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在我們的文化中,孩子不尿褲子就意味著孩子乖,孩子聽話,孩子是一個好孩子。間接這證明是家長教的好,反之如果孩子尿褲子,就是大人的錯,孩子的行為直接關係到家長的教養水平和麵子,所以老人帶孩子更喜歡給孩子把尿,希望孩子從小就可以做到不尿褲子。

現代的父母每天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科學育兒知識,很多父母已經意識到了把尿對孩子身心健康的影響,所以父母們通常會拒絕老人對孩子的把尿,但是很多父母在生活中仍然會把孩子是否尿褲子和成人的教養水平掛鉤,所以孩子才一兩歲就會刻意的避免孩子去尿褲子,這樣就出現了一種“新型把尿”,但是很多父母卻渾然不知。

什麼是新型把尿?

我們知道很多老人從孩子在嬰兒階段就會抱著孩子去把尿,所以我們把成人抱著孩子強行要求孩子大便或者小便成為把尿,雖然很多父母已經放棄了這樣的把尿方式,但是等到孩子長到一兩歲的時候,又會不自覺的進入一種新型的把尿方式。

這種“新型把尿”在生活中非常常見,而且很多年輕的父母也會進入這種誤區。那就是不斷的去提醒孩子進行排便。生活中這樣的案例特別多。孩子正玩得高興,奶奶端起孩子就去旁邊尿;孩子正玩得高興,家長就會問一句,尿不尿,時間到了,尿一下,別尿褲子了。如果孩子不願意,父母還會強行的抱起孩子進行排便。

因為每次的提醒孩子都能夠尿出來一點點,所以很多父母或者爺爺奶奶就會覺得還好提醒了孩子,否則孩子會尿褲子。

通過不斷的提醒孩子,要求孩子進行大小便,雖然這樣看起來孩子大小便是自主的,但是成人的提醒其實破壞了孩子排便控制系統的發展,最明顯的就是有的孩子讓尿一點,可能真的只有幾滴,這樣的強行要求孩子排便,其實也是一種把尿,但是它又不同於以前的強行把尿,所以稱為“新型把尿”。

為什麼會出現“新型把尿”

新型把尿和傳統的把尿表面看起來不一樣,但是實質所產生的破壞和後果是一樣的,為什麼很多父母願意採用這種新型的把尿方式。

訓練孩子獨立如廁的能力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想要學會獨立的上廁所,需要經過大人的幫助,只有大人的不斷提醒才能幫助孩子養成定點上廁所的習慣。這是一種誤導,因為獨立如廁就和獨立吃飯一樣,是孩子與生俱來的能力,父母做的只是引導,這種強行且刻意的提醒,並不能真正的幫助到孩子。

幫孩子養成好習慣

在成人的意識中,成人可以控制自己的時間,讓自己每天做到定時排便,所以會認為沒聽在固定的時間讓孩子去排便,比如早上十點,如果每天都是這樣定點要求孩子,就會讓孩子養成每天早上十點排便的習慣。

功勞心態在作祟

孩子不會尿到褲子上就會得到誇獎,而這種誇獎孩子聽了沒有任何意義,成人聽了卻會變得心情愉悅,很多養育者聽到別人的誇獎,就會有一種驕傲和自豪感,認為這是自己的功勞。

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定時排便提醒對孩子的破壞力更大,更長遠。

想要知道新型把尿帶給孩子的破壞,我們需要先知道孩子排便系統是如何形成的。

認識幼兒身體排便系統

人類大小便排便系統的完善是在6歲之前,這個過程的發展需要經歷四個階段才可以完成。

階段一,1歲前嬰兒階段

我們把膀胱假設為一個水杯,而括約肌假設為水杯的蓋子。嬰兒階段寶寶的尿道括約肌發育的並不完善,當膀胱的尿液裝滿之後,因為括約肌是鬆的,尿液會自然的從尿道中排出,這個時候嬰兒對自身的大小便是不能進行控制的,所以孩子需要穿紙尿褲渡過這個階段。

階段二,1歲半到2歲

每次膀胱充盈,對尿道括約肌都是一次刺激,只有尿道括約肌的功能逐漸完善之後。假設膀胱充盈,神經會把這種訊號傳遞給大腦,大腦對身體發出排便的訊號,這一連串反應形成了身體對小便的控制反射。這個階段,孩子已經具備了語言表達能力,也會通過語言來告訴大人,很多家長會覺得孩子已經掌握了獨立如廁的能力。

