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寶寶在剛出生0到3歲時是敏感期,敏感期是指0到3歲的成長過程,寶寶在受到大腦驅使,重複學習跟媽媽互動和學習動作,學習能力也很強,敏感期分為這幾種,依戀形成的敏感期,口腔敏感期,動作敏感期,模仿敏感期,語言敏感期,觸控敏感期,執拗敏感期,數字敏感期,圖畫敏感期,情感敏感期等等。

一、寶媽要注意三歲前的敏感期觀察遵循寶寶天性,讓寶寶自由發展有很多家長,把孩子在0到3歲敏感期的一些表現,當成是不聽話的行為,還會訓斥孩子,這樣做會違背了孩子的天性,造成孩子的心理陰影。

寶寶口腔敏感期孩子到一歲多的時候,正好是寶寶的口腔敏感期,寶寶總是喜歡把手放進嘴裡吸允,媽媽反對也沒用,可能很多人覺得這種行為不乾淨,會訓斥寶寶的這種行為,這樣也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這個階段的寶寶,是依靠口腔去探索周圍的東西的,媽媽最好可以提供不同的東西,讓孩子去吸允,自由用口腔去探索事物,媽媽保證這些東西乾淨就可以了。

但是這種行為隨著孩子慢慢長大,還是要正確的去引導孩子,不然會造成有些寶寶上了幼兒園小學,仍然改不掉吸允手指這種壞習慣,甚至養成一些不良的習慣,比如愛吐口水、罵髒話、吃零食這些不好的習慣,都是與口腔敏感期關係的。

肢體動作敏感期寶寶動作敏感期和口腔敏感期基本同時出現,這個時候寶寶喜歡用手扔東西,摳東西甚至動手打人,其實從肢體敏感期來說,是孩子在進行手臂運動的練習,這時腿部敏感期也會出現,寶寶會喜歡站立或者扶著牆走路。

東西歸屬權敏感期在寶寶到了兩歲多的時候,已經進入了東西歸屬權敏感期,經常會說這個東西是我的,那個東西是我的,這個時候寶寶,會出現不肯跟別人分享東西這個行為,連媽媽都不會給,這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寶寶護食護玩具護東西。

爸爸媽媽不要認為,這是孩子自私的表現,非要把孩子這個行為給改掉,其實這是寶寶在進行物權歸屬的練習,透過這些東西,寶寶來確認歸屬權,保護與他有關的物品。

物權敏感期這個行為,差不多要持續三四個月左右,不過孩子的情況需要家長多觀察,如果孩子在表現特別想要時,也不要跟孩子較真順著她就可以了,隨著孩子慢慢長大。

再正確引導孩子,把自己的東西分享給小朋友,小朋友也會分享他的給你,引導需要有耐心,不要太著急強迫寶寶,這樣重複幾次後,寶寶就會知道分給別人的東西,還會還回來的,他也可以玩一下別人的東西,慢慢她就願意跟別人分享了,一般分享行為在三週歲左右。

注意首先,寶寶如果在物權意識確認期的時候,大人千萬不要去逗弄孩子,去搶孩子手裡的東西,讓他哇哇大哭,然後再笑他說你真小氣,這樣的行為是不可取的。

再就是,如果孩子想分享自己的東西,把吃的或者玩的分享給我們的時候,媽媽切記不要拒絕,要開心的接受誇讚寶寶,這樣寶寶會很開心,喜歡跟別人分享,記得不要拒絕孩子分享給你的東西,讓孩子感覺會很失望,孩子體會了失望的感覺就不願意再分享了。

二、寶寶三歲之前不要教寶寶在三歲之前是很重要的一個時期,這時候不需要讓孩子學習太多的知識,心理成長才是最重要的,有一個健康的心靈才會幸福,不要過早的去教孩子學習知識,引起孩子的牴觸情緒,以後會造成厭學。

