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前段時間,孫儷發了一條微博,讓很多老母親都感同身受,唏噓不已。

“錄音師都表揚我嗓門變大了,有穿透力了……進步這麼大,當媽的應該都懂,還不是這7年帶娃練出來的。”

略帶調侃的話,卻道出了所有老母親的“心酸”:

在與“熊孩子”的過招中,我們都練就了一身“河東獅吼功”。

放暑假了,孩子老在家裡“晃”,開吼的可能性更高了。吼他別再玩iPad,吼他好好吃飯,吼他趕快上床睡覺......

相信很多媽媽都和她一樣,一直在心底告訴自己,不要吼,不能吼,但火氣上來的時候,真的很難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所以,“一言不合就開吼,吼完就後悔”的惡性迴圈,一直在生活中重複“上演”著。

在《@所有人》節目中,演員小陶虹分享了一段自己吼孩子的經歷。

有一次出門前,女兒不小心打翻了牛奶,她衝上去劈頭蓋臉衝女兒吼,「你怎麼回事啊?」

被她這麼一吼,女兒一哆嗦,當即就愣住了,滿眼恐懼地望著她,不說話,甚至連哭都忘了。

小陶虹看到女兒的這個表情後,立馬意識到自己錯了。

怕就怕遇到那種“打不哭罵不語”,把情緒打成靜音的孩子。

對於父母,世界上卻有一種絕望是“吼完了孩子,卻不知道那個不說話的小東西心裡在想什麼”。

相比和父母頂嘴、講道理的孩子,那些被吼後不說話的孩子,才是最讓父母操心和擔憂的。

父母情緒失控的危害有多大

其實,我們對孩子的吼叫和情緒失控,往往比孩子本身的問題更可怕。

這些壞情緒就像病毒一樣,往往會傳染給孩子。他們可能還會以同樣的方式發洩出來。

比如,有的孩子也學會了怒目圓睜、咬牙切齒地向人大吼。

看上去很令人擔心,但我要說這還算好的。

至少,我們還可以根據孩子流露出來的情緒,對他進行及時的引導和安撫,反省自己的問題。

還有一種更令人擔心的狀況:被吼過的孩子,不哭不鬧、沉默不說話,甚至假裝沒聽到、沒看到。

我們無從知道他心裡到底在想什麼,難道真的是對大人的吼叫毫不在意嗎?

當然不是!

可能因為害怕。當大人怒吼時,他也想哭泣或發脾氣,但他害怕如果表現出不滿和反抗,會遭遇更加嚴厲的責罵和批評。

可能已經麻木。剛開始時,他也會疑惑,一次次被吼,是不是因為我不夠好?但反覆的因果分析、自我追問之後,找不到答案,大人也依然在咆哮。慢慢地,習慣性的隱忍和壓抑,就變成了麻木。

可能想逃避。大人發火時的樣子是猙獰的,言語是刺耳的。不管自己是對還是錯,他都不想再爭辯,只希望這場暴風雨趕緊過去。久而久之,孩子有了“鴕鳥心態”,消極面對以後的壓力和問題。

所以,被吼後不說話的孩子更讓人擔憂。

你看不到他的真實想法,你不知道在他看似平靜的表面上,內心是否已經卷起了驚濤駭浪。

長期被吼的孩子很容易出現以下狀況:

自卑、缺少自信,長期處於自我否定的惡性迴圈中智力水平受損,記憶力下降,注意力無法集中耳濡目染之下,情緒控制能力較弱

那些長期被吼後不說話的孩子,內心裡住著一隻叫“恐懼”的怪獸,時刻提醒自己:所有的過去造就了現在的我,沒有人看得見我,也沒有人想要我,我彷彿什麼也不是。

愛之深,責之切,做父母的誰也避免不了吼孩子,如果孩子打不哭罵不語,我們就應該提高警惕了。

應該如何做,才能“解救”那個受傷孩子呢?

每個人內心深處都住著一個完美小孩,我們試圖照著這個標準,來教育自己的孩子,讓他按照自己心中的那個樣子生活成長。吼孩子,其實是父母對自身的一種不接納。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只能是他自己,而不是我們的複製品,更不可能長成父母想要的樣子。

請接納不完美的自己,也接納孩子的不完美。

和孩子和解,和心中的那個小孩和解,做個不吼不叫的文明人。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南風效應”:

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吹出了刺骨的冷風,行人因為害怕寒冷,所以裹緊了大衣;而南風吹出了柔和的微風,行人覺得很溫暖,便解開了大衣。

教育孩子也是一樣:

請用春風化雨般的溫柔,潤物於無聲!

給他愛,給他力量,給他信心,你會發現南風雖然柔和無力,卻能化為繞指柔,讓孩子在風中起舞!

72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家長必看!零食全都是垃圾嗎?這些零食孩子吃了反而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