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氣質是天生的,但是性格有的是通過後天的生活環境逐漸形成的,對於一個人來說,他的氣質和性格大部分是在童年階段形成的。
長大之後逐漸有了自我認知,可以糾正行為但是性格卻很難改變,尤其是思維方式會一直承襲兒時的特點。
樂觀是一種積極的性格特徵,成功者都會有堅定而又樂觀的心態,這會讓他們即使身處逆境中仍然可以有強大的動力觸底反彈從而積極進取。
樂觀是一種性格傾向,一個人如果有樂觀的品質往往會精神愉快,看到事物比較有利的方面,對事情的發展充滿信心,樂觀的態度是高情商的重要表現。
樂觀的性格在行為上的表現主要就是對不利事件的解釋會與普通人不太相同。
美國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這樣解釋樂觀:
樂觀能讓人對生活中的很多困難產生免疫力,經過他的研究發現,樂觀的人更不容易患上抑鬱症,在學習和工作方面更容易成功。樂觀者的身體比悲觀者更健康,即使孩子天生孩子不具有樂觀的性格,但其實也能通過後天培養出來。在童年階段如果一個孩子經常鬧情緒,其實是不利於身體健康的,在一歲之前他們的思維沒有系統地建立起來,主要體現在對生理需求方面的要求,只要吃飽睡好逗樂就能讓孩子停止哭鬧。
而在一歲之後孩子能夠獨立行走,認識了事物和能夠開始與人交往,多數孩子開始消極情緒減少,積極情緒增加,如果這個時候父母能夠正確引導,合理進行教育孩子就能夠感到快樂。
想要保持孩子始終保持愉快的情緒是形成積極心態的關鍵,家長可以嘗試這樣做:
瞭解孩子情緒和情感的特點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儘管大體上來說孩子的需求不過就是那幾種,但是每個人的情緒特點卻各有不同。
一兩歲的孩子情緒特點具有易變性,俗話說孩子的天三月的臉,一會一變是很正常的,常常會隨著情景的變化而變化。
所以當他們哭鬧的時候最好及時轉移目標,讓孩子注意力變化,這樣情緒就能由陰轉晴。
其次就是幼兒的情緒具有易感性,他們非常容易受到周圍人的感染,也就是周圍人笑他就會跟著笑,周圍人發怒孩子也會變得很消沉。
所以對於年齡越小的孩子,家長就多要用愉快的情緒感染他們,這樣儘管不明原因但孩子也會跟著變得快樂起來。
最後就是幼兒的情緒特點有著衝動性,他們很容易激動,高興大笑,不開心大哭,這是因為這個時期孩子情感調節能力很低,所以在衝動之後很不容易安靜下來。父母要了解孩子的這個特點,不要隨便對孩子發脾氣,更不能輕易打罵,讓他們先嚐試安靜一下,然後再誘導孩子逐漸穩定情緒。
滿足孩子生理需求只有身體健康才能保持情緒愉快,對於年紀小的孩子來說這一點尤為重要,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儘可能地幫助孩子達到他們對吃和睡的需求,要根據年齡特點安排他們有規律的生活,讓孩子不生病或者少生病。
建立親子間親密的情感互動對於孩子來說,性格的形成與外界環境的反饋有著重要的聯絡,父母如果總是在家裡吵架或者遇事就爭論,即使不是針對孩子,他們看在眼裡也會受到感染。
更不要說直接對孩子發脾氣或者冷漠對待,時間長了會影響孩子的情緒正常發展。作為父母要正常地對待孩子的情感,不要讓他們受到心理上的傷害,家庭氣氛要儘可能地和睦安寧,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要融洽。
豐富多彩的生活環境孩子的成長需要全方位的刺激,生活環境也要儘可能地豐富一些,可以更多地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當這些都被滿足的時候,他們的情緒也會變得更加積極樂觀。
充實孩子的遊戲活動,多帶他們旅遊,外出,和不同的人接觸,讓孩子全方位地體會到生活的樂趣,不僅能夠開拓眼界,更重要的是豐富了孩子的內心情感,他們會變得更快樂。
兒童心理學家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注重培養孩子快樂的性格,不僅有利於健康成長,更關鍵地能夠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這一點能讓他們終身受用。
多鼓勵孩子積極互動家長永遠是孩子內心中最重要的人,在快樂情感中,親密的情感互動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家長與孩子之間最早的情感連線,作為父母不僅要加深自己和孩子之間的感情,還要注意孩子與他人之間的積極互動。
放權不管什麼年紀的孩子,都需要得到尊重,因此適當給他們一些決策的權利,有助於孩子快樂性格的養成,因為賦予孩子適當的決策權,孩子會有成就感,這樣內心就會滿足,從而有積極的性格和態度。
而且這樣很有利於讓孩子形成獨立的性格和良好的決策思維能力。
調整心態人生在世難免有不如意的時候,關鍵就在於事件發生之後自己是怎麼想的,要讓孩子明白,適應能力有的時候比能力更重要。
能夠讓孩子很快的從失望中振作起來,在受到挫折的時候能夠為他們提供一線光明。
限制物質慾望有的時候就是心態最大的敵人,對於孩子來說佔有慾是一個大問題,所以父母要儘可能地在小時候適當地限制一下孩子的物質佔有慾,想要什麼就能得到什麼會讓孩子變得自私,從而心態上容易走向極端。
培養廣泛興趣興趣是最好的人生導師,孩子有了興趣就很容易全情投入,家長可以在小時候多讓他們嘗試各種不同選擇。
當然開朗樂觀的態度最基礎的就是家庭的美滿和諧,作為父母要意識到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不然再好的方法也會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