還有這個時期的孩子切記不要溺愛,不要總讓孩子吃獨食,可以引導孩子跟媽媽分享跟小朋友分享,不要什麼都幫他做,一手包辦,不顧慮孩子的感受,這樣也是不尊重孩子,以後會培養出一個心理不健康,無法獨立的孩子。其實教孩子和示範給孩子看,是有差別的,育兒專家提示,切記不要什麼都教孩子,要正確的引導示範。

比如:當家裡來了客人,跟寶寶打招呼的時候,寶寶卻沒有任何的反應,也沒有迴應,爸爸媽媽這個時候,都會催著寶寶,叫阿姨呀,叫叔叔,你怎麼能不叫呢?這樣就是教孩子,會教給孩子很大的壓力。

甚至有的寶媽還指責寶寶,其實媽媽只要模仿孩子的口氣迴應一下即可,說阿姨好或者阿姨再見等等,這就是示範,反覆幾次,寶寶以後就會自主打招呼了,而不是不顧孩子想法硬教。

一般寶寶在大約18個月左右的時候,就開始自己穿鞋子了,但是孩子會經常穿反,很多家長就會說左右都穿錯了,左右錯了?以寶寶的理解能力來說,是沒有錯的,告訴他錯了之後,他反而會更緊張了,如果加上訓斥寶寶壓力也大,媽媽為什麼這麼生氣,其實家長只要耐心的跟孩子講解示範,告訴寶寶兩隻鞋子換一下就好了。

你這樣去教寶寶,孩子是聽不懂的,還不如直接去示範,這樣重複示範幾次之後,孩子就不會穿反鞋子了。

寶寶在玩玩具的時候,寶媽也要放慢速度做示範,給寶寶反覆展示幾次,再給寶寶自己時間和機會,讓他自己去調整,不要去打擾他,在他做錯的時候,記得不要訓斥,要耐心的講解。

切記千萬不要大聲吼孩子,或去批評孩子,我們要做的是耐心地觀察,孩子自己會做調整,如果一切都是大人教的,沒有正確的引導,孩子的自我學習能力就會很差。

三、寶寶爬爬更健康,為走路做鋪墊現在很多家長都給寶寶用學步車,其實對寶寶的健康沒有好處,一定先讓孩子學會爬,先要克服心理障礙,掌握身體平衡,輕輕鬆鬆就可以學會走路,如果一直靠學步車,孩子克服心裡的障礙去學走路很難,所以很多寶媽發現,自己家的孩子在用學步車學走路,反而走路學的更慢。

還有一些寶寶習慣了,在學步車裡踮著腳滑行,學習走路的時候,也喜歡踮著腳,爸爸媽媽要花費很長的時間,讓寶寶改掉這個壞習慣,在學步車裡面,孩子的爬行機會也會很少。

其實育兒專家說過,人類一定要先學會爬,再學會走路,才是更健康的,不會爬的孩子,身體協調性也不好,會影響孩子的前庭神經發育不好,影響生活和運動,也會影響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處理孩子哭鬧要學會理解孩子們的哭泣是需要我們耐心去感受的,正確的處理孩子的哭鬧,也是建立一個好的性格關鍵,喜,怒,哀,樂,恐懼這些都是人類正常的一個情緒表現,我們也是特別喜歡高興的事情,不喜歡成天哭哭啼啼的會覺得很煩。

在寶寶哭鬧的時候,媽媽需要耐心的去感受,去擁抱撫摸孩子的後背,切記不要一味的說什麼不要哭,不要哭,這個是一個錯誤的做法。媽媽可以這樣說,寶寶媽媽知道,剛才這件事讓你很難過,媽媽懂媽媽理解。

