寶年紀小又不會告訴媽媽自己是否吃飽,那麼就需要媽媽們細心觀察了,其實寶寶是否吃飽、吃好,都是有跡可循的,五個小妙招教你輕鬆判別寶寶是否吃飽、吃好。
看寶寶的體重和身高一般來說,健康成長的寶寶在0-3個月時每個月體重都會上升1千克,身高增長5釐米左右,這就說明寶寶吃飽吃好了。
如果寶寶檢查的時候,發現體重增長小於每個月1千克的標準,那麼就說明寶寶並沒有吃飽,亦或者是母親的母乳不夠,這個時候就需要為寶寶新增奶粉了,及時就醫聽醫囑也是極好的辦法,體重不增長也可能是餵養方法出現了問題,但是如果寶寶體重增長太快,就證明寶媽喂多了。
看吃奶後的反應我們都知道,寶寶一天要吃6-8次奶,除以一天24小時,也就是說寶寶只要能夠安穩睡上2-3個小時,直到下次吃奶時間到的時候才哭,就證明寶寶已經吃夠了。
如果寶寶長時間不肯鬆開奶嘴,或者將乳頭吐出來後就開始哭鬧,而且每個月體重增長緩慢,就表明寶寶並沒有吃飽。
看寶寶排便量
一般而言, 隨著寶寶年齡增長,他的腸胃功能和消化功能就會隨之增加,寶寶如果吃得多就會拉得多,但是如果寶寶排洩變少就很有可能寶寶出現了便秘的情況。
還有另一種情況就是如果寶寶的大便起泡或者發綠就需要寶媽帶著孩子及時就醫了。
張媽有話說寶寶的飲食可需要寶爸寶媽們好好的研究解決,千萬不能寶寶一哭就餵奶,也別讓寶寶一直吃,吃得多不代表就吃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