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閱讀對於父母來說一定不陌生。我們常常會抱著孩子,或者跟孩子一起坐著,拿著一本故事書或者圖畫書,給寶寶講故事。這是親子間最溫馨、最能傳達愛意的時刻。
很多媽媽說,和寶寶一起閱讀,誰都會,可是,你知道嗎?如果你在享受閱讀的同時,多一點啟發,多一點耐心,多一點引導,寶寶的自我調節能力將會在甜蜜的親子閱讀中得到很大的發展呢!親子閱讀時的對話有益於寶寶語言的發展、閱讀習慣的養成和執行功能的發揮,你將培養出一個懂得換位思考、通情達理、有創造力的寶寶。
Tip:自我調節(其中包括執行功能技能)是對思維、行動和情緒有意識的調控。這些技能可以幫助孩子更有目標、更深入地對不同情況做出迴應,從而使他們的行為少一些衝動,多一些思考。學前階段正是這些技能得以快速發展的時候,而培養孩子的自我調節能力,與孩子一起閱讀特別重要。
多一點開放式的提問提問能夠引導孩子理解每個人物行為背後的“原因”,可以幫助孩子提高執行功能的各種技能,更好地感受他人的情感,理解與自己不同的看法。
>>試試看這些方法
●當和孩子一起閱讀或聽故事時,可以問他一些開放式的問題,例如,“你覺得然後會發生什麼事呢?”
●鼓勵孩子觀察圖畫推測故事人物的情緒。年紀小的孩子可能只會用一兩個字來回答問題,稍大些的孩子可能會開始複述故事,甚至會自己問問題,比如:“她在哭。她為什麼會傷心呢?”
●有的孩子可能需要提示:“你說這個小女孩會有什麼感受呢?是啊,她感到很失望。為什麼你覺得她很失望呢?”
●在和孩子一起閱讀的過程中,家長可以說出簡單情感(高興、悲傷、害怕)和複雜的情感(嫉妒、擔憂、驚訝)的名稱。當孩子學著用描述性詞語形容諸如不順心、驕傲和失望等情感時,他們就能夠自如地識別和說出自己的情感名稱。因此他們會更善於了解和捕捉自己的情感狀態,區別對待不同的情況,而不是憑一時衝動。
多一點對圖片的探索鼓勵孩子觀察圖書的封面,猜猜書中故事的內容。這樣的探索能夠幫助孩子觀察並複述故事細節,擴充套件話題,留意畫中肢體語言,表達對故事人物的感受和理解。
>>試試看這些方法
●讀故事時,用手指著圖片,說出不同物品的名稱。
●年幼的孩子也許只會盯著圖片看或者問很簡單的問題,例如“狗狗在哪兒?”他們往往需要大人提示才能複述故事裡的細節。
●年齡大點的學齡前兒童往往會做出“閱讀”的樣子來,可能會瀏覽著圖片,甚至開始編故事。比方說,一個孩子看見一幅火車圖,然後就開始講這列火車正開向哪裡。
●家長可以用描述性詞語,借孩子的話生成新的話題,討論每頁上的圖畫。如果一張圖上畫著兩個小男孩在玩耍,家長可以說,“你看操場上的這兩個小男孩,只有一架鞦韆。他們會怎麼辦?”如果孩子說,“輪流蕩鞦韆”,你可以用他的話擴充套件話題:“對啊,他們可以輪流推鞦韆。”
●用詞語描述圖片可以幫助孩子把文字和圖片聯絡在一起。家長也可以跟著孩子的興趣走,哪怕他的話跟故事本身沒關係。例如,看到畫中操場上的兩個小男孩,可以討論好朋友的含義。
●看圖說話時也可以提醒孩子去留意畫中肢體語言,說說故事裡的人物有什麼樣的感受。
多一點角色扮演的遊戲跟孩子一起把故事演出來是特別有用的方法。在角色扮演過程中,孩子學會從他人的角度看問題,靈活思考,即用新的方式看待特定情況,解決問題。孩子考慮把故事表演出來的過程也是增強自己的計劃能力的過程。儘管年齡小的孩子不一定能記住故事的全部內容,但是年齡大一些的孩子已經能表演或按正確的順序來複述故事了。
>>試試看這些方法
●家裡面的日常用品可用來激發孩子的想象力,比方說空紙盒和各種布料可用做道具和表演服裝。
●當孩子在裝扮遊戲中把日常用品當成其他東西時,他們實際上正在運用創造力解決問題,例如,把大紙盒變成一座城堡。
●大人和孩子輪流扮演故事裡的不同角色。每當孩子“飾演”一個新角色時,他也是在以另一種角度看世界,從中理解他人的情感,獲得通情達理的能力。
多一點與自己生活經驗的聯絡幫助孩子把故事主題、事件或情境與他自己的生活經驗聯絡起來,這樣做可以幫助孩子增強短期記憶能力,在心中同時思考相關的資訊和自己的經驗;可以使孩子把自己的生活與書中故事人物的生活聯絡起來;還能促進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和自我反思能力的提高。
最後,這樣做能為你的孩子提供許多機會,在分享和陳述自己的想法同時也去傾聽別人的想法。一起閱讀時學會輪流發言,邊等待發言機會,邊傾聽別人的話,有助於孩子抑制衝動反應,培養耐心和自控力。
>>試試看這些方法
●你可以問孩子:“如果你是故事裡的某某,你會怎麼做呢?你覺得你會怎麼解決這個問題?你有過和他相同的感受嗎?”
●講完故事,可以接著和孩子聊,想象不同的故事結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