階段三,1歲到3歲

孩子開始進入肛欲期。在肛欲期內,孩子開始對自己的身體進行探索,孩子們在膀胱充盈的時候感受到膀胱的最大容量,括約肌會有什麼樣的感覺,他需要掌握這樣的感覺,這是孩子對自己身體探索的過程,所以這個階段很多孩子會出現憋尿的現象,直到憋不住,尿到褲子上,孩子才能找到這種臨界點的感覺,所以在肛欲期,很多孩子會再次出現尿褲子或者拉褲子的現象。

階段四,2-5歲

孩子會繼續調整自己大小便控制的系統,直到自己已經完全找到憋尿即將崩潰之前的感覺,這個感覺就是給自己留出去洗手間的時間,也就是孩子已經完全掌握了自己應該什麼時候去排便而不會尿到褲子上。

從嬰兒期到幼兒期,孩子排便系統的建立過程需要3-4年的時間,但是很多父母很容易犯錯,習慣性的去提醒孩子排便,這樣做的後果就是對孩子排便系統建設的破壞。

新型把尿對孩子排便系統的三大破壞

破壞一,孩子的括約肌功能發展滯後

在孩子沒有便意的時候進行強行把尿或者不斷提醒孩子去上廁所,這就好比杯子還沒有裝滿水,杯蓋(括約肌)還沒有接收到小便的刺激就被強行的排掉,而括約肌功能的完善,需要小便的不斷刺激來逐漸被孩子掌握,減少了對括約肌的刺激,直接會導致括約肌功能的發展滯後。比別的孩子學會自主排便的時間會晚。

破壞二,孩子難以構建自身的排便反射

孩子強行被要求排便,被不斷的提醒去上廁所,這些訊號並不是孩子大腦接收到括約肌的訊號,一旦孩子習慣被成人提醒,即使膀胱已經充盈,但是孩子並沒有掌控這種自主排尿的能力,就會導致孩子不自主的尿褲子。

比如很多孩子在家裡從來不尿褲子,因為家長會不斷的提醒,但是一上幼兒園就開始頻繁尿褲子,就是因為家長的過度提醒讓孩子沒有學會掌控括約肌的能力。

破壞三,孩子的人格構建遭受破壞

當同齡人已經不尿褲子的時候,自己家的寶寶卻還在尿褲子,如果孩子已經上了幼兒園,可能會對孩子的心裡造成影響,經常性的被嘲笑會導致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嚴重的傷害。孩子長期悶悶不樂,甚至很難融入到其它孩子的集體遊戲中,都會影響到孩子健全人格的建立。

父母應該怎樣做才能不破壞孩子的排便系統

孩子從尿褲子到掌握排便的自主性,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發展過程,父母應該遵循以下原則。

不把尿不提醒做到順其自然

孩子排便系統的完善過程中,階段二和階段三最容易被破壞,在階段二中,父母為了避免孩子尿褲子會不斷的去提醒孩子,正確的做法是順其自然,孩子尿褲子代表孩子還沒有掌握自主排便的能力。

孩子尿褲子後做到平靜的接納

在階段三種,很多成人看到孩子頻繁尿褲子會大聲的呵斥打罵孩子,這樣的做法並不能幫助孩子掌握自主排便的能力,相反孩子被罵過之後,心裡害怕,為了避免尿褲子,可能會導致更加頻繁的尿褲子,因為心理過於緊張,反倒更容易出錯。

父母正確的做法是:

孩子尿褲子後,不要提醒孩子下次記得上廁所;不要訓斥孩子或者打罵孩子;做到平靜的幫助孩子換好褲子,父母的平靜不焦慮,才能換來孩子肛欲期的快速結束。

幫助孩子順利度過肛欲期

可以給孩子準備一些關於如廁訓練的繪本,讓孩子了解到尿褲子並不是羞恥的,幫助孩子建立自主如廁的概念,因為繪本的引導比父母的說教更有力量。

科學育兒並不是形式主義,想要讓孩子更加健康的成長,父母需要學習更多關於孩子成長的知識。願每一對父母都能夠更加了解孩子成長的“祕密”。

最新評論
  • 1 #

    孩子貪玩,玩起來就顧不上尿,適當打斷一下玩的節奏,提醒一下,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生理需求,我覺得也是可以的

  • 2 #

    我們從小就是這麼把過來的,哪裡聽說過哪個人把壞了的

  • 3 #

    說的沒錯,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每出現一種情況,都是生長髮育時該有的階段!!科學育兒要比經驗育兒更好!

  • 4 #

    我就是這樣的人,我兒子今年12歲了,從出生到現在就只尿過一次床。我覺得挺好!

  • 5 #

    孩子上了幼兒園也是統一規定時間上衛生間

  • 6 #

    鄰居一胎二胎都是出了月子就把尿,看著也挺好,還省尿不溼錢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3歲兒子被開除,爸爸半夜給女老師發微信,聊天內容讓家長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