如果孩子摔跤了,媽媽可以撫摸著後背安撫寶寶,寶貝,媽媽知道,你摔了一下一定很疼,是不是還有一點點嚇到了。

在寶寶聽到我們理解他的情緒,接受他的傷心,寶寶自己就會調整他的情緒了。

還有一句話,也很重要,媽媽知道你不開心,這句話對寶寶來說很重要,媽媽這樣一說,他就會覺得,媽媽可以感受到他的情緒,寶寶也會很快開心起來。

還可以這樣說,媽媽愛你,媽媽知道的,媽媽理解你,再配合深呼吸,正確引導孩子,告訴孩子把不高興的心情撥出去就好了。

如果媽媽可以做好這些,孩子的眼淚可能還沒有擦乾,就去找自己的小夥伴玩了,這個方法,我用過很多次效果很好,但也有人笑我,孩子這麼小根本就聽不懂,感覺很可笑,其實孩子要的不是哄,而是讓我們感受到他的悲傷,共情產生的效果。

尤其是家裡有小男孩的,爸爸媽媽會經常說,男子漢哭什麼,羞不羞?這個時候是男孩子在是兒童時期釋放情緒的時候,常常被大人反對,長大以後,男孩子也不知道怎樣才能釋放自己的情緒,對喜歡也不知道怎麼表達,所以很多丈夫說一聲,我愛你真的很難,相信很多寶媽都有同感,也就是說這樣的男孩子,在婚姻裡,根本沒辦法與妻子進行一個好的溝通,也會影響婚姻。

所以爸爸媽媽一定不要阻止小男孩的哭泣,不要跟孩子說哭泣,是一件很丟臉的事兒,要接受孩子的悲傷,感受孩子的難過,讓孩子還是兒童的時候學會釋放。

五、孩子打人怎麼辦?孩子在兩歲到三歲左右的時候,會出現攻擊行為,經常會出現打人的現象,媽媽記得不要說,不要打人,你怎麼又打人了?這些是沒有用的,孩子反而以為這個行為,可以引起爸爸媽媽和所有人的注意,所以越喜歡打人這個動作。

其實這個時候,是孩子的口、手和腳的敏感期,他比較喜歡用口、手、腳探索周圍的事物,當然範圍也包括,咬人,打人,踢人,等一些攻擊行為。

還有就是這個年齡段的小孩,還不能正確表達自己的思維,也不會跟別人正確互動,所以有時候著急了,會出現攻擊人的行為比如伸手推搡或者搶奪,他可能想表達的是,你擋我路了快讓開,你不要拿我的東西。

也有的孩子缺乏安全感,用攻擊別人的行為。發洩自己的情緒,或者想引起爸爸媽媽的注意,這時成人不要強制給孩子貼上標籤,覺得你是個壞孩子,特別喜歡打人,在孩子打人的時候,向對方的家長和孩子道歉,及時攔住孩子不要讓他繼續攻擊,平靜的離開,這個時候的孩子跟他講道理是沒用的,一定要給他足夠安慰。

還有就是當兩個孩子出現衝突的時候,被打的孩子家長記得也要冷靜,肯定覺得自己的孩子被欺負了,要耐心的跟孩子說,其實有很多的孩子是透過肢體動作來交流的,一定要理解孩子,他也不是故意的,如果告訴孩子被欺負了,會讓孩子養成一個受氣包的性格,以後長大都會受人欺負。

回家以後也不要提被打這件事,不然孩子會覺得,自己很容易被打,覺得自己不招人喜歡,這樣也會造成孩子膽小懦弱。

被打的家長,應該接受對方家長的致歉,然後對這個孩子說,其實我知道你是一個好孩子,你只是想跟我家的寶寶玩兒,是不是這樣的?你們兩個握握手吧,以後還是好朋友,這樣才是正確的做法。

隨著孩子慢慢的長大,三週歲以後孩子就會慢慢懂事了,如果還會動手打人,就要深層的去觀察摸索孩子的性格,正確引導孩子改正。六、學會尊重孩子很多父母在家裡來客人的時候,就想極力讓孩子表現,唱個歌呀,跳個舞,孩子表現會特別反感,其實這個行為是對孩子的不尊重,不要讓孩子從小就學會取悅別人,長大以後,身邊的人不認可他,他的心裡會受不了打擊。

