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當媽,你興奮吧?激動吧?可光有喜悅的情緒還遠遠不夠。寶寶太小,他們的小心思,當媽的都不瞭解,那孩子未來出現危險的機率可就太大了。
但想想寶媽們絕大多數都是:小白。他們對於第一次當媽也是一知半解,完全抓不住要領,更別提如何不會說話的他們到底想要傳遞給自己什麼資訊了。
因此,相當多的沒有老人幫忙帶娃的新手寶媽特別容易焦慮。為了幫助大家擺脫這種忐忑情緒,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小孩子那些“反常”的動作背後,都隱藏著怎麼的資訊。
1.用手戳鼻孔
如果連續幾天,寶媽發現自己的寶寶特別愛用用指頭去戳弄自己的鼻孔,並伴有些許的不耐煩的表現,那基本可以確定,孩子的鼻孔裡有分泌物等異物,總之,孩子的鼻孔讓他感覺不舒服了,寶媽一定要拿電筒照一照,如果有異物就帶孩子去醫院取出來;如果是分泌物,那就用溫水毛巾給孩子騰騰鼻子;如果是孩子的有鼻涕,那就清理一下;如果孩子存在其他的鼻腔問題,當然,這同樣需要專業的醫生幫忙,總之,讓孩子的鼻塞問題有所改善,才是孩子想要讓媽媽知道的行為動機。
不過,還有一種孩子,可能存在不安全感,這類孩子的媽媽要回憶一下,是不是你給孩子的擁抱太少了,如果是,那就改變一下,對孩子熱絡起來,多和寶寶肌膚相親,互動起來吧。
2.“自虐”沒底線
好多寶媽都對孩子自己打自己,自己撞自己的腦袋而感到困惑,難道我的孩子腦子有問題?沒問題,為啥他要自己傷害自己啊!
其實,可不是我們的孩子大腦發育發生了障礙,而是我們的孩子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問題,進而產生一種發洩的行為,可他們還小,能發洩的也就是自己了,於是就出現了這種的表現。
對於這樣的寶寶,寶媽首先要耐住性子,排查孩子是否處在長牙期,或者是患有感冒初期的病症等。當然自閉症的孩子在早期表現中也會出現這類的行為舉止,家長要住的不是盲目的對孩子發火,而是要一一進行排查,爭取對症下藥。
3.煩躁、易哭
過去有一種娃被稱為“夜哭郎”這種孩子普遍愛哭愛鬧,尤其是在夜晚。其實,在科學發達的今天,我們這類孩子也大有人在,而且很普遍,尋找根源,並沒有什麼“神秘”的原因,而是因為這類孩子多半出生時體質弱,更容易生病,也更為敏感的原因。
當然,僅僅這樣一概而論也不行,當我們發現孩子有煩躁易哭的行為時,一定要找到孩子哭鬧的原因,比如,是不是處在長牙期,是不是起了溼疹,是不是孩子胃腸不適等等。
育兒過程無小事,家長一定要謹慎對待,萬不可上來就發脾氣,做個有智慧的耐心媽媽,才能確保自己的情緒良好,孩子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