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孩子2-4歲可完成如廁訓練,但是要等到更大一點才能真正做到整晚不尿床。

一般來講,孩子在一定的年齡階段,尿床是普遍正常的,隨著年齡的增大,尿床頻次會慢慢的減少,直至消失。

在正常的尿床階段,很多家長為了糾正孩子這種尿床習慣,會採用一些不恰當的方法,結果不但起不到引導孩子不尿床的作用,而且還給孩子留下了心理陰影。

別讓孩子留下尿床的心理陰影

曦曦小朋友今年已經3歲多了,儘管自己已經可以正常如廁了,但是到了晚上,還是會偶爾尿床,這就讓她的媽媽有些不滿意,認為這麼大的孩子孩子尿床,說不去並不那麼好聽。

特別是上次跟家長朋友聊了一下之後,對方說她的孩子3歲之後基本上就不尿床了,這就更加重了她想糾正曦曦尿床習慣的想法。

於是,當曦曦又一次尿床之後,她並不是像之前一樣,簡單的揭過,不僅讓孩子自己處理尿溼的衣服、清理好身體,而且還態度嚴肅的告訴曦曦,今後不能再尿床了,並給曦曦制定了晚上每隔三個小時就起來上一次廁所。

就是曦曦媽媽這樣的要求,卻對曦曦造成了兩方面的傷害:一是晚上的睡眠質量嚴重下降,經常是睡不安穩,還不自覺的夜醒;二是心理越來越害怕自己會尿床,內心的不安感加深。

不僅如此,曦曦尿床的情況還變得越來越嚴重。曦曦媽媽為此頭痛不已,最後不得不求助醫生。

寶寶尿床的原因

資料顯示:5歲年齡階段,有15%-20%的孩子會尿床;7歲年齡階段,有10%的孩子會尿床;10歲年齡階段,有5%的孩子會尿床,其中男孩多於女孩。

《華人育兒百科》這本書中,記錄了孩子尿床的五個方面的原因:

不成熟的中樞神經系統

當膀胱對排尿的控制不強、孩子過度熟睡等受到中樞神經系統發育不成熟時,孩子就會不自覺的尿床。一般而言,這種情況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消失。

分泌異常的抗利尿激素

正常情況下,孩子在晚上的時候,其抗利尿激素分泌的會比較多,因此原因,孩子睡覺期間,其尿液會被濃縮,繼而尿量減少。

可是當夜間的抗利尿激素分泌不正常時,孩子睡覺期間,尿量會超過膀胱的容量,從而引發尿床。

遺傳因素

資料統計,當父母雙方都曾有關尿床家族史時,孩子的尿床機率會達到77%,即使父母其中一方有過尿床史,孩子的尿床機率也可達到47%。

心理因素

當孩子在現實生活中因某些原因出現不安、壓力、焦慮等情緒、心理情況時,他們會透過晚上尿床的方式來紓解。

神經或泌尿系統的疾病因素

如果孩子出現這兩個方面的疾病,不僅會出現晚上尿床的情況,而且還有可能會出現白天尿失禁的問題。

一般來說,在一定時間段內,喝的越多,尿的就會越多。因此家長可以從這方面入手,嚴格限制孩子晚上的飲水量,避免孩子因喝水過多,造成他們夜間積尿失控。

在孩子一定生長階段,家長會透過把尿或者使用尿不溼的方式,來讓孩子排尿。這種習慣的養成,很有可能會讓孩子形成睡夢中無意識尿床的潛意識反應。

因此,在他們適當的年齡,家長需要透過晚上適時的叫醒方式,來讓孩子逐步學會夜間的自控排尿。

雖然說上述案例中的媽媽採用的也是這樣的叫醒方式,但是不同的是,這裡提倡的是根據孩子的情況“適時”的叫醒,而不是每隔三小時,前者更考慮到孩子的身心發育情況。

面對孩子“地圖期”,給家長的黃金建議

面對孩子的“地圖期”,以下是六種給家長的黃金建議,避免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理解孩子:孩子尿床,並不是他們故意為之,家長要表示理解,不要給予他們過多的壓力。

不要指責孩子:家長指責孩子尿床,只會加重孩子對尿床問題的恐懼和不安,結果很有可能會適得其反,尿床問題也會越來越嚴重。

提醒孩子上廁所:在孩子睡覺之前,提醒孩子上一次廁所,等到孩子年齡比較大時,為了避免孩子尿床,可逐步培養孩子養成起夜上廁所的習慣。

提前做好尿床防護:孩子尿床之後,有些父母會因“收拾殘局”而惱怒,從而指責孩子。家長在孩子的“尿床期”,可以給他們使用尿墊等方式來進行防護,這樣既會減輕父母的工作量,而且孩子壓力也不會太大。

嚴格控制某些飲料的飲用:像咖啡、有氣飲料會加快孩子身體生產和排出尿液。所以,在孩子睡前,家長要嚴格控制他們攝入這類飲料。

睡前飲水方式改變:睡前飲水過多,有可能會造成孩子夜間尿床。有些孩子會有白天喝水少,晚上喝水多的習慣,家長要改變他們的這種飲水方式。

隨著年齡的增加,孩子的尿床問題會逐漸得到改善,但是如果孩子年齡比較大,但是尿床問題還是比較嚴重,建議家長最好帶孩子去看一下醫生。

13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新手媽媽沒有經驗,該如何品質養娃?過來人教你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