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惡魔
哈嘍大家好,今天是可可愛愛的惡魔呀。
我們家樓上今天又開始打孩子了。
哭聲、叫罵聲、摔東西的聲音震的我們睡不著覺。
其實很想上去找那對家長商量一下,但是真的不敢,就放棄了。
說真的,這種教育方式真扯淡。
孩子不寫作業,打一頓;
孩子玩遊戲,打一頓;
孩子回來晚了,打一頓。
一頓一頓又一頓,孩子沒長進,家長勁兒大了不少。
真是服了,今天就說說教育問題吧。
如果孩子叛逆怎麼辦?
“打一頓就好了”這是我聽到和見到最多的答案。
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的叛逆期,總是自主的將這種錯誤歸結在孩子身上,甚至覺得這一切都是孩子的性格問題。
但事實上這種做法是非常錯誤的,因為有可能孩子的叛逆,是跟父母有直接關係的。
很多父母都不懂,孩子總是憑藉自己的力量維持家庭的平衡,只不過這種力量會以自我為中心出現短暫的紕漏。
好的教育是引導不是打罵
叛逆是每個孩子都會遇到的問題,但很讓人疑惑的是,有的家庭能輕鬆化解孩子和父母之間的矛盾,但是有的家庭,卻總是在雞飛狗跳中前行。
鄧超雖然現在已經成為娛樂圈的前輩,但是在青春期,他也曾是問題少年。
他出生於一個重組家庭,雖然小時候體育成績很好,但上初中後,他開始逃課、打架、染髮甚至是打耳洞,變成了老師們口中沒辦法管教的孩子。
因為在家長心裡,孩子只有讀書才能有出路,於是對他嚴加管教,但是鄧超不吃這一套,反而是正常過後選擇了離家出走。
為了生計,鄧超在廣東打工,每個月不到一千塊的收入他很滿意,因為那個時候,只要離開父母就是最美好的生活,考大學也變得不重要了。
父母幾經周折找到鄧超後,他不忍心看到父母失望的神情,便跟著回家了。
年少的叛逆,就是跟父母擰著來,抬槓更是證明自己長大了標誌,但很顯然,這種做法並不正確,但孩子不懂。
鄧超爸爸察覺到了這種教育方式有誤,因為家庭中任何一個成員出現了問題,都不可能僅僅是這個人的問題。
把批評和責怪轉換成誇獎和引導讓鄧超和父母化解雙方的矛盾。
鄧超爸爸覺得鄧超是有一些舞蹈天賦的,放棄跳舞真的可惜,決定讓他報考中戲,但是直接命令可能會適得其反,於是鄧超爸爸用讚揚的方式勸他。
“我覺得你可以。”
“你可以試試呀,不行就算了,但我還是覺得你可以。”
剛開始鄧超覺得爸爸簡直是白日做夢,但是扛不住爸爸的軟磨硬泡,於是決定試一試。
這一試,便成就了鄧超。
這種”軟“的方式不僅讓他成功渡過了叛逆期,還幫他找到了人生方向,考上中戲的鄧超終於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也肯定了父親的目光遠大和自己當初的鼠目寸光。
父母和孩子之間不應該只是管教與被管教的關係,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定性,學會運用不同的方式引導孩子比濫用暴力和責罵更有用。
叛逆可能是為了爭奪關注
有很多孩子,叛逆、屢教不改甚至變本加厲,都是為了博取關注獲得更多的愛。
千語是一個三年級的小姑娘,平時看起來純良無害,但叛逆起來真的無人能及。
上課的時候,她會突然之間站起來唱歌,然後被叫到辦公室批評教育;
下課的時候,她會欺負別的小朋友,讓對方去向老師告狀;
放學不回家,反而是在學校裡亂晃,然後被老師送回家。
因為搗亂的次數太多,經常被叫家長,但她父母卻很少來,只是外婆經常出現在學校。
千語的班主任發現她每次都是變本加厲,絲毫沒有悔過之心,便覺得奇怪,因為孩子的天性不該如此。
有一次,班主任想跟千語好好聊一聊,但是因為她的年齡還太小,談話的方式不合適,便帶她去了遊樂園。
只是這次遊樂園之行讓班主任看到了事情的真相。
到了遊樂園的千語一點都開心,反而是情緒低落一句話都不說。
千語看著遠處的小朋友,眼裡含著淚,強忍著不哭出來。
班主任試探性地問:”你是想媽媽了麼?“
千語倔強地說:”我才不想,她又不愛我,我為什麼想她。“
班主任察覺到了她的敏感,也從她外婆嘴裡知道,她爸媽沒時間來學校是因為她有雙胞胎弟弟,父母都沒時間管她。
但是所有人都不知道,這件事對小千語造成了這麼大的傷害。
老師說:”你犯錯就是為了讓老師叫家長,然後讓爸爸媽媽管你是不是?”
