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六十點的商場門口,人流比平常要多很多,大多數是帶著小孩的年輕父母,有的是母親背挎著卡通小書包,有的是父親揹著,後邊跟著一個個小皮蟲,不情不願地跟在後面,看到商場裡琳琅滿目的玩具時,忍不住停下來腳步,不由自主的走向心儀的玩具,卻被父母拽了過去,就好像自己孩子面對的是毒蟲猛獸一樣,輕聲的呵斥聲時高時低,孩子嘟囔著嘴巴,想要擺脫父母的束縛,可是無論怎麼用力都掙脫不了父母的“魔掌”。
四樓幼培中心的各個門面,擠滿了人,小孩嬉笑打鬧的聲音,是整個樓層的主旋律,二樓右邊是藝術類的興趣課堂,有兒童舞蹈、繪畫、鋼琴、書法等等;左邊就品類多了,有跆拳道、國學、英語、演講等。
在跆拳道培訓教室的門口,一個虎頭虎腦的小傢伙,跟在跟自己的媽媽慪氣呢,一個勁的嚷嚷:我不想去學鋼琴,我只想去學習跆拳道;對於孩子的行為,媽媽有些無奈:我們先去學鋼琴,等會再來練跆拳道。無論怎麼說,小傢伙就是不聽,眼睛不時地朝跆拳道門裡看去。
旁邊有幾名家長圍在一起,探討著孩子之間的教育問題,無一例外,全都是在講給孩子又報了什麼班,幾點去上什麼課,總是一整天的時間,都安排的滿滿的。
就跟劉瑜教授在談孩子教育當中講的那樣,她的女兒,正在勢不可擋的成為一個普通人;她的說法並不是沒有道理的,現在這個時代,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不在少數,他們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的決心有多高,各種各樣的興趣培訓班,一個接著一個,就怕落下什麼,影響孩子的成長,他們完全不顧孩子的興趣點在哪裡,用強勁填鴨的方式,讓孩子被動的接受,這樣的結果就是孩子們越來越厭惡學習,把學習當做給父母交代的任務啦。
還有一點就是,所有的孩子都報名參加了興趣培訓班,但是一個人的精力十分有限,有限的精力去了解一門技藝是比較簡單,但是要深耕其中是特別困難,結果就是所有的東西,都是懂而不精,,你知道的我也知道,你不知道的我也不知道,培訓來培訓去,最終的結果就是大家都站在同一條終點線上——普通人,不是嗎?
更多的時候,我們是把自己的想法和喜好,強加在孩子頭上,這些想法和喜好,完全代表個人色彩,是自己年輕時留下的遺憾,不想在孩子身上重新上演,我們這不是在培養孩子,而是把孩子當做了實現自己夢想延續的工具而已。
所有的事情,我們都在替孩子做決定,還自我安慰到:孩子不懂事,我替他做決定,我只能這樣說,你替孩子做的每一個決定,只能推著孩子一步步靠近普通人的行列;因為你自己本身就是普通人,你自己的想法和喜好培養出來的孩子,能成為社會的精英嗎?
無憂無慮的年紀,就得承擔起父輩的希望,沒有了愉快的童年,沒有了自己的喜好和熱愛,走的是我們延伸出來的社會認知,也沒有了自我思考的能力。
我們並不是說不能培養孩子,而是要找到孩子的興趣點,然後把學習變成一種愉快的事情,朝著一個方向走下去,在他尋找興趣點的時候,父母只需要做出輔助功能,為孩子的興趣點買單就可以了。
本來孩子翱翔的天空是藍圖,他們有著一對可以自由飛翔的翅膀,隨時準備展翅高飛,你卻忽然衝過去,剪掉了可以飛翔的翅膀,然後告誡孩子們,要學會開飛機的能力,然後在天空中飛翔,你這是在不餘遺力的毀掉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