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幾十個溫箱一字排開,裡面躺著的都是重症早產兒,各種顏色的導管與針頭包裹著巴掌大的身體,他們的鼻子大都連著呼吸機。分明感覺有人靠近(護士輕輕用針筒打鼻飼奶),一個小傢伙的眼睛有點睜開,又迷迷糊糊地睡著了。

跟其他病房不一樣,新生兒重症監護室(英文簡稱NICU)十分安靜,安靜得只能聽到各種監護儀器執行的滴答聲。

新生兒重症監護室(NICU),是一個24小時高速運轉的地方,全封閉的環境,細菌含量嚴格控制在一定範圍內,因

在醫學上, 37周妊娠之前出生的新生兒稱為早產兒。

“早產兒”聽上去似乎很遙遠,但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全世界每年約有1500萬早產兒出生,大概每10名新生兒就有1名是早產。中國每年新增早產兒117萬,已經成為僅次於印度的早產數量大國。

早產兒還沒有準備好,就匆匆來到了這個世界上,讓爸爸媽媽措手不及的同時,擔憂不安甚至恐懼絕望。於是,要麼被堅持救治,要麼被早早放棄,兩種截然不同的命運,在父母的一念之間改寫。

沒錢,成為放棄孩子的最大理由

“要七八萬?沒有,我只有一萬塊錢!”

“我可以幫你申請社會救助,醫保也能報銷一部分,養個20天長到兩公斤,寶寶會吃奶了,你再帶回去,孩子活下來的機會就很大了。”

……

在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新生兒科病房的長廊上,兩個男人因為一個剛剛降生的早產兒在激烈對話。

40歲的吳勇是孩子的父親,跟第一次做爸爸的喜悅感完全不同,這回他很苦惱心慌。

懷孕29周的妻子患有妊娠高血壓,昨天清晨上廁所發現見紅,被送到醫院待產。不到一天的功夫,孩子迫不及待出來了,是個1.6千克的女嬰,出生時呼吸微弱。

等候在旁的新生兒科醫護人員馬上展開復蘇搶救,隨後被放置在保溫箱,送到NICU。

新生兒重症監護室(NICU),是離新生最近,也是離死亡最近的地方,這裡是創造生命奇蹟的地方,每天都有孩子

近三年來,暨大附一院每年的分娩量在五六千例,其中一成以上新生寶寶是早產兒。生育年齡大、精神壓力大、試管輔助生殖技術帶來的多胎妊娠、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壓、宮頸機能不全等不良因素促使早產兒這個弱勢群體越來越龐大。

廣東20家三級甲等醫院新生兒科的臨床研究資料更是驚人:早產兒佔新生兒科住院總病人數的比例高達27.6%。基於人口學計算,廣東早產兒的發生率在5%左右。

早產是新生兒死亡的首要原因,並且是繼肺炎之後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經初步復甦後,吳勇的孩子情況穩定下來,戴著呼吸機的小臉蛋慢慢睜開了小眼睛,想看努力看清楚這個陌生的世界。

新生兒死亡的三大原因包括:早產、分娩期併發症和嚴重感染。/ 世界衛生組織官網

在昨天醫生會診的時候,吳勇沒打算放棄孩子,但今天孩子生下來了,聽說要住在重症監護室,需要好幾萬塊錢,他打起了退堂鼓。

支撐早產兒生命的各種營養液和儀器,每天的費用大概在數千元。夫妻倆從外地來到廣州謀生,一個月沒多少收入,但房租、妻子的高血壓、養育大寶……每一筆都是不小的開銷,產科的費用還沒有結算,吳勇越想眉頭皺得越緊。

在NICU裡,幾十個溫箱一字排開,裡面躺著的都是重症早產兒。/ 作者攝

但,要不要醫治閨女這麼重大的事情,他不敢也不能一人決定,在與門外等候的一眾親屬商量之後,也徵求了產後虛弱的妻子的意見,決定忍痛放棄。

主診醫生朱傳瑞不同意。

“寶寶是有機會的,起碼讓我們給她三天時間,如果評估結果確實不好,到時你可以放棄。”他是兩個孩子的父親,不忍心看到一個小生命被輕易放棄,把聲音提高了半個分貝,極力勸阻吳勇。一旁的其他家屬見狀,紛紛幫忙勸吳勇彆著急放棄。

這個原本猶豫不定的中年父親,此刻變得異常堅定,任眾人勸說半天都無動於衷。對於醫生提議的籌錢辦法,他沒有興趣也不想去努力,反覆強調“我不治了,你們把孩子的呼吸機撤掉,”他要把孩子抱回家。

尚未經歷過這種場面的研究生小姑娘,著急得哭起來,問朱傳瑞“怎麼辦?怎麼辦?”

