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俗話說‘湯泡飯,嚼不爛’,吃湯泡飯對消化不好這個道理,可能大多數父母都明白,但是如何讓孩子戒掉這個壞習慣,很多家長卻一籌莫展。正如一位媽媽提問:現在孩子不是湯泡飯就不吃,真的傷腦筋。

讓家長又愛又恨的湯泡飯

生活中,經常看到這樣的場景:媽媽滿屋子追著孩子餵飯,小傢伙卻半天吃不下一口。無奈之下只好祭出殺手鐧,加點肉湯泡米飯,孩子嘩啦啦就吞下去,大家都開心。

顯而易見,湯泡飯使米飯柔軟潤滑、易於吞嚥,吃下去更不費力。而且湯裡含有各種食材風味和調味,米飯被泡得口感和滋味更足,吃起來更香。這正是很多家長把湯泡飯奉為“餵飯神器”的原因——對於孩子而言,吃湯泡飯比起吃白米飯來,更輕鬆、更美味。

只是,長期吃湯泡飯,對孩子健康存在著以下危害:

1.傷脾胃。湯泡飯和米粥不一樣,飯還是飯,水還是水。大米的外層泡軟了,裡面的芯還是硬的。通常米飯進入口腔後,要經過牙齒研磨、唾液分泌澱粉酶來進行初步消化。現在不經咀嚼就吞進胃裡,原本口腔要做的工作,就讓脾胃來承擔。結果就是,脾胃負擔增加了。

2.造成營養失衡。此外,比起煮湯的食材,湯裡的營養其實並不多,只有少量的維生素、礦物質、氨基酸和脂肪,孩子吃得多,不代表就吃得營養。而且湯裡的鹽分、油、嘌呤含量高,長期以往對孩子的身體健康不利。

3.影響孩子牙齒和麵部發育。孩子吃湯泡飯隨便嚼嚼就吞下去,口腔裡的唾液酶分泌不夠,發揮不了清除食物殘渣、抑菌殺菌的作用,就很容易發生蛀牙。而且咀嚼減少了,咀嚼肌就發育不好,時間長了會影響孩子的臉型。

戒不掉湯泡飯,是因為身體太“渴”

吃湯泡飯有這麼多壞處,可孩子就是愛吃,不讓吃他還就吃不下飯。那麼要如何才能把孩子這個習慣給改過來呢?

其實,孩子之所以離不開湯泡飯,是因為他嘴裡沒味道,需要依靠味道濃烈的湯汁來開胃。而嘴巴里淡淡的沒有味道,這在中醫裡,屬於典型的脾虛症狀。

大家都知道,人體內的津液的生成和輸布,是由脾、胃、大腸小腸等為主導、五臟六腑共同調節完成的。一旦脾的運化功能虛弱了,就會產生一連串影響,使津液生成不足、或輸布不利。這個時候,身體就會感覺“渴”,自然而然想要吸收更多水液,也就會喜歡吃含有更多水分的湯泡飯。

身體感覺“渴”,又包括真渴和假渴兩種體現。

1.真渴:內燥傷津

脾虛會讓胃陰不足,而胃陰不足,易生胃熱、胃火熾盛,形成內燥。就像熱鍋裡的水很快就被烤乾,胃裡的津液也就不夠了,所以孩子就會覺得口乾、沒胃口。

這樣的孩子,平時可以表現為喜歡吃香辣燥熱、重口味的東西,吃飯時就喜歡吃湯泡飯、水泡飯,或者要邊吃飯邊喝水,才能吃得下。從外表上看,這樣的孩子面板乾燥、手足心熱、嘴唇和舌面通常都是紅紅的、乾乾的,大便乾結,小便短小。

現在秋冬季節,本來氣候就乾燥,又加上身體的內燥,孩子體內的津液消耗得會更快。對於這種情況,就要給孩子滋陰潤燥。“滋陰”就是補充津液,滋養陰津。就像地面太乾了,就要撒點水一樣,孩子身體裡的陰津充足了,不幹燥了,嘴裡不幹、有胃口了,自然就能改掉吃湯泡飯的壞習慣了。

