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心理學家格爾迪說:"父親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對培養孩子有一種特別的力量。
透過親身採訪交流,發現存在一種非常普遍的情況,那就是在很多孩子的心目中,父親是更加具有威嚴的,甚至是不怒而威的存在,讓孩子下意識的萌生崇拜感。
這或許與大多"女主外、男主內"的中國式教育有關,因為沒有和父親在日常生活發生過多的接觸,但正是這份微弱的距離感,卻轉化為了敬重。
類似這一情況,其實非常有利於一些教育方式的展開,各位做父親的完全可以藉助機會在孩子的發展階段,大展身手。
孩子可以從父親的身上學習到很多東西,做父親的也有很多獨到的知識見解觀念可以引導孩子。
一:白巖松"學霸兒子"育兒經白巖松是大家較為熟悉的一位主持人,他憑藉在新聞當中犀利的語言和睿智的主持風格,深受大家的喜愛。
當然在生活中白巖松也是一位合格的父親,他的育兒觀也曾經在網上走紅。
對於如何培養出一個學霸兒子,白巖松也曾在一些訪談中分享過自己的育兒觀念和方法。
他不僅和兒子做朋友,也會在兒子成長過程中嚴厲的教訓。
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出人頭地,身為父親的白巖松亦是如此,可是他更知道,自己不能過多地干涉孩子的選擇。
兒子白清揚在上小學的時候喜歡上了金庸的小說,甚至因為看小說而導致作業沒有完成。大部分家長對此情況可能都會訓斥孩子,但是白巖松卻告訴孩子,可以繼續看小說,但是也需要保質保量的完成作業,這一支援舉動,讓白清揚對歷史產生了興趣。
後來白清揚喜歡上了踢足球和玩搖滾,白巖松也依舊支援兒子,他認為這樣的活動也是可以對孩子有好處的,可以鍛鍊身體和培養樂感,讓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二:自律之下的自由發展就是這樣開明的教育,白清揚越走越遠,也越來越有自己獨到的想法和觀念,在大學的時候另闢蹊徑,選了一門非常冷門的專業蒙古學。
這門學科可以說是非常冷門的了,當別人問起白巖松:"不怕孩子將來找不到工作嗎?"對此,白巖松回答,支援孩子的一切選擇。
如今兒子白清揚已經順利畢業,在歷史和足球解說的領域上都取得了一定成就,並且在其他興趣愛好領域也是手到拈來,足以證明白巖松教育的成功。
但是別看白巖松在孩子教育上選擇的是"放養"的教育方式,他卻很清楚什麼是自己該管的,什麼是自己不該管的。
在一次採訪中,白巖松就曾經說過,現在的家長太過於寵慣孩子,基本上丁點苦都不捨得讓孩子吃,這樣其實是不對的,應該讓孩子吃一些苦。
所以,可以說,白巖松的教育是在自律下的自由發展,家長們也可以借鑑這種教育觀念,但一定要記得,有這三種苦,孩子必須吃。
三:孩子必須吃的三種"苦"1.學習之苦
學習這一過程確實是枯燥乏味的,即便學習成績再好的學生,面對學習這件事,都會感受到不同程度的痛苦。
而且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僅僅是保證不退步都需要花大量費時間精力,名次越靠前壓力也越大,所以說,學習之苦是孩子必須品嚐到的,也是提醒家長們一定要重視孩子的教育,知識才是力量,才是通往成才的捷徑。
2.失敗之苦
失敗的滋味很難受,這個道理大家都懂,沒有人想經歷失敗,希望一直都能風調雨順。
但是這個世界上其實最不缺少的就是挑戰,隨著競爭壓力的越來越激烈,失敗和挫折的機率也在加大。
所以,請讓孩子記住失敗時的感受和滋味,引導孩子將失敗時產生的負面情緒轉化為積極進取的動力。
3.貧困之苦
體會貧困之苦並不是說非要裝窮的讓孩子經歷吃不上飯的苦日子,這一目的主要是讓孩子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不要無節制的滿足孩子的需求額,而是讓孩子透過自己的努力去獲得自己想要的,透過勞動獲取價值。
現在的孩子其實是真的非常幸福的,生活物質條件已是今非昔比,但是做家長的肯定有些"苦"是需要孩子經歷的,正是吃了這些"苦",才能方為人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