此時,醫生的醫術再高明,也抵不過家屬的一句“我不救”,只能眼睜睜看著吳勇把孩子帶走。

“那個孩子不吸氧,血氧還能維持穩定,說明病情還是比較樂觀的。”朱傳瑞說,從新生兒科多年的救治經驗看,這種29周出生、體重1千克多的早產兒大多數預後是良好的。

有的人也許會說,吳勇選擇放棄,不只因為錢,更因為他已經有一個健康的孩子了。但從實際走訪來看,那些選擇放棄的家長,也不乏千辛萬苦通過試管技術得到孩子的。

25周分娩出生、體重500克的小俊,既是超早產兒,也是超低體重寶寶,更特殊的身份在於他還是一名“試管寶寶”。

醫學上把胎齡不足28周的早產兒稱為超早產兒,也叫超未成熟兒;出生體重1000克以下者稱為超低體重兒,又叫超微兒。

早產兒的手與父親的手形成鮮明對比。/ originoo

“我們每年救治二三十個超低體重的寶寶,大部分能活得好好的。”朱傳瑞拍著胸脯說有九成把握,也提供了醫藥費的解決辦法,但小俊的爸媽還是決定放棄。儘管他們此前做了多次試管移植,耗光了所有胚胎,好不容易保胎成功才有了小俊,明知這次放棄了,以後也不會再有孩子,還是不肯給孩子自行選擇生與死的機會。

目前,一個重症早產兒從出生到健康出院所需要的治療費用可以高達數十萬、上百萬。

恐懼後遺症,摧毀信心的最後一擊

當醫生反覆跟家屬強調“早產兒有救治的希望”,不少家長一口咬定“我沒錢”!“沒錢”有時候就是一個藉口,其實他們內心害怕更嚴重的問題——後遺症。

2019年9月17日,胎齡26周、體重1000克的舟舟,因嚴重的宮內感染,呼吸窘迫,需要復甦救治。

且不說救治一個胎齡26周的早產兒要二三十萬,當爸爸看到醫生給舟舟插管做心肺按壓復甦,小腦袋還沒有成人的拳頭大、胳膊僅有成人的大拇指粗,直搖頭心裡篤定“這孩子一定會有後遺症”,示意醫生別折騰,他放棄。

醫生在探聽早產兒的心跳。早產兒由於各器官組織發育不成熟,病情可以千變萬化,各種危重病變均可能危及其生

原來,在太太出現早產跡象之初,兩口子就已經決定了孩子的命運。此時當班醫生說的“救治成功率”、“寶寶還有希望”、“給寶寶一個機會”、“我們主任想跟你談談”,他完全聽不進去。

接到電話的李冰肖一聽家屬要放棄,“安撫住他,我馬上回來!”放下手中的碗筷,火速趕回醫院。她既是一位長期從事早產兒救治的醫者,同時也是一位早產兒的母親。這種雙重身份,讓她既能理解作為一位早產兒父母的感性情緒,也具有作為一位專業醫師的理性態度。

“你們找誰都沒用!”舟舟爸的態度極其堅決,在病危通知單刷刷簽下“放棄搶救”四個字。

面對胎齡26周以下的超早產兒,相當部分家長會直接選擇放棄,醫生並非不能理解。

李冰肖表示,早產兒由於各器官組織發育不成熟,病情可以千變萬化,呼吸問題(呼吸窘迫綜合徵、呼吸暫停等)、神經系統問題(顱內出血、腦損傷等)、嚴重感染、餵養問題(餵養不耐受、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等)等各種危重病變均可能危及其生命。

護士用針筒輕輕給寶寶打奶。早產兒大都發育不全,身高體重指標偏低,有的僅一個成人的巴掌那麼大,而且護理

隨著現代新生兒危重症救治技術的不斷提高,早產兒生存率不斷提高。在國外,有胎齡22周-23周、出生體重200克的超早產兒存活的報道;在國內,早產兒存活的記錄也在不斷重新整理,多家醫院已經成功救治了一批胎齡24周左右、出生體重不足600克的早產兒。目前,中國早產兒救治成功率在90%以上。