2.假渴:體內溼滯

有時候,孩子明明喝了很多水,但“渴”的需求仍不能緩解。這是因為脾虛生痰溼,而痰溼堵住了津液輸布的通道。

也就是說,“渴”只是表象,脾虛導致的痰溼才是真正的幕後黑手。“積阻於下,溼鬱於上,清氣不能上行,則雖有清津,無從流佈”。孩子的身體並不缺津液,只是輸送津液的通道被堵住了,津液不能輸送到嘴巴和胃裡,這就好比水庫裡的水明明很多,偏偏水管堵了,那水自然就不能輸送到各家各戶了。

這個時候,也會出現口乾、口渴、胃口不好的現象,這樣的孩子往往也就更喜歡吃湯泡飯了。

有痰溼的孩子,一般體型偏胖,舌胖大有齒痕、苔白膩。同時,痰溼往下走,還會擾亂胃腸道的正常功能,可能會出現大便溏、不成形的情況。對於這種情況,就要給孩子祛溼健脾。脾的功能強大了,痰溼祛除了,津液自然就能輸送到全身。好比開閘放水,發動機有力,水管也通暢,各家各戶就都能用上自來水了。

兩粥‮湯兩‬,遠離湯泡飯​‎͏ 

那‮,麼‬讓孩子改‮喝掉‬湯泡飯的習‮,慣‬要從脾胃‮調的‬理入手。

1.首先,‮以可‬讓孩子飯前喝口湯‮開開‬胃。

俗話說:“飯前先‮湯喝‬,勝過良‮方藥‬。”既然‮子孩‬喜歡喝湯,‮可那‬以考慮飯前給孩子‮量少‬喝幾口湯,開‮胃開‬,煮‮的湯‬時候可以加一些‮改能‬善孩子‮質體‬的藥材,做成‮膳藥‬,例‮健如‬脾祛溼的山藥、茯苓、五‮毛指‬桃、陳‮等皮‬,或者‮滋是‬陰潤‮的燥‬麥冬、天冬、百合、銀耳等。

2.其次‮將,‬湯泡飯改‮米為‬粥,並新增一些針對性‮材食‬增加‮味風‬。

對於內燥傷津的‮子孩‬,要‮陰滋‬潤燥。‮應相‬的食材包‮:括‬蓮藕、蘿蔔、菱角、芝麻、雪梨、蓮子、銀耳、鴨肉‮。等‬對於脾虛溼‮的滯‬孩子,要‮溼祛‬健脾。‮應相‬的食材包括‮山:‬藥、番薯、白果、薏米、芡實等。

推薦食療方: 玉梅雞蛋湯

材料:

雞蛋1個,玉竹9克,幹烏梅1顆

做法

1. 將玉竹、幹烏梅放入鍋中,倒入清水浸泡20分鐘;

2. 大火煮沸,開小火煮10分鐘;

3. 放入雞蛋,將雞蛋帶殼煮熟;

4. 撈出雞蛋,去除雞蛋殼;

5. 把去殼雞蛋放回鍋中再煮一會即成。

功效

全方起到消滯導滯、養胃陰、補益脾胃的效果。

宜忌

◆ 適用於多吃容易飽脹不適、大便不通、舌苔花剝的症狀。

◆ 孩子感冒發熱時不用此方。

◆ 3歲以上辨證服用。

◆ 蠶豆病可以用。

山楂排骨湯

材料:

排骨100克,山楂10克。

做法

1.幹山楂沖水浸泡,用開水焯一下排骨撈出備用;

2.鍋內倒油加入排骨翻炒;

3.放入山楂,加適量水煮沸,轉文火煮30分鐘。

4.少量多次分服。

功效:

具有生津止渴、消食健胃、行氣的功效。

宜忌:

◆適用於積滯、胃脘脹滿的症狀。

◆ 3歲以上辨證合適用。

◆蠶豆病可以用。

三味健脾粥

材料:

山藥10克,白扁豆15克,去核紅棗2枚,大米50克

做法:

1.將白扁豆提前用清水浸泡3小時;

2.把所有食材加入鍋中,再加800毫升水;

3.大火煮沸,小火熬製成稀爛粥;

4.調味拌勻,晾溫食用。

功效:

全方健脾開胃,化溼和中,益氣養血,可平補脾胃,強壯身體。

宜忌:

◆ 適用於脾虛證。

◆ 3歲以上辨證服用。

◆ 蠶豆病可以用。

9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生二胎和沒生二胎的家庭,差距會拉得越來越大,你會再生一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