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孩子的世界很單純,都是有問必答說出心裡話。小時候你問他:"愛媽媽多一點還是爸爸多一點?"很多孩子都會回答"愛媽媽多一些。"寶寶和媽媽的連結從還沒出生的時候就開始建立了,媽媽十月懷胎,孩子生下來就與媽媽更加親近。

近日,一個可愛的小寶寶走紅網路,他人氣急升靠的不是漂亮的小臉蛋,而是"愛媽"行為。小林是新手媽媽,寶寶剛剛滿1歲,她就重新回到職場了。

以前都是自己帶孩子,現在是交給婆婆帶。婆婆帶孩子時,孩子不哭不鬧,但是一看見媽媽回家,他就馬上扯開喉嚨嚎啕大哭。

原本小林還以為自己帶孩子生疏了,沒想到問題出在孩子身上。只要媽媽在,寶寶就會變為"黏人精",哭鬧是常態,還不肯睡覺,怎麼樣都不肯離開媽媽的懷抱。最後沒法小林只能每晚在隔壁房躲一躲,等婆婆哄孩子睡著了才回來。不少網友調侃:甜蜜的負擔。

寶寶化身"粘人精",看到媽媽就要抱抱,各位寶媽有這樣的困惑嗎?

寶寶"愛媽"為何成為"甜蜜的煩惱"?

3歲以前,寶寶對媽媽的依戀最為強烈。他可以在所有人面前表現得面無表情,但是一看見媽媽來了,馬上會變得十分激動;當媽媽離開,他也會毫不猶豫地哭喊。寶寶把媽媽當作他的依戀物件,只要媽媽在,他就能安心地玩、放鬆地探索周邊的環境。

孩子"磨你"當然是因為愛你,他把最自然、最放鬆的狀態呈現在你的面前,就是因為他知道媽媽會包容他的一切。這種親近是非常有愛的,但也會變為"甜蜜的負擔"。孩子總黏著自己,吃不安睡不穩,脾氣越來越差。而且寶寶又小,和他無法溝通,他也只會用發脾氣和大哭大鬧的方式發洩出來。

增進親子感情是好事,但是家長們也要注意別讓這份感情演變為負擔,應該要學學如何應對小"黏人精"。

家長應該如何應對小"黏人精"?

1.對待孩子要有耐心

孩子沒有耐心又磨人,這一點是很難改變的,能做出改變的只有家長。孩子鬧脾氣很正常,但如果家長跟著鬧那就出大問題了。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千萬別和孩子對吼對哭,甚至是體罰,這樣只會形成一個惡性迴圈,孩子哭得越來越大聲。家長要變得更加有耐心,穩定自己的情緒,保持平和的心態。

2.提前告訴孩子自己要離開

只要是離開孩子身邊,家長最好和孩子先說一說,讓他知道媽媽只是短暫地離開。寶寶哭鬧很可能是源於"分離焦慮",他們無法面對朝夕相處的媽媽突然消失不見,情感壓抑之下就容易大哭大鬧。為了讓孩子更有安全感,家長可以提前告訴孩子自己要離開一段時間,幫助他做好心理準備。

3.獎勵比懲罰更有益

一看到孩子哭鬧,很多家長就開始沉下臉色罵孩子、打孩子。這樣的懲罰一開始是有用的,孩子因為害怕而對父母言聽計從,但是次數用得越多就越不管用。家長一定要知道懲罰的壞處,多學著用獎勵來鼓勵孩子、教育孩子。

4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54歲婆婆懷上“雙胞胎”,不顧兒子兒媳勸阻,生下孩子後家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