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勇的媽媽是個暴脾氣,一直沒能找到和孩子和平相處的完美方式,因此小勇的教育、學習上面一直都是爸爸在管。有回小勇爸爸出差,小勇不得不和媽媽獨自待在一塊兒,由於缺少和媽媽的接觸,小勇在媽媽面前一直畏手畏腳的,怕惹媽媽生氣。
晚上小勇媽媽帶小勇去超市裡採購生活用品,貪玩的小勇站在一個玩具貨架前一動不動,既想要玩具又怕被媽媽責怪不懂事。可小勇實在是太想要那個玩具了,所以最後還是向媽媽開口要了。沒想到媽媽開口就是一頓責罵,指責孩子不懂事,並威脅孩子再不回家就不要他了!
經過這麼一回事兒,小勇與媽媽的關係徹底僵化,父母們可能還沒意識到,讓親子關係漸行漸遠的,不僅是缺少溝通,更有父母習慣表現的大人行為,威脅、恐嚇孩子,透過讓孩子產生對自己的恐懼感而達到自己目的。
別讓孩子感到害怕
孩子與父母之間有著天生的情感紐帶,這份親密關係是不需要父母通過後天的行為取悅孩子再達到的。前不久我在網上看到這樣一段話“孩子對父母的愛往往比父母對孩子的愛單純多了,他們不會對父母有著超出他們能力範圍的期望,更不會指責父母讓自己失望。”
家長對與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雖然並不用付出多大努力,但也不應該理所當然地認為孩子的生命由自己創造,自己可以任憑心意地主宰孩子。身為家長,我們又怎麼忍心透過言語的威脅、傷害,從而達到讓孩子聽命於自己的目的呢?
孩子不是你宣洩壓力的工具
有時,甚至是經常性地,家長習慣將自己由於在工作、生活上的不順而產生的怒火宣洩在孩子身上。家長不僅沒有承擔自己應有的教養責任,反而將成年人的壓力分給孩子承擔,讓孩子在悶悶不樂的沮喪中度過童年。
有一個親子的綜藝節目中,孩子面對鏡頭說希望自己的家長能夠對自己多笑一笑,少一點抱怨和斥責,而多一點鼓勵與誇獎。這一幕未免令人心酸。
應從其他途徑獲得孩子對父母的尊敬
長透過語言上的暴力,沒有給孩子造成任何身體傷害,不用對孩子產生愧疚,而可以讓孩子輕易地在自己的怒吼中服從自己,表面上家長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實際上卻是教育無能的表現。當一個成年人對自己的孩子尚且不能用和平手段獲取他的尊敬,又要怎麼讓別人對他尊敬呢?
家長們使孩子們對自己產生恐懼、畏懼感,有時是故意而為之,有時卻是無心之失。然而兩者的行為卻都讓孩子感到害怕,他們害怕的不僅是喜怒不定的父母,更是父母所代表的整個外在世界,這對孩子好奇心、探索能力、獨立能力的培養是非常不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