比起能不能救活,早產兒父母更關心孩子的存活品質,會不會有後遺症。目前認為,胎齡越小、體重越低,出現後遺症的風險就越大。家長最恐懼的是神經系統後遺症,擔心寶寶會腦癱、智力低下、語言障礙,其他後遺症包括慢性肺疾病(支氣管肺發育不良)多動症、自閉症、學習障礙、視網膜病變、聽力障礙、發育遲緩等,部分存活者面臨終生殘疾。

“但具體到每個早產兒,預後不盡相同。除了患兒自身情況外,家庭的照顧護理、醫生的技術、醫院的救治水平,每一個都與後遺症密切相關。”李冰肖強調,早產兒出院後一定要注意定期隨訪,做好早期干預管理,這是減少後遺症的有效辦法。

暨大附一院最近成功救治的雙胎超低體重兒,兩個寶寶同時健康存活、無明顯後遺症。孩子出生時還沒巴掌大,出

胎齡25周、出生體重780克的翔翔,被奶奶認定會有嚴重後遺症。一個腦癱兒足以拖垮一個家庭,連累三代人,未來變得又長又可怕。乾脆長痛不如短痛,這位倔強的老人既不讓媳婦看孩子一眼,也不允許醫生有任何搶救措施。

她咬著嘴脣狠下心,看著孫子孤零零躺在病床上,生命一點一點被時間吞噬,心裡五味雜陳。這個有著頑強存活意志的早產兒,沒有呼吸機竟也堅持了半天。

看到家長對早產兒的不良預後過度擔憂,醫生上前勸說解釋,他們往往會質問醫生:你敢保證我的孩子百分之百沒事嗎?

這個答案他們非常清楚,根本沒有醫生能保證。李冰肖說,關於後遺症、關於早產兒的其他風險,醫生在救治過程中都會不斷評估,不會盲目讓家屬堅持。她帶領團隊針對超低體重兒,研究出一套“精細化管理”,儘量以無創呼吸支援、臍動靜脈置管保證生命通道,維持內環境穩定預防顱內出血,在早期控制減少患兒的損傷,可以提高生存品質。

不可否認,部分早產兒經救治出院後還會面臨風險。據統計,出生體重一公斤以下的早產兒,影像學顯示腦損傷的佔25-50%,但不一定有症狀表現,不一定有腦癱等後遺症。不少患兒通過早期康復治療,腦功能可以代償,能夠正常上學和生活自理。

對於新生兒監護室裡的醫護人員來說,最難以接受的不是繁重的工作量和孩子們複雜的病情,而是家長對患兒的拋棄。

旁人沒有資格也無須過多苛責,每一個早產兒放棄的背後,都有現實的無奈。李冰肖曾經也遇到一些原本作出放棄決定、把孩子抱回家等死,結果第二天後悔,又趕緊把孩子送回醫院搶救。還有一些媽媽在事後陷入深深的自責,懺悔伴隨終生。

愛與責任,讓早產兒父母苦苦堅持

在生死關頭,父母比孩子更早放棄的是少數者。隨著社會經濟水平提高、對早產的認知變化、各種募捐救助,早產兒的放棄率明顯下降。

大多數父母都不願意放棄自己的孩子,即便傾盡所有也要救助自己的孩子,甚至有些患兒已被醫學放棄,救治希望渺茫,他們依然堅持。人活在世上,盡人事聽天命就好!

七年前那個800克的“拇指姑娘”小安平,李冰肖至今還記憶猶新。因媽媽重度妊娠高血壓,小安平在母體內已經出現宮內缺氧,28周出生時渾身青紫、沒有呼吸。經過接上呼吸機、補充肺表面活性劑、輸注凝血因子、糾正低鈣血癥及酸中毒等搶救治療,孩子的命保住了,但後續治療面臨近20萬的壓力。

這對貧困的夫妻沒有被嚇倒,儘管醫生反覆溝通、很清楚地告知孩子預後不樂觀,但他們還是不放棄,父親一人打三份工撐起一頭家。這份堅持與愛,感動了醫生與社會愛心人士,小安平被成功救治而順利出院。由於孩子有嚴重的腦損傷,回家後還是出現了腦癱。

比起小安平,早產兒小杰似乎更為上天眷顧。胎齡也是28周、出生體重僅740克,當時有腦出血、肺出血等問題。面對近十萬的治療費,這個貧困農村家庭一邊賣房賣地籌錢,一邊懇求醫生救救孩子。

在專業的救治下,小杰不僅活了下來,而且活得好好的沒有後遺症。他現在已經9歲了,與其他正常孩子一樣,非常健康!