如果有人數落著你的孩子,說怎麼這麼沒有禮貌,趕緊叫阿姨,爸爸媽媽不要附和,說這孩子就是膽小,不愛說話,經常指責自己的孩子,孩子不開心,性格怎麼會活潑呢?所以很多人反映說我家的小孩兒,在家裡是小霸王,出去了就變成乖乖兔子,讓孩子心裡受到足夠的尊重,才是正確的做法。

不要隨便指責戲弄小孩,如果別人對我的孩子進行指責,我會不客氣的直接拒絕,對不起,我家孩子不喜歡這樣開玩笑,面子和孩子我會毫不猶豫選擇孩子。

七、禁忌語言威脅因為現在成年人的壓力很大,平時傳遞了孩子很多負面的影響和消極的資訊。

不要對身邊的人訴說,這個孩子膽小,不愛吃飯,這樣孩子就會覺得你是在暗示,你希望他變成這樣的人,他會朝著你暗示的方向去,慢慢孩子會變得膽小,不愛吃飯,語言的暗示能力影響很大。

很多爸爸媽媽也會經常誇讚孩子,比如你知道嗎?我們家孩子今天玩鞦韆很勇敢,我們家寶寶今天吃了滿滿一大碗飯,這樣會形成心裡暗示,寶寶會覺得,哦,原來這樣媽媽就會覺得我勇敢,明天我再吃一大碗飯,這樣媽媽會更高興,在孩子的潛意識裡影響很大。

在家庭裡面最常發生的就是,孩子在吵鬧的時候,媽媽會隨口說一句,再這樣吵鬧,媽媽就不要你了,這在孩子眼裡是最大的威脅,而且在內心會讓孩子感到恐懼,這麼小的孩子。

他離開家是無法生存的,媽媽對孩子的這種冷暴力會造成孩子不良性格。

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寶寶請安靜一下媽媽很愛你,“媽媽不要你了”這句話不要隨便說。

八、語言教育要重視孩子在剛剛開始學說話的時候,家長都會給孩子編一些奶話,比如說腳腳,鞋鞋,飯飯甚至還有一些聽不懂的奶話,家長平時跟孩子交流應該口齒利落緩慢,比如寶寶睡醒了嗎?切記不要一直對寶寶說奶話,否則孩子。

上了小學說話都口齒不清,一週歲之後,媽媽可以這樣給寶寶交流,應該說,我倒水給你喝,而不要說媽媽倒水給寶寶喝這種話,如果孩子說錯的時候,記得不要大笑,這樣會把孩子嚇壞,以後孩子不敢隨意開口說話。

九、孩子愛搶玩具怎麼辦?從小要給寶寶樹立原則,誰的玩具誰就有決定權,給誰或者不給誰?大人也不能強行把玩具送給別人,或者分給別人玩,更不要誘導勸孩子讓他給別人,如果是公共的玩具,應該誰先拿到誰先玩,她有自己的權利決定,繼續玩還是離開。

如果孩子因為得不到的玩具哭鬧,媽媽可以耐心地跟孩子講,小朋友先來的應該讓小朋友先玩,小朋友不玩了?我們在玩,我們等等,也可以用其他的玩具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十、讓孩子學會遵守規則要讓孩子開心接受遵守規則,養成一個遵守規則的信念,不要大聲訓斥孩子,說聽話。其實規則就是,孩子在試我們的底線,開始的時候,我們要寬容對待,可以提醒他,你忘了什麼呀?而不是去批評他,你怎麼又忘了?“怎麼”這兩個字,會形成壓力也會讓孩子感覺到責備。

孩子的行為我們家長應該做到尊重,孩子也會慢慢開始遵守我們設定的規矩,她也會學會智慧的順從他人,規則內化,會讓孩子感到非常的開心,愉快的遵守這個規則。

總之三歲之前,不要著急讓孩子懂事,大公無私。

8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媽媽,我是從哪來的?我這樣回答一點都不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