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何謂“雞娃”?“雞”在這裡名詞動用,為打雞血之意。雞娃,就是給父母用全身心督促孩子學習,期待他們不要輸在起跑線上。

“當媽當做海淀媽,雞出牛娃樂哈哈”,你永遠不知道,父母會為了孩子成績優秀,能做出什麼樣的努力?

哪怕媽媽氣到心臟搭橋,爸爸被逼到深夜崩潰痛哭,也得天天雞、月月雞、年年雞,一時一刻也不能放下。

但是在“全民雞娃”的現象背後,有人問過孩子的感受嗎?

02

心理學家凱納,在1981年編制了《日常生活中小困擾的量表》,共計117個題目。在後續對100個測試者長達9個月的研究中發現,被測試人的健康狀況與小困擾出現的頻率和強度有關。

通俗點說,“日常小壓力比主要的生活改變更能預測健康”。如果在生活中,成年人是被職場瑣碎壓垮的;那麼未成年的孩子,他們最大的心魔,則是父母對成績焦慮,轉嫁到他們身上的壓力。

而2020年突出起來的疫情,在家線上教學的不適,父母“愛之深、責之切”的嘮叨,更成了壓垮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

為人父母,也請你多關注,也許那些習以為常的孩子行為,比如不專心、容易焦慮、喜歡大喊大叫等等,都是他們的遭受到“壞壓力”的體現。

那麼,我們怎樣才能幫助孩子更好擺脫壓力?

也許這本《我不是壞孩子,我只是壓力大》會幫助親子關係緊張的父母一臂之力。

本書作者是斯圖特爾.尚卡爾博士,他不僅是約克大學哲學和心理學傑出容休研究教授,也是自我調節中心科學主管。他是兒童發展領域的世界領先專家,以顧問身份為政府機構提供相關建議。

所以他的書中,沒有誇誇其談的個人經驗,而是用科學理論做基礎,深入淺出講解孩子種種不良行為的背後原因,併為父母如何幫助孩子明確指出方向。

下面,我就結合國情和本書內容,談一談如何幫助青春期的孩子,釋放壓力。

03

青春期開始於10-12歲,生理的迅速變化,心理的頻繁激盪,讓“小大人們”無所適從。與兒童期不同,“青春期的孩子與父母的交往隨年齡增長而下降,與夥伴的交往隨年齡增長而快速上升”。

所以他們面對的人生課題,不僅有繁重的學業,還有錯綜複雜的同輩關係。所以,青春期,也被稱為“危機期”或“困難期”,因為他們遭受的挫敗和壓力,會比其他階段大得多。

我國的調查資料就顯示,中國已然屬於世界上高自殺率的國家之一,平均每年自殺死亡人數達28.7萬人。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自殺是15-34歲人群的首位死因(王聲濤)”而“15-26歲的學生中有自殺意念者約佔18%(範存欣)”

父母究竟怎麼做,才能讓青春期的孩子,多點笑容呢?

首先,我們要做到自我調節的五個步驟。

在上述的步驟之中,幫助孩子進行自我調節,是最關鍵的一步。打斷壓力迴圈的方法,可以用深腹式呼吸和正念練習。

“慢慢地吸氣或呼氣,體會自身的呼吸,設想你可以依賴的人或物帶給你的溫馨感覺。”

當然,壓力調節的五大步驟,不僅適用青春期的孩子,還適用任何年齡的純人類。

其次,加強社交支援,幫助孩子建立更多的情感支援系統。

艾裡克森曾說,自我同一性的確立是青年期的重要發展任務。自我統一性,其實也是自我認同感。

到了青春期,除了父母的評價,孩子會更多用同伴的認同,來認識自己。

所以這個時候,“面對面”的近距離互動,比如線下社團或活動,會幫助青少年從彼此身上得到安全感,也會幫助他們有效面對未來社會的挑戰。

最後,重視自我調節的五大領域。

過去的孩子,白天可以在野地裡瘋跑,晚上能夠有9-10小時的充足睡眠。但讓快節奏的生活,我們不得不面對截然不同的環境。

“壓力越大,我們內部系統所需要付出的代價也越大。”

壓力源也可以分為五個基本領域

生物域:吃、玩、睡

情緒域:閣樓的怪物(消極情緒)

認知域:冷靜、警覺、學習

社會域:觀察社會性發展的新透鏡(社交)

共情和親社會域:更好的自我

幫助孩子識別他們的壓力區域,用“認真吃飯、多睡覺、多散步”的形式,也可以啟動他們自我調節機制。

寫在最後:

也許有人會說,你就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等你孩子大了,就知道這個招式根本沒用!

確實,中國家長被教育“內卷”撕裂的現象,在全世界都是聞名的。在馬賽厄斯·德普克等人合著的《愛、金錢和孩子:育兒經濟學》一書中,就提出:

“中國的教育系統是高風險考試催生強有力刺激的極端例子。中國孩子未來的成功取決於透過單詞考試,學生必須高度努力、機械學習和集中注意力於幾門核心科目,來為這一次考試做好準備。”

書中甚至提出《虎媽貓爸》的例子,來說明中國教育的殘酷。大家都是普通人,誰也不敢說“如果我有孩子,就讓TA以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我們大部分人能做的,儘可能先做好自己的心理建設,在幫助孩子學會與壓力同行。

畢竟,這是通往真實社會的必修課。

12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假性單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