面對救與不救的選擇題,醫生沒有家長那麼多雜念,恪守一條準則“尊重生命”。

“一般來說,嚴重顱內出血、腦室腦白質大面積軟化壞死、嚴重畸形、嚴重先天遺傳病(比如alport綜合症)等這些重症,會嚴重影響孩子的生存、生活,有的甚至導致嚴重的智力受損,醫生會建議家長慎重考慮,畢竟醫生不是萬能的。”李冰肖說,除此之外,大多數情況還是希望家長不要放棄。

正在接受護理的早產兒。/ originoo

無論是李冰肖,還是朱傳瑞,都深深感受到:很多時候,醫生說一百句也抵不過一個一個長大後的早產寶寶的故事,更能給予信心。

醫護人員唯有全力以赴,結果這個孩子的生命被成功搶救回來,出院後定期複診,媽媽精心照料,恢復得越來越好。長到三四歲,能登臺表演唱歌,今年十歲了,學習成績不錯,剛剛還拿了一個記憶之星的獎項。這麼好的康復效果連醫生都驚訝!

誰敢說生命沒有奇蹟呢?而這份奇蹟,是孩子、父母、醫生相互信任,共同努力創造出來的。

醫生表示,預防早產,首先要在適時年齡生育(22-35歲);其次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已經懷孕,請認真做好產

醫學日益進步,特別希望家長在做決定前三思而後行,不要輕言放棄。很多時候,我們不是缺少救治早產兒的醫療技術,而缺少的是那份信心!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姓名除專家外均為化名)

醫學指導: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新生兒科主任 李冰肖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新生兒科住院醫生 朱傳瑞

張燦城對本文亦有貢獻

最新評論
  • 1 #

    即將到來的11月17日是“世界早產日”,世界衛生組織呼籲世人更多關注早產問題。全球每年誕生大約1500萬名早產寶寶。中國每年有約150萬早產寶寶,每十個新生兒中就有一個早產兒。

  • 2 #

    我不懂放棄孩子的家長心理狀態是什麼樣的。但是我兩個女兒也是早產三十週出生的。生下來也是才兩斤多!醫生跟我說現在很多早產兒。後面長大了也跟足月的孩子是一樣的。我當時是借的高利貸,個人覺得吧,畢竟是條生命,我必須要給他一條活路。我很慶幸我當時的選擇,現在我的孩子長得漂亮又健康。雖然我的債務到現在還沒有還清,但是我會努力的,畢竟人在身邊才是最重要的。

  • 3 #

    我的兒子早產30周出生,體重剛3斤,住了一個月保溫箱,11個月才會翻身才會爬,會翻身會爬後活動能力越來越強,現在一歲半和正常小孩沒區別,模仿能力和精細行為比同齡時的老大還好。寶寶是堅強的,給寶寶一個機會吧

  • 4 #

    那些放棄孩子生命的父母心裡會痛一輩子的,當時你是考慮錢的問題,其實錢過後可以慢慢努力去爭。但是生命只有一次。放棄孩子的生活你會後悔一輩子的心痛一輩子的。我二十多年前孩子六個月了因為與家人關係不和引產了到現在我心都在痛

  • 5 #

    我孩子也早產,懷孕前期我血糖有點高,後期努力控制了,還是早產一個月,她有點腦損傷,可能是我不太會用力生,那時候我婆婆他們就告訴我說是醫院想騙錢,可我越查手機越害怕,後來待了十五天,花了12000醫保報了六千多,我們沒有多少存款,都是婆婆幫襯,那時候孩子在醫院,我坐月子天天哭,家裡真的沒錢了。後來月月跑醫院給孩子看病,發育遲緩,六個月以後才會翻身大動作,真發愁,現在九個月了,會站,今天會爬了,真的石頭落地了。20多斤,比大她四個月的孩子還重,都是我自己帶的。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經常對孩子說這幾句話,可以教會孩子“不自私”,更懂得感恩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