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對待孩子也是一樣的。”
很多人都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只有幾歲的小男孩攢錢向爸爸買時間,希望整天工作的爸爸能夠陪伴自己一會兒。
這個故事感動了無數人,也讓很多父母開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父母不陪孩子吃飯卻陪客戶吃飯,父母一天十幾個小時待在辦公室而不回家,父母雙眼緊盯著生意,而不看孩子一眼。
當孩子要求關注的時候,父母就會十分不耐煩甚至生氣,他們大聲對孩子吼叫:“我這麼辛苦還不是為了你!”
這個小故事引起了我的反思,我想問一下孩子到底需要的是什麼?
聽過太多從小依附關係的物件不是媽媽而是爺爺、奶奶或其它長輩的故事,這些長輩絕對能夠做到給孫子、孫女們滿滿的愛以及那難以忘懷的童年,他們同樣讓孩子擁有了良好的習慣與品格。
但當有朝一日回到爸媽身邊時,孩子是否還可以自在地和爸媽生活、交流時,還是總默默地在心底留了一個你們不可侵犯的位置。
給這些當初義無反顧愛著他們的長輩,這可能是做爸媽的永遠不會知道也無法取代的,你虧欠孩子 孩子是一定會要回來的!
每一個父母都應該思考甚至是去反思,當父母對孩子的愛用金錢禮物來衡量的時候,對孩子來說是不公平的。
我們都不否認物質對生活的重要性,也不會懷疑父母對孩子的愛。
可是,可曾想過,當你把大把的鈔票拿給孩子的時候,可曾看見孩子呆滯孤獨的眼神?孩子真的是需要錢嗎?
甚至當孩子憤怒地對你說“你根本不關心我”時,你才意識到孩子和你的疏遠嗎?可曾發現自己所提供的與孩子所希望的是全然不同的?
英國教育家夏洛特·梅森說:“很多父母總是終日奔忙,從來無暇顧及孩子。當他們終於有一天想要好好關心孩子的時候,發現竟然無法與孩子進行溝通,父母對於孩子來說已經變得無足輕重。”
給孩子最好的成長禮物就是家人的陪伴,要和孩子去交流溝通。
陪伴孩子,不僅是要了解孩子目前的身體以及生活學習狀況,更是對孩子的一種關注。
營造溫馨氛圍 為孩子營造一個溫暖和諧的的家庭氛圍,在生活環境中,幫助孩子找玩伴,可以多帶孩子外出遊玩,接觸生活中、大自然中的人、事、物,開闊眼界,豐富經驗,增長見識。
家長要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克服自卑,不能苛求孩子,家長對孩子的要求也要適當,應該與孩子實際的能力和水平相適應。
而父母也要多給孩子陪伴,在孩子面前表現出自信正能量,多給孩子陪伴和關心。
陪伴孩子其次要做孩子的忠實聽眾,讓孩子知道自己是被重視和被關懷的。每天下班後,多問問孩子一天的情況,吃飯的時候和孩子聊聊天,平凡的幸福才是最可貴的。
不過,家長對孩子的愛要適度,不要過度的依賴孩子。孩子也是需要自己的空間的,也有自己的時間,可是,有的家長卻全權包辦,他們為孩子定時,什麼時間該起床,什麼時間該上學,什麼時間該睡覺。
這樣沉重的愛也同樣會引起適得其反的作用,就像是一個孩子說過這樣的話“你們對我的愛太沉重了,我感覺自己總是在被你們監視,這都快讓我喘不過氣來了”。
陪伴家長做到了不遺餘力,但仍然不是事與願違。
而家長也要知道,陪伴並不是監視,孩子們不需要時時刻刻的關注,他們也同樣需要適當的放手,陪伴應該是一種善解人意的行為。
同時,陪伴也不是時間和行動上的同步一致,而是心靈上的一種相同默契。父母要體會孩子對陪伴的需求,也萬萬不可忽視掌握好陪伴的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