千語低著頭,說了一句:”爸爸媽媽不愛我,更愛弟弟們。“
老師明白了千語的行為是有原因的,於是決定家訪找她父母聊一聊。
千語的父母在此之前沒有認識到自己對小兒子們的過度關注引起了老大的難過,短暫的溝通後,千語的父母也決定改善自己。
會陪千語做作業、複習功課,還會每天帶著小兒子們一起陪千語去樓下遛彎。
不會再忽視她,也學會了彼此談心。
漸漸的,感受到愛的千語也很少透過犯錯來獲取關注,反而是每天都開開心心,變得越來越陽光。
家長是孩子獲取愛的重要途徑,如果缺少愛的交流和陪伴,會讓感情流失也會讓孩子的心理出現缺愛的逆反表現。
你以為的教育問題可能是婚姻問題
很多時候夫妻雙方不和諧也會讓孩子產生嚴重的逆反表現。
看過一本書,叫《熱鍋上的家庭》。
這本書講的是一個看似幸福的五口之家,大女兒嚴重叛逆甚至出現自殺現象,父母無能為力只能求助心理醫生的事情。
診斷剛開始,這對父母就開始控訴大女兒不守規矩,半夜不回家還會離家出走。
但是透過心理醫生的深挖,竟然在孩子身上看到了這對夫妻的矛盾。
受原生家庭的影響,妻子只會透過吼叫的方式教育孩子,而丈夫存在的意義不是調和矛盾而是偏袒其中一方加深爭執。
這個女兒很聰明,她很清楚如何讓利用父親來反抗母親,逃脫責罵。
她也是透過這種方式讓父母發洩前段時間積壓了很久的矛盾。
但這對夫妻總是生活在自己的觀念裡,從沒有關注過孩子產生逆反的原因。
透過心理醫生的開解,這對夫妻認識到了是他們之間存在的問題才讓女兒的成長出現了問題。
這場家庭戰爭,不是女兒一個人的錯,而是爸爸、媽媽、女兒三個人的問題。
《熱鍋上的家庭》中寫道:
父母在感情上相互疏離,在極端的孤獨之下,連累孩子也介入於他們的挫敗的情緒之中。當這些孩子在困擾中長大成人後,也會不自覺地重蹈上一代的覆轍。
孩子的問題隱藏的往往是是夫妻關係中盤根錯節的矛盾。
長期的家庭爭吵會成為逃避責任的藉口,夫妻沒有發洩的出口,很容易拿孩子撒氣。
長此以往,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學不會愛的表達,最終的結果就是孩子叛逆,家庭不和。
那些你認為是教育的問題,其實是婚姻問題;而婚姻問題,最後卻演變成了孩子的人格成長問題。
已經確認了家庭的矛盾根本是夫妻關係,這對夫妻開始改變了相處模式,學會互相傾訴,孩子也逐漸學會了接受愛和表達愛。
在和諧的家庭關係中,曾經叛逆的女兒成功考上了大學,夫妻關係也變得和諧了。
我相信大部分家長都很愛自己的孩子,但有時候家長也是第一次做爸爸媽媽,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完美。
所以學會和孩子一起成長就變得非常重要。
沒有天生的壞孩子,不要等到孩子的叛逆無法逆轉再思考自己是不是做錯了。
一起成長,才是父母和孩子之間較為良好相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