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昨天圍觀了一場家庭大戲,鄰居林老師家的女兒小娟跑到另一個鄰居張姐家門口,就站在那裡,默默的哭。

他爸爸媽媽怎麼叫她都不回去,我們過去一問才知道,是張姐領著孩子在林老師家做客,林老師就拿著小娟的玩具給他玩。

誰知道臨走的時候,張姐家孩子就抓著玩具不撒手,一放下就哭,

林老師就說:就是一個小玩具,孩子喜歡,就送給他吧

小娟回來之後,先是跟林老師說想要回玩具,林老師不同意,就變成了現在的這種情況。

其實家長送走孩子玩具這種情況,非常常見,你是不是也因為抹不開面子,最後把自己孩子的玩具送給別人家孩子呢?孩子是否哭鬧不止呢?你有想過這對孩子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嗎?

01

為什麼孩子會如此“摳門”?

兒童精神分析家溫尼科特曾提出個一個理論叫“過渡性客體”。

這個理論就是說,當孩子從嬰兒到兒童的成長過程中。需要一個東西陪伴著孩子,這個東西會承載著孩子的想象力,孩子對於玩具的操控則是構建他的內心世界。

如果剝奪了他的玩具,甚至都會讓他已經構建好的內心世界崩塌,所以一旦孩子失去他的玩具,他就會失去安全感。

有一部動畫電影《神奇樂園歷險記》,這個電影講述的是,小女孩朱莉是一個特別愛幻想,愛動手的小女孩,她在家裡用她的玩具創造了一個龐大的遊樂園。

遊樂園的主人公就是她所擁有的的毛絨玩具。

而這個遊樂園也因為她的想象而存在,那個遊樂園裝載著她所有的快樂。她最後也因為那個遊樂園度過了心理的陰霾。

想象一下,一旦動畫中的小女孩,家長要求她把玩具送走,她會同意嗎?

在現實生活中也是一樣的,小孩子得每一個玩具對於他來說,都是活的,都是他的朋友。送走玩具相當於,送走朋友,以後甚至都見不到了,孩子又怎麼會願意去分享呢?

這就是為什麼父母覺得是小事情,但是孩子就是哭鬧不止。

如果送走玩具只是讓孩子一時的哭鬧,那麼可能一個新玩具就把他哄好了,但是這個行為對孩子的影響遠不止於此。

02

把玩具送人,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有一個網友講述過她自己的經歷,她說小的時候,家裡只要有小朋友過來,看上她的玩具,她的爸爸媽媽就非常大方的送給人家。

一開始的時候她會反抗,一直哭鬧,她的媽媽就會狠狠的批評她,說她要懂得分享,不能只想著自己。

後來她就學乖了媽媽說給什麼送什麼,她說乖乖分享會失去自己心愛的東西,而反抗不但失去自己心愛的玩具,還要被批評。

可是長大之後,無論任何人的要求她都不懂得拒絕。她覺得這個世界上沒有東西屬於她自己,她討厭這樣的自己。

不經孩子允許把玩具送人對孩子的成長有兩方面影響,一方面就是孩子長大之後不懂得拒絕,最終導致很多時候自我厭棄,像上述那位網友。

還有一種情況更加極端,就是我喜歡的東西我得不到我就要毀掉,最後的結果就是長大之後偏執極端。

有一部日劇,講述的是一個小女孩,在很小的時候就被母親要求要善良,剛上幼兒園時,有一個小男孩所有小朋友都不和他玩,小女孩的媽媽就讓她主動找他玩。

還讓小女孩把喜歡的芭比娃娃跟小男孩分享,然後小姑娘就眼睜睜的看著小男孩把芭比娃娃拆掉了。

小姑娘回家之後就把自己的玩具全部拆掉了,與其讓別人搶走,還不如自己動手。

後來長大之後小女孩愛上一個人,但是這個人不喜歡她喜歡另一個女生,她就把那個人殺掉了,她甚至不覺得自己是錯的,她覺得反正我得不到,那麼就毀掉吧。

玩具對於我們來說不代表什麼,但是對於孩子卻幾乎是他生活的全部,送走他的玩具就會讓孩子失去安全感,會讓孩子失去對父母的信任,養成逆來順受的性格。

在父母送走孩子玩具的那一刻,父母幾乎立馬就變成了孩子的敵人。

03

父母要怎麼做?

1. 凡和孩子有關的事情,要詢問孩子的意見

《爸爸去哪兒》中有這樣一個片段,陸毅的女兒貝兒想要黃磊的女兒多多的小狗,就去問黃磊,說她真的喜歡這條小狗,能不能給她。

黃磊說:這是多多姐姐的小狗,你要去問多多姐姐。

黃磊對多多的尊重,讓多多在《爸爸去哪兒》的懂事得到了無數稱讚。

父母不要因為孩子小,就覺得一切都應該為他們做主了。如果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失去了自己做主了能力,那麼長大之後,孩子也失去了獨立的能力。

2. 孩子有拒絕的權利

曾在網上看到一則新聞,是一位外國媽媽帶著兒子在公園玩,正當他的兒子掏出自己的玩具開始玩時,就發現很多小孩圍過來,想要拿他的玩具玩。

兒子當場就懵了,只能一臉無助的看著母親,這位母親對兒子說:“你可以對他們說‘不’,你不想給,就拒絕!”

這個媽媽還把經歷發到網上:她說現在很多家長都教孩子學會分享,好像不會分享就是罪大惡極一樣。很多父母擔心孩子從小不懂得分享,長大後自私自利。

但是更多的情況確是:因為從小想說“不”的時候沒有得到父母的支援,一輩子都不懂拒絕,害怕說“不”,只會討好別人,卻不會照顧自己。

如果作為父母,已經因為面子丟失了“拒絕”的權利,那麼請別剝奪孩子拒絕的權利。

3. 培養孩子和同齡人溝通的能力

一個幼師朋友說,如果一個小朋友在幼兒園從來不分享自己的玩具,只是玩別人的或則自己玩自己的,很快這個小朋友就會沒有小朋友理他了。

如果家長準備一些玩具,可能是他不那麼喜歡的,這樣他就很大方的和別人換著玩,讓他嚐到和別人分享的甜頭,循序漸進的,這個小朋友就很大方的把自己的玩具分享給別人玩了。

這種交換,其實就是孩子間的溝通,這種小時候和同齡人的溝通,長大之後就能順利的社交。

其實教養孩子最重要的就是別完全把他當成小孩子,要給與足夠的尊重和話語權。獨裁的父母,養不出獨立的孩子。

父母能給孩子的是保護,是理解,是陪伴,不是決定他的一切。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如何在繪本中培養孩子的數感?