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春天孩子最容易生病,不是發燒就是咳嗽,令人頭疼,不過在我看來,最麻煩的其實不是春天,而是冬天。因為孩子在這個季節要麼不生病,一旦生病就沒小事兒,癒合速度非常慢,稍有不慎還得住院。
眾所周知,冬天生病90%都是因為著涼,外界低溫太低,造成一系列連鎖生理反應,那麼問題來了,我們怎麼樣才能避免孩子冬天生病呢?
如何判斷孩子冷不冷?要想解決問題,首先要知道如何發現問題,關於如何判斷孩子冷不冷這件事兒,看似簡單,其實內容還是比較複雜的,否則也不會出現那麼多生病案例。
事實上,媽媽們只需要摸摸孩子三個部位,就能知道他們冷還是不冷:
後頸部位腦袋作為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其敏感度極高,別說十幾度,哪怕只有幾度變化,都會對其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因此,身體為了確保大腦恆溫,血液供給是非常穩定的。
而頸部作為血液傳輸的唯一通道,其溫度自然也會比較恆定,媽媽要是感覺孩子後頸區域非常涼,就得小心了。
這個部位溫度不高,意味著大腦的溫度也不高,試想連如此重要的區域都不暖和,孩子的身體又怎麼可能暖和呢?
順帶提一句,媽媽用手去撫摸孩子後頸部位時,最好事先捂一下,一方面是為了精準度,另一方面是避免過度刺激孩子。
小臉蛋寶寶圓圓的臉蛋是很多人特別喜歡摸的部位,不過媽媽要是發現孩子臉蛋是涼的,就得當心了。
此時媽媽要分析一下,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孩子寒冷的,是衣服穿少了,還是外界環境過低,重點保暖區域沒有防護好。
總而言之,越早解決越好,畢竟這關係到孩子未來的顏值高低,一旦出現意外,有些代價是無法挽回的。
雙腳在中醫上,足部是個非常特殊的區域,腳底板分佈著大大小小60多個穴位,它們直接與五臟六腑相關。
因此,如果孩子腳丫子很冰,說明身上也不是很暖和,不可馬虎。
腳冷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保暖措施不到位,另外一種是本身體寒,前者很好解決,多穿一雙襪子的事情,後者就比較麻煩了。
家長最好帶孩子去醫院體檢一下,不要覺得矯情,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花點小錢防患於未然,這個交換並不算虧本。
加衣服要適量“冷就加衣服唄,這有什麼可說的?”話雖如此,可還是要說一句,給孩子加衣服,不能過於隨意。
加少了起不到保暖效果,加了等於沒加,而加多了也不是什麼好事兒,過冷、過熱都會對孩子的健康造成傷害。
此外,如果汗液無法及時排出,一直不斷積累,乾燥之後會堵塞毛孔,誘發面板問題。
所以說,給孩子加衣服得適量,標準就兩個:溫度與舒適。裹得跟粽子一樣,不僅不美觀,還嚴重阻礙孩子的正常活動,體驗感極差。
除了溫度,衛生也非常重要在這給大家明確一個概念,生病單靠低溫是做不到的,它還需要病原體,也就是細菌或者病毒。
因此,除了保暖之外,我們還得在衛生問題上多關注。比如下面這幾點,都是家長應該做的,可以有效降低孩子生病的機率:
洗手夏天還好,洗手等於降暑,寶寶不反感,水龍頭一開就能洗。可是到了冬天,很多孩子就不太願意洗手了,而家長覺得一直燒熱水也比較麻煩,往往會選擇性無視。
其實洗手是最簡單的一種消毒手段,水流沖洗帶走面板表面大量細菌,再配合洗手液、肥皂等等,基本可以解決80%以上的細菌殘留。
手上乾淨了,不管是吃東西還是啃指甲,都不用再擔心會病從口入,省時省心。
最理想的情況當然是勤洗手,出去玩回家、寫過作業、摸過髒東西之後,都得洗手。如果實在覺得很麻煩,也可以固定在吃東西之前洗手,一次性、集中解決問題。
開窗通風有心媽媽應該不難發現,自從寶寶上了幼兒園,就特別容易生病,尤其是在秋冬低溫季節,這個表現最為明顯。
是幼兒園不衛生嗎?顯然不可能,學校其實有著嚴格的規定,問題一般出在空氣上。
因為外界溫度低,老師為了保暖,一般不會開窗通風,在這種情況下,只要教室裡有一個孩子生病,細菌就會在空氣中蔓延。到時候一個傳染兩個,兩個傳染四個,形成交叉網,無法徹底斷絕。
不管外界溫度有多低,家長白天最好保證3-4小時通風一次,每次15-30分鐘左右。
一方面可以將室內不新鮮的空氣排出,另一方面也能起到殺菌消毒的作用,有效降低空氣中懸浮細菌的數目,避免孩子生病。
適量寒冷也有好處最新研究顯示,適量寒冷反而可以刺激孩子的免疫系統,迫使其進化的更為完善。
國外很多地方都開始流行“吃苦教育模式”,透過適量折磨,鍛鍊孩子的體魄與精氣神,前期是苦了點,不過從長遠角度來看,它確實要比國內現在流行的教育模式更加先進。
當然,先進不等同於適用,因為國內缺乏實際案例,所以我們現在還很難定義這種教育模式是不是真的好用,是否存在不為人知的副作用。
大家如果想要嘗試的話,也不是不行,不過程度一定要輕,一步一步慢慢來,先試驗一段時間,感覺確實有效再繼續。關係到孩子的健康安全,我們半點馬虎都不能有,畢竟萬一出現意外,誰都承擔不起這個責任。
今天我們的所有付出,都是為了孩子光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