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水果,我們就會想到營養豐富。確實,水果含有很多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等,一般寶寶 6 個月左右開始吃輔食後,我們就可以嘗試給他新增水果了,能補充營養、提高免疫力、促進排便。你可別看吃水果是件小事,怎麼給寶寶吃還是有很多講究的。
那寶寶每天大概需要吃多少水果呢?
需要注意的是,圖中右側所標註的水果量只是大概舉例,你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搭配,只要保證總的水果量適當就行。比如一個 2 歲半的寶寶,可以直接吃 1 根香蕉,也可以吃半根香蕉+1/4 個蘋果。吃水果最佳時間,是飯前 or 飯後?給寶寶吃水果,最合適的時間其實既不是飯前,也不是飯後。因為水果中的水分和纖維比較多,飯前吃很容易佔肚子,影響寶寶正餐的攝入。而在飯後,寶寶一般都吃飽了,再吃水果就等於額外增加進食量,加重腸胃負擔。兩餐之間給寶寶吃水果是最合適的,你可以在吃完正餐後 2 小時左右,讓他把水果當點心吃。偶爾在正餐中混入水果也是可以的,比如寶寶剛新增輔食的時候,可以給他做個香蕉土豆泥;等他大一點後,可以先讓他吃蔬菜、主食,最後再吃水果,以免吃了甜甜的水果後,寶寶就抗拒吃口味較淡的蔬菜,導致營養攝入不均衡。水果種類那麼多,吃哪種更好?
給寶寶吃水果,爸爸媽媽最糾結的恐怕就是給他吃什麼水果了。其實,從科學的角度來說,並沒有哪種水果是寶寶絕對不能吃的,而且每種水果所含的營養物質不同,建議每天給寶寶吃至少一種水果。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發現寶寶吃了某種水果後,出現面板起疹子、嘴唇和眼周明顯紅腫、拉肚子等不適表現時,可能是食物過敏。如果確定寶寶對某種食物過敏,可以先停止新增這種食物至少 6 個月,之後再讓他少量嘗試。如果 6 個月之後,寶寶仍舊過敏,就仍需要規避這種食物。水果直接吃還是做成果泥、果汁?
對於剛新增輔食的寶寶,可以直接用勺子刮,或者搗碎、碾壓成果泥給他吃。等寶寶 8 個月左右開始吃手指食物後,可以直接讓他拿著新鮮水果片或水果條吃,鍛鍊他的咀嚼能力和精細動作能力。一些形狀較小的水果,比如荔枝、葡萄、堅果、聖女果等,最好切成小塊或搗碎後再給寶寶吃,避免窒息風險。有的爸爸媽媽會把水果榨成汁給寶寶喝,覺得這樣更方便。但是與完整的果肉相比,果汁中大部分只有糖與水,膳食纖維基本沒有了,維生素、礦物質在加工過程中也會有部分損失。所以,與完整的果肉相比,果汁沒有營養優勢。而且因為果汁的含糖量較高,容易引起寶寶肥胖、長蛀牙。寶寶還可能因為偏愛喝酸酸甜甜的果汁,影響奶類或其他食物的攝入,造成營養不良。因此,如果可以的話,還是讓寶寶直接吃水果吧,不僅可以更好地保留營養,還能鍛鍊他的咀嚼能力,一舉兩得。水果涼涼的,給寶寶吃要加熱嗎?
雖然水果有些涼涼的,但只要洗乾淨,就不會傷害寶寶的胃腸道,可以放心給他吃。涼涼的水果吃進去後,經過口腔和食道時溫度會有所提升,然後才會到達胃部。因此,只要吃的水果量合適,寶寶的腸胃一般是可以承受的。如果你實在不放心,想要加熱下再給寶寶吃,比如隔水加熱、直接蒸熟,也是可以的,並不會破壞所有營養。即使是對溫度非常敏感的維生素 C,加熱後也只會損失很小一部分,絕大多數還是會被保留下來。另外,水果加熱後口感會變軟,一方面有利於寶寶咀嚼、吞嚥和消化,但另一方面口感上也會有比較明顯的變化,主要還是看寶寶能不能接受。水果的吃法、吃的時間,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習慣,關鍵